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届年轻人整体贫穷,局部暴富

Luna 有意思报告 2019-11-29

近日,央行发布双十一“剁手”数据,#双十一全国人均花1000元#登上热搜。



全国数据还不算什么,年轻人花钱更猛。


在微博#双十一花了多少钱#的投票中,1000-3000元占比超三成,5000元以上占10.1%。


不少人感叹,不过双十一都不知道自己这么“有钱”。


这届年轻人越贵的东西花钱越不手软。《90后双11消费新趋势》调查发现,年轻人爱新款、联名款,对于喜欢的东西,看价值不看价格,没有贵不贵,只有乐不乐意买单。


与此同时,他们也爱“薅羊毛”。数据显示,双十一90后囤得最多的是卫生纸等日用品,能囤货绝不零买,哪里便宜去哪买。


有人给这届年轻人的生活方式造了个词——“整体贫穷,局部暴富”。

对此,不少年轻人表示,我也很无奈啊!


2000的面霜要买,20的羊毛也要薅


11月11日一早,90后张翠已经收到20条发货提醒,这只是一小部分。


今年双十一,张翠有85笔订单,花呗欠了2万多。雅诗兰黛面霜、YSL气垫、阿玛尼口红……刚刚工作一年的张翠已经在化妆品消费上迈入“准白领”阵营。


在办公室,每次有关于化妆品的讨论,都有张翠的身影,哪个牌子好用,什么系列踩雷,如数家珍。


然而,每月发工资的日子,张翠都异常消沉。到手只有一万块,买了化妆品就付不起房租是最残忍的现实。为了平衡开支,张翠只能在生活用品上省钱。


今年双十一,张翠提前一个月就把全年的洗衣液、卫生纸、液体卫生巾加进了购物车。为此,她特意拉清单比价,最终确定最优方案。


然而买的不如卖的精,到了0点她发现自己被“坑”了。卫生纸等一系列日化用品前十五分钟才有优惠,其他商品尾款要一点才能付,根本无法用满400-50的优惠券。


见势张翠赶紧凑单,凑完回来卫生纸没有了,接着卫生巾也没有了,半个小时过去了,购物车越凑越少,没办法只能一顿瞎买。



12号一早,张翠无心上工,一直在研究把哪些买贵的退了。在微博上,像张翠一样“盲买”的不占少数。


#双十一第二天你退货了吗#投票中,近半数人选择“退了”。退款不是因为冲动消费,而是发现被预售和津贴套路了。


“我买的卸妆油,打开后跟预售承诺的赠品不一样,客服说‘我们预售是限量的哦’,问题是预售图片或者链接上没有一个地方写的限量,我一气之下退款了,白折腾半宿。”


“商家临时改规则,规避券与津贴。我反复多次确认规则,甚至连每件能减多少券与津贴都算了,结果被忽悠,乱了购物车,错失几件东西。”


买贵能退还好说,买完鸡肋才最气人。


张翠本来想买一瓶40元的洗发水,正巧赶上某平台99-30的活动,于是又凑单了沐浴露和洗面奶。到手发现,沐浴露和洗面奶没便宜多少不说,还难用得要死,只用了一次就扔在角落。


用着难受,看着闹心,不少人跟张翠一样买过类似的东西。这种由于前期没经过了解而买错的情况,在羊毛界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反薅”。


很多年轻人热衷于“薅羊毛”,每买一件日用品就要在各个电商平台之间一顿比价,甚至拉清单来算哪个更便宜,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到头来却因为凑单不慎而被“反薅”。


事实上,这是“认知偏见”惹的祸。

“以后能用得上”、“约等于白给”、“大不了转卖”……“吃一堑长一智”的教训在薅羊毛这件事上作用为零。


明知道用不上,也要买,明知道有风险,也要薅。对于“薅羊毛”成瘾的人来说,有便宜不占就是亏。他们享受的不是购物本身,而是“占便宜”的快乐感。相比之下,偶尔踩点雷“权当交学费”。


分期等于攒钱


对于这种不顾代价疯狂买买买的行为,网上出现了一个新词——“暴花户”


有些人,本身没有什么钱,但特别敢消费,经常莫名其妙地就能花掉一大笔钱。对于他们来说,自己有没有钱不重要,反正花的是“别人的钱”,早买早享受。


“蚂蚁花呗”报告显示,花呗用户中90后年轻人占比47.25%,平均每4个90后,就有一个开通花呗。月均消费1000元以下的中低消费人群,在使用蚂蚁花呗了以后消费力瞬间提升50%。


不仅是花呗,中国新经济研究院调研显示:超九成90后使用过提前消费产品,目的是希望“省钱”和“占便宜”。


95后陈璐去年用花呗分期了一部iPhone,12期免息,每期500元。“每月少出去吃两顿饭,就能用上新手机。还500块钱对生活构不成什么影响,这样我还能攒点钱。”陈璐心里算计。


但事实上,分期只会让人无节制地买买买,根本攒不下钱。


手机、健身卡、养宠、旅行、机票……陈璐的花呗每个月都有新花销,还款金额从500到800到1500……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无奈只能“拆东墙补西墙”


微粒贷,前15天免息,用一下;借呗,3.5 ‱,比花呗低……陈璐的超前消费,从“没影响”到“能还上”,最后变成“还不上”。


“别看有些人朋友圈光鲜,背地里买只猫都要到处借钱”,陈璐焦虑地形容现在的生活。


像陈璐一样“玩脱”的年轻人不占少数。


融360发布的调查显示,在90后贷款人群中,有近半数人产生过逾期。三成人使用消费贷偿还其他贷款。



很多人认为没利息、没手续费的分期不用白不用。那些平日里想买又嫌贵的奢侈品,在分期的诱惑下,变得唾手可得。甚至在消费之后,商家还会进一步为你提升额度。


但事实上,商家的目的就是培养消费习惯。年轻人一旦尝到了分期的甜头后,哪怕有了利息和手续费,还是会忍不住去分期。


这在心理学上叫“棘轮效应”。人的欲望会不断膨胀,一开始只是要一支口红,后来想要的是全部色号的口红。


截至2018年,蚂蚁花呗借出的钱已经超过3000亿。不少年轻人感叹,花呗已经成了新型“毒品”,用上就彻底离不开,任何不能用花呗的东西都买不起。


被消费主义支配的年轻人


这届年轻人消费力惊人。


《2018消费趋势报告》显示,90后消费金额增长迅猛,同比增长73%,远高于70、80后,增幅达70后的近两倍。


不难理解,这届90后正值20-30岁,他们追求时尚,对未来充满希望,刚刚开始经济独立,消费欲也最强。


很多人第一次拥有了对金钱的自由支配权,特别享受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的自由感。


马斯洛需求理论认为,掌控感是人类的基本需求,掌控感带给我们安全感。可是我们多多少少都会有管不住自己的时候。


“薅羊毛”也好,“分期消费”消费也罢,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给我们带来满足,短暂的满足过后,又开始恨自己没自控力。


越空虚越消费越焦虑,很多人陷入这样的“死循环”。



我们所处的网络时代,把不同经济水平的人,强行放在一个平台上,用一个尺度来衡量。


爆款口红、大牌包包、出国旅行……当全社会都在鼓吹“买买买”,当周围人都在讨论如何花钱,我们就觉得不追求消费的自己,不够合群。


对于刚开始工作的年轻人来说,最残忍的事莫过于,工资没上去,消费水平向更高看齐。


很多人说,消费主义是虚荣作祟。其实,虚荣的背后,是“屈从本能”“不能独立”。


作为一种群居动物,人们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只有很少的人能够保持独立性。


当盲目买买买把生活变得不能轻松自在,而是被金钱裹挟前行,无疑使自己陷入一场能量消耗战。


坚持独立思考、保持自由个性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大多数人听了那么多道理,仍旧过不好这一生。


作者:贾诗卉

头图设计:阚学娇

值班编辑:刘峙奥


推荐阅读

全国火锅必点菜地图

在你胸口上比划一个李佳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