查看原文
其他

【导师风采】“我心目中的好导师”篇(四)

假如我们能搏击蓝天,那是他们给了我腾飞的翅膀

假如我们是击浪的勇士,那是他们给了我弄潮的力量

假如我们是不灭的火炬,那是他们给了我青春的光亮

我们敬重导师,所以更希望他们为大家所知!

经过各院系的推荐,“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进入

导师初步展示环节

让每一个细节慢慢勾勒岀“我心目中的好导师”形象

继续奏响投票环节前奏曲

(展示不分先后)

导览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牟龙华老师

     体育教学部       王国谱老师 

     物理学院        杜艾老师 

     口腔医学院       华咏梅老师

     设计与创意学院     董华老师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高绍荣民老师

     医学院         许树长老师

     机械与能源学院     奚鹰老师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谢莉花老师

    

电子与信息学院   牟龙华老师

科研卓越,行业中坚

牟龙华老师,博士生导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兼任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系统控制与保护专委会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理事,中国电源学会变频电源与电力传动专委会委员,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分委会委员等职。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以及配电系统自动化。牟老师曾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等课题50余项,主要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及三等奖2项,申请国家专利15项发表SCI/EI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教材1本。牟老师在高校任教28年,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总计64人,在读硕博研究生13人。

工匠初心,严谨务实

牟老师学识渊博,思维敏捷,工作严谨细致。数十年来一直坚持在科研一线,践行着“严谨、求实、团结、创新”的同济工匠精神。在教育学生方面,牟老师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研究兴趣,支持学生全方位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研究生期间发挥其长,弥补其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牟老师用他的人格魅力感染着每一个学生。


   体育教学部  王国谱老师

执教三十,不改初心

王国谱老师,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研究生导师。1998年-2007年,分别于日本国立滋贺大学、国立奈良女子大学取得硕士、博士学位。2007年,作为柔性人才引进同济大学体育教学部运动与健康研究中心,教授研究生生理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等课程。指导研究生7名协助指导硕博士生若干名。今年是王老师从教三十周年,也是留学回国继续从事教育事业的第十个年头,更是成为同济教职工的十周年。王国谱老师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对教学、科研等工作一贯能认真负责,勇挑重担,致力于改革。在教书育人上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方法,深受学生爱戴。学生们常常被王老师的教学热情教学氛围所感染,所激励。她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教学,致力于开拓学生视野,让其领略学科前沿的发展。她运用先进的科研手段与方法进行研究,多次在国内外专业学术会议上发表自己的科研成果 

春风化雨,古道热肠

王老师关心学生身心健康,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般教育和培养。她还经常和所指导的研究生交谈沟通,全面了解学情况主动并积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有一次,一名学生遭遇网络诈骗,损失五千多元。王老师不仅耐心劝导他要慎重考虑问题、学会理性地分析问题,还考虑其家庭经济困难,热心解囊相助。又有一次,王老师在医院无意碰到土木学院博士生因颈椎病就诊,热心地将肩颈康复锻炼的方法介绍给他,后来还针对其实际情况专门制定了一套康复运动的处方。此外,她也曾多次给脊柱侧弯、气胸的同学专门制定康复运动处方,十分见效、广受好评

   物理学院 杜艾老师

身怀利器,经世致用

杜艾老师是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凝聚态物理方向博士生导师(2014年)。在科研方面,杜艾老师主持总装备部国防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上海航天科技创新基金重点项目等纵向项目10项,作为科研骨干参与了国防重点专项、支撑计划、民口863计划、军口863计划、上海航天创新基金等多项项目。杜老师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新型气凝胶的制备、溶胶-凝胶理论以及气凝胶在物理工程中的应用,发表论文80余篇,1篇论文入选2015年“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申请专利15项。2011年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5年获得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自然)二等奖。此外,杜老师还积极投身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担任中国核学会核靶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物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溶胶凝胶分会理事、同济大学中青年知识分子联谊会秘书长/理事等工作。

风趣幽默,热爱运动

杜艾老师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对科学研究充满了热爱,在生活中也是个十分有趣的人。杜老师善于将生活与物理知识结合,鼓励学生保持对科学的探索精神,是学生们进入科学领域的引路人。平日里,杜老师风趣幽默平易近人,处处想着学生。无论多忙,总安排时间常和学生沟通,授业解惑。在生活中,杜老师是一个学生们的大哥哥,深受爱戴。杜老师几乎每天都会来到研究生教研室来和研究生们聊天,并且很享受这种氛围。杜老师也是一个运动达人,是学院教职工篮球队队员,在闲暇时间也喜欢和研究生们一起去打篮球。学生们都很享受能够和导师一起聊天、锻炼的时光。治学严谨求实又不失风趣,能够因材施教,也能够和学生们打成一片。这就是杜老师,学生们的好朋友,学生们心目中的好导师。

   口腔医学院    华咏梅老师

大医精诚,杏林春暖

华咏梅老师任同济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书记,正畸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任国际牙医师学院院士、中华口腔医学会理事、口腔正畸专业委员会常委、上海口腔医学会副会长、口腔正畸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口腔正畸学》及《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编委。华老师主攻口腔正畸学方向的临床、基础研究,学术造诣深厚,带领课题组长年致力于气体分子硫化氢在正畸牙周及骨改建方面作用的研究,踏实肯干,不贴热点,不搞噱头,摒弃功利心,不为发文章而做研究,取得了优异的成果。华老师负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近几年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著20余篇,参编著作6部。对于学生的研究方向,华老师总是最大程度地维护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最好的平台,最大力度的支持,呵护着学生们心中的科研之火。

精益求精,严谨踏实

“行端品直、坚韧博爱”是华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与期待。在学术上,华老师教育学生要诚实、严谨,华老师常说“没有结果也是好结果,科学就是要踏实、客观。”在临床上,华老师真诚温柔地对待每一位患者,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对治疗效果精益求精。用自己精湛的医术,给予患者美丽的微笑。对于学生们,在严格要求的同时,也总是给予温暖和鼓励。华老师常常挂念着大家的健康和安全,她会在学生生病时倍加关怀,会在节假日前提醒大家注意安全,会在台风天惦记着还在实验的同学催他们早些回去……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本无波澜壮阔,但正是这些润物细无声的稀松平常,温暖着每一个学生。华老师是学生们坚强的后盾,是指路的明灯,她像有着巨大能量的太阳,也似一个温柔的母亲,给学生们传递着能量和爱,陪伴着学生们的成长。

   


设计与创意学院   董华老师

东方学者,潜心科研

董华老师是剑桥大学博士,现任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授、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曾获得“上海市东方学者”及“中组部青年千人”等荣誉称号。董老师从英国布鲁内尔大学请辞,成为同济教授后,潜心科学研究,注重教书育人。在科研方面,作为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包容性设计研究中心负责人,董老师先后承担多项横向与纵向项目,与上海市、剑桥大学、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她的学术能力获得了多方承认,更获得了学生们的敬仰。在学生眼里,董老师优雅知性,勤于研究又富于创新。董老师的课堂,总是闪烁着智慧和激情。

 学生为重,循循善诱

在学生培养方面,她尽职尽责,无论是针对学生的日常事务还是学术疑问,董老师都会给予最大的鼓励、支持和解答。董老师工作繁忙,需要处理的事务很多,但仍旧把指导学生学习,关心学生生活放在首位。她非常重视与学生的交流,每周会固定留出时间和学生沟通,无论是每周一的全英文例会,还是周三“我和董老师有个约会”(董老师每周固定的答疑时间),都带给了学生很多的收获。在和董老师的交流中,学生们不仅能接受到她严谨认真的谆谆教诲,还可以感受到她温柔耐心的慈母关怀。董老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好导师,更是学生们做事、做人的典范。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高绍荣老师

学术卓越,成绩斐然

高绍荣老师是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他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一直走在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前沿,在早期胚胎发育、体细胞重编程与干细胞的分子机制与转化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在Nature、Science, Cell Stem Cell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曾获得“长江学者”、“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等多项荣誉。高老师潜心学术,有严谨求实的研究态度,更有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国外八年的求学、实践,让他能力卓越,硕果累累。2009年,高绍荣老师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周琪同时取得了历史性的研究突破——世界上第一只用iPS细胞克隆出的活体小鼠的诞生,在世界上首次证明了iPS细胞的真正多能性。这项研究成果被美国TIMES评为2009年世界十大医学突破之一。如今,风华正茂的他正带领着他的生命科学研究团队持续攻关,让中国在该领域的技术走在世界前沿

力推科研,聚拢人才

在科研中收获颇丰的高绍荣老师,没有忘了自己另一项重要使命——帮助国家培养更多尖端生命科学人才。2013年,他从北京来到上海,入主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自2014年起,高绍荣老师坚持每年为学院引进2个“青千”,致力于让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尽快形成较有规模的高端科研团队。“用团队的力量推动科研、个人,即使是本科生也能在这种高强度、能做实事的科研工作中得到很大提升”,这种“研中学,学促研”的教学、科研一体化模式,是高绍荣老师结合自己国内外多年的科研经历与成长经验所总结并力推的,事实上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个不喜欢待在院长办公室,时常在实验室和同学讨论研究的高老师,获得了同学们深深的敬爱。

   医学院   许树长老师

医者仁心,患者好评

许树长老师从医30年,始终坚持工作在教学、临床、科研和管理一线,培养的学生中已有多位成长为学科骨干、优秀住院医师等;本人也曾获上海市、同济大学、医学院颁发的多项教学荣誉。作为一名医者,许老师不仅孜孜不倦地追求着学术上科研上的精进,更用仁爱之心,将自己的力量化为具体可感的医术,为患者减轻病痛。“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许树长老师30年如一日近乎完美地践行着这一警句。“和善、耐心、敬业”,但凡接触过许教授的患者都会这样评价他。许老师身负临床、行政、科研、教学多重任务,极为繁忙,但在对待患者时总是耐心了解,尽心治疗。在门诊大楼里,许老师几乎总是最后一个关灯离开的医生。他对学术的追求,对患者的仁心,为学生在求学和行医方面做了很好的榜样。

师者敬业,学生尊敬

智慧儒雅、爱生乐教”是学生眼里的许老师。在学生们的心里,他不仅是学术上的良师,亦是人生的导师。多年来,许树长老师坚持本科及研究生的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理想、思想道德、医师职业精神教育。他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规划意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积极努力创造更多有利机会和优质的平台让学生们快速成长。与学生们聊天谈心时,许教授常常会结合自身经历分享“成功秘诀”——找准自身方向和定位以及不懈的坚持,时刻保持感恩、阳光的心态。许老师从医从教30年,在他的指导下,已毕业的硕博士生30余名。学生遍布上海华山、新华、长海及广州中山医院等全国各大知名三甲医院,其中多位毕业生被评为同济大学优秀博硕士毕业生。他的许多学生已经成长为学科骨干,带着许教授的教诲,在自己的岗位上,踏实工作,奉献社会。

   机械与能源学院   奚鹰老师

潜心钻研,造诣深厚

奚鹰老师,1990年12月获上海大学机械学方向工学硕士学位,2006年6月毕业于同济大学机械电子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94年10月至1995年10月日本神奈川大学工学部访问学者。担任华东地区高校机械设计教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高校机械设计教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以及机械基础课程资源建设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型复杂机械系统中关键技术及理论奚老师多年从事学术钻研,有深厚的学术造诣,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并长。他的在研项目众多,包括工程机械关键技术、大型复杂机械传动系统关键技术、高速列车空气制动关键技术等等。教学方面,他经验丰富,知识面宽广,总是联系自己的学科实践经验与体会,教会学生如何学以致用。课堂上,他深入浅出,幽默风趣,循循善诱,像一个引路人,给予学生不断往前走的信心和动力。

一视同仁,关爱学生

生活上,奚老师就像父亲一样,关心每一个学生的点点滴滴。每次和学生交流,他都会在谈工作之余关心学生的生活状态。他极力支持学生的发展,鼓励学生开拓眼界。奚老师对每个学生一视同仁,只要任何学生有困难,找到他,他都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帮助。奚深受全院学生的爱戴,是学生心目中的好导师,更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谢莉花老师

笔耕不辍,专业深厚

谢莉花老师,博士,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职业教育课程与教育、职教教师教育等。从2012年10月起在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工作,2015年开始担任硕士生导师。谢莉花老师,多年从事学术钻研,一直致力于职业教育研究,有丰富的学术成果,积极参加各类学术论坛活动,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她的课堂,闪烁着理性的光芒,她总是自己站在学术的前沿,传授最新鲜的知识。谢老师非常乐于与学生交流分享经验,开展学科讨论。她的课堂,是以一种学生乐意接受的方式来教学,深入浅出,循循善诱,深受学生喜爱。每堂课结束后,给学生留下深深的回味和思量。

深入浅出,循循善诱

谢莉花老师对学生的学术成长倾注了满腔热情。她总是会很温柔认真地给予学生指导,和学生共同分析我们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论题;总是温柔认真地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和学生一起共同谋划解决方法。任何一点的进步之处、闪光之点,她都能捕捉,然后温柔地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在谢老师那里,学生没有紧张和害怕,有的是舒心、知足和学术研究循序渐进式发展。谢老师很执着、很坚韧,她站在研究的前沿,也积极地关注着研究前沿,收集优秀的研究成果,分享给学生,和学生讨论。谢老师总是奋斗在研究的一线,即使在深夜,她也总是会及时回复学生的邮件。即使在她怀孕期间,她也还是笔耕不辍带领着学生攻克一个又一个研究难题。老师的情怀、老师的研究热情和老师不辞辛苦的韧劲,对于初出茅庐的学生们来说,都是最好的精神指引和人生。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导师不仅是学生钻研学术的启明星

更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

欢迎持续关注“我心目中的好导师”展示!

文稿 | 顾景景 王建华 廖晨曦  许瀚丹  

          甘钦梦 岑枫红 肖钰川  

编辑 | 陈晨


你可能感兴趣:(点击标题可直达哟)

近期活动

【恋爱IN济】同学,这些缺空你会填吗?

【导师风采】“我心目中的好导师”篇(三)

【舞会】冬日最佳暖身暖心方案

【活动】嘉人有约party攻略,请查收

【活动】同济大学2017年度“学术先锋”评选活动报名即将截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