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报复性消费有多难?

Luna 有意思报告 2021-07-25

复产复工后,大多数城市开始恢复往日的热闹,随之恢复的还有被压抑已久的消费热情。


微博上关于#疫情过后的第一件事#的话题阅读量高达4.1亿,其中“吃火锅”获得20万个赞。


然而,当年轻人真的兴冲冲奔去海底捞,毛肚黄喉肥牛虾滑藕片土豆小酥肉的捞完一通后,一结账,满脸问号。吃一顿火锅怎么这么贵?是我的胃膨胀了还是海底捞膨胀了?



“报复性吃喝还没开始,我先被报复了”


这一切还要从海底捞“涨价”说起。


停摆两个月后,海底捞恢复堂食。复业第一天,多家门店人满为患。当吃上第一口涮羊肉时,很多人眼泪都要飙出来,是的,还是那个味儿。


然而,在结账时,大家却发现了一丝不对。随后,#海底捞复工后涨价约6%#喜提热搜。


海底捞方面解释,“整体菜品价格调整控制在6%,各城市实行差异化定价。”乍一看6%没多少,但实际上要比这夸张。


有北京网友感叹,“半份毛血旺从16涨到23元,八小片;半份土豆片13元,合一片1.5元;自助调料10块钱一位;米饭7块钱一碗;小酥肉50块钱一盘,过分了啊。”



不只是这些,甚至还有人细算了涨价单品,“牛肉涨6块,啤酒涨4块,虾滑涨8块,鸭肠涨5块……同样是4个人吃一顿海底捞,比起去年下半年的平均总价,现在吃一顿贵了超过20%。”


有白领表示,刚点了一份双拼锅底、一盘肉,价格就飙到了小200,以至于后面每下单一样菜品,都要留意右下角的总计金额,“这不是涮火锅,是涮人民币。”



郑州的陈丽和两个朋友专门去吃了一顿海底捞,“当我们三个姑娘吃到小700的时候,我就知道,海底捞真的不‘亲民’了。”


有人算了一笔账,正常大小鸳鸯锅,一边放2包海底捞番茄底料30元+1颗番茄去皮切碎+少许姜末,另一边放一包200g德庄手作牛油底料块15元,想吃什么涮什么,海底捞2人堂食花的钱,6个人在家吃得爽歪歪。


不只是海底捞,同样身为明星企业的西贝莜面村近日也被发现涨价。


“凉皮三十多,肉菜八十,主食发糕窝头十二块小小三个,莜面四十多,本来就很贵,这样真吃不起了。”从事外贸工作的郑欣此前经常吃西贝,然而,面对涨价,郑欣表示,考虑带饭。


跟郑欣一样想法的白领不占少数,阿里数据显示,复工之后便当盒的搜索量增加了120倍。


虽然后来海底捞和西贝考虑到影响又调回原价,但涨价带来的负面影响难以抹去。



吃的涨了,喝的也得跟上。年轻人最爱的奶茶也在疫情过后纷纷迈入30元时代。


喜茶多款产品涨价2元,“人气必喝榜”三款明星产品售价均在30元以上;奈雪的茶与鲜果相关的部分茶饮的价格突破30元,其中大咖牛油果售价高达35元。


在微博#奶茶超过30元你还会再喝吗#的调查中,100万受访者,超过六成选择“会被涨价劝退”。


“两杯奶茶换斤排骨,回家一炖,它不香吗?”


除了饭店、奶茶,年轻人赖以生存的“外卖”也迎来涨价。


北京西城区的张倩在复工首日感叹,“连麦当劳早餐都7元起了,肯德基工作日午餐也涨价了,杨国福价格倒是没变,分量肉眼可见地变少。”



从事设计工作的马悦经常在晚上加班后点夜宵抚慰疲惫的灵魂,然而,复工之后,她发现附近的小餐馆全涨价了,特别是肉菜,羊肉串从10块钱3串变成12块钱3串,连加鸡柳的卷饼都从12涨到了15。


“以前一份夜宵20块吃饱,30块吃好,现在30块钱只能吃个半饱。”


有人说,是这届年轻人太苛刻,涨价是市场行为,觉得贵可以不吃。“想吃的人不会因为价格而不去吃,不想吃的人无论怎样都不会去吃。


然而,实际上恰恰是,“不总吃的人才不在乎价格,经常吃的人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


从海底捞西贝到喜茶再到杨国福,大部分餐饮连锁品牌的消费群体主要以工薪阶层为主,小白领本来就是“价格敏感型人群”。


“每道菜涨个小几块钱,整顿饭其实也贵不了多少,但如果天天要去这些餐馆吃,一个月下来就得多花不少钱。”


时代的一粒沙落在一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山——大部分年轻人体验到这句话的含义就是从吃饭涨价开始的。



“口红效应”没等来,却等来了“土豆效应”


不只是餐饮,今年的娱乐性消费也很难。


宅家期间,“出门去看看”的欲望暴增。数据显示,国民旅游关注度从2月开始持续攀升,同比最高增幅超130%,超过半数人考虑在疫情结束后安排旅行。


然而,随着国外疫情加剧,国内持续防控,很多人的旅行计划彻底泡汤。


“本想疫情过后去云南散散心,车票已经退了三次了。室内场所开了又关,防控政策随时在变,想动不敢动。别说云南,现在连燕郊都不敢去,怕说出京回头被‘隔离’14天。”家住北京的王超无奈地说。


出门减少,自然无暇购物。曾经有人指出,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口红”会卖得很火。然而,在“口罩”的遮挡下,口红也不灵了。


商场里各大品牌的口红试色区空无一人,一天卖不出几支,热门影视、综艺节目的弹幕上讨论色号的人都少了。


“买了也用不上,口红的保质期有三年,但色号的流行期可能只有三个月。”



天猫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春节期间(1月25日-2月6日),美妆品类线上销售额整体下降了30%。高端美妆品类受影响更大,下降40%。其中雅诗兰黛在2月8日-2月21日的两周内销售额同比下跌75%以上,资生堂旗下四个顶级品牌春节期间在中国销量均削减了一半以上。


波士顿咨询集团(BCG)发布报告,悲观地预测2020年全球奢侈品销售额将同比下降1000亿美元(约合7000亿人民币)。被迫宅在家里,没有炫耀性消费,加上随之而来的经济压力,2020年成为全球奢侈品市场的转折点。


“口红经济”没有凸显,向我们走来的是“土豆效应”。 



从事文化工作的刘女士上周去八达岭奥特莱斯逛街发现,平时傲娇得很的奢侈品店大打折扣依然门可罗雀,相反,耐克店却排出百米长队。


“本来不想逛耐克,但手里拿着号,看着后面那么多排队的人,不买几件亏得慌。”




你们都去报复性消费吧,我只想报复性赚/攒钱


经过这次疫情,很多人在消费上变得谨慎。


在各行各业现金流吃紧、创业公司艰难自救、大公司相继裁员、降薪的大环境下,人人自危。


微博上关于#疫情结束后,你会进行“报复性消费”吗?#的投票中,仅有15%的人表示“会继续买买买”,70%的人选择“不会,该干啥干啥”。下面留言中“报复实力不允许”的理由获点赞数第一。


“收入都砍了一半,不吃土就算不错了,出去玩只能喝西北风。”


“做生意的半死不活,上班的发不出工资,这段时间吃了不少老本,还拿什么疯狂,活下来就行了。”


收入的不确定性增大,每月的必要支出不变,生活必需品物价上涨……


很多人终于意识到,钱的最大用处不是让我们敷最贵的面膜、撸最爽的串儿,而是让我们在艰难岁月里,活下去。



作者:贾诗卉

头图设计:阚学娇

值班编辑:郭艺

点击进入「哎呀我兔商店」

中国男人为什么越来越“抠”?

电影院:今年请对我好一点,可能我就饿死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