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先锋陈御:因为热爱,所以充满力量

同济大学研究生会 同济大学研究生会 2021-05-31

编者按

为发扬我校学生严谨求实、奋发进取的学术精神,展示我校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推进良好学风和教风建设,引导学生遵守学术规范、加强学术创新、瞄准前沿领域、服务社会发展,助力推动学生教育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同济大学研究生“学术先锋”评选活动。


2020年度,共有十位优秀学子荣膺研究生“学术先锋”称号。


今天,在生命与科学技术学院陈御同学的科研逐梦中感受热爱的力量。

 陈御 / 生命与科学技术学院2016级博士研究生

师从毛志勇教授,研究方向为衰老相关DNA修复变化机制及靶向干预。2012年以全国生物竞赛一等奖保送进入同济学习。本科与研究生期间,平均成绩均位列专业第一。曾代表同济首次参加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获国际银奖。以一作身份在权威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IF=11.502)、Ageing Research Reviews(IF=10.616)、Aging Cell(IF=7.238)、eLife(IF=7.08,共一)及Cell Death & Disease(IF=6.304)发表论文五篇(均为一区)并申请专利1项,作为共同作者在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IF=10.717,本科阶段发表)、PNAS(IF=9.412)发表论文。


曾四次获国家奖学金(本科2次、博士2次),多次获郭谢碧蓉奖学金及校一等奖学金,五次获评同济大学优秀学生标兵或优秀学生,曾获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称号。


「 兴趣 」

从小,陈御就对身边的花鸟鱼虫充满了好奇。每去一个城市,动植物园与博物馆都是必去之处。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学习内容的加深,他接触到了关于人类生命健康的话题,开始对人类的生命现象着迷。


中学时,他逐渐开始了解这些引人入胜的宏观生物学现象背后包含的纷繁复杂的细胞或分子的微观事件。课后的生物学试验、社团、选修课都让他对生物产生了热爱,并为他建立起了生物学的基本框架。


高二时,他参加了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获得了一等奖并取得了保送资格。由于对生物的强烈兴趣,他在选择专业时,毫不犹豫地将生命科学作为第一志愿。


「不让我读生物,我就不读啦!」


陈御半开玩笑得模仿了当时填报志愿时对家人说的话。


但当预录取通知书送到陈御手中时,他的预录取专业是临床医学。虽然很开心可以进入同济大学学习,但他还是不甘心放弃对生命科学专业的执着,想再努力一把。


在家长的鼓励下,他给时任同济大学校长的裴刚院士写了一封信,拿起笔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科学专业的热爱与渴望。在紧张的等待中,他收到了学院当时分管教学院长的短信,院长深入地了解了他的情况。又等待了一个月后,他收到了招生办老师的电话,通知他:学校同意调剂。


终于,陈御如愿地进入心仪的专业学习,开始了他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奋斗。


|陈御在课题组组会上分享研究进展


「 热爱 」

从本科到研究生,陈御一直保持专业成绩第一。他身上的几大特点是令他保持高效学习的“法宝”。


一是热爱与好奇心。对学科保持热爱,坚持自己热爱的东西并为之努力,且对未知始终保持旺盛的好奇心是前进的最大动力。科学,尤其是最前沿的科学都不是受到实际技术的需要而推动,而是靠人类旺盛的好奇心,靠人类天生对秩序和知识的热爱推动的。


二是计划性与领跑感。制定计划并按照已有的计划完成任务,是一种能力。做到这一点后,应该还要有更高层次的自我要求:做一个领跑者,比规定的期限提前完成任务,处于领跑者的状态,会充满精力与干劲,自信而愉悦。


三是建立框架与体系。学科、知识之间其实是彼此联系的,许多课程是在同一个层面解释不同的现象(方法的相通),或是从不同的角度解释同样的现象(目标的相通)。对于生物学而言,需要清楚每一门学科是在哪一个层次上做研究?每一门课是在向大家讲述哪个层次的故事?是分子、细胞或组织?是系统或个体?还是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建立好框架与体系,会站在一个相当的高度,脉络清晰,触类旁通。弄清楚领域的发展脉络,并及时关注最新研究进展,可以较为清晰地认识到未来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陈御与导师毛志勇教授及课题组合影


导师毛志勇教授,是陈御的榜样。


毛志勇老师对科研有着极大的热情,全年无休、身体力行,在实验室设计课题、阅读文献、与大家交流讨论。当陈御还是科研新手,遇到困难时,来自毛老师的鼓励也让他备受鼓舞,坚定了科研的信心。


在学习之余,陈御还会养殖各种各样的植物作为自己的放松和调剂心情的途径。现在他已经养殖了超过400种植物。“看着它们发芽、成长,是一种治愈忙碌与低落心情的过程。”


|陈御养的植物


「 使命 」

现在,陈御的研究方向是衰老与DNA损伤修复。


十四五期间中国将迈入中度老龄化。随老龄化而来的是包括心血管类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及多种恶性肿瘤在内的多种老年疾病的高发,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通过文献研究、与导师的沟通并结合自己的兴趣,陈御很快确定了自己博士期间研究方向。


「阐明衰老发生的机制,并发展对应的干预手段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时代命题。」


衰老过程中,DNA损伤产生与修复的平衡被打破可能与衰老发生存在密切的关联。他围绕着衰老相关DNA修复能力变化机制与靶向干预的关键问题,开发了新型的DNA修复定量报告系统,基于此解析衰老相关DNA修复的变化,并发展靶向干预手段。陈御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研究,延缓个体衰老与预防老年病发生,为社会、为未来做出贡献。


对于陈御来说,学术先锋既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鞭策。


获得「学术先锋」称号后,陈御进行了更深入的自我反思:自己目前的状态与未来的规划是否真正无愧于这个称号?自己是否真的足够优秀可以成为榜样?对他而言,这个称号所带来的自我鞭策意义比称号本身更重要。

|陈御参加衰老生物学大会


“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


从那个对花草鱼虫着迷的小男孩,到现在为人类生命健康而努力的科研工作者。陈御坚守着自己的热爱与使命,不忘初心,追逐热爱。



撰文|吴柳青

编辑|杨余智

海报|董宇翔


你可能感兴趣:(点击标题可直达哟)

近期活动学术先锋王春堯:寻找科研世界的彩蛋
学术先锋丁顺克:薪火相传,砥砺前行
学术先锋马原:从无到有,靠的是积累和认真
学术先锋吴交交:忠于自己,活得漂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