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学说文体】吴承学:本草药方妙成文
文/吴承学
中国古代的杂文学形态是相当丰富、相当精彩的,有的尚未为今人所了解,比如以本草和药方的形式来写作文章。本草是对于药物的性质作用的阐释,而药方本是医生治病救人的处方,它是针对病症,制定出单味或若干药物配合组成的方剂。本草、药方本来与文学可谓风马牛不相及的。不过,古人却信手拈来,以本草和药方的形式写出富有情趣的文章来。
唐代的张说写过《钱本草》一文,“本草”,就是中药。古代记载中药的书,多称“本草”,如《神农本草经》等,这种书多记载药的产地、形态、栽培及采集方法、药的性味与功用。张说把金钱比喻为一味药,文章说:
关于金钱,晋朝的鲁褒就写过著名的《钱神论》,文中以赋体的形式尽力地描写了金钱的巨大作用:“大矣哉,钱之为体,有乾有坤,内则其方,外则其圆。其积如山,其流如川。”“亲爱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无翼而飞,无足而走。”“钱能转祸为福,因败为成。危者得安,死者得生。性命长短,相禄贵贱,皆在乎钱。”文章以愤世疾俗的眼光,刻画出在金钱社会里种种人情世态。张说的《钱本草》并不再落此窠臼,他以“本草”的方式写出金钱的种种利弊,文章虽只有近两百字,但形式上很有特点。他以“本草”的方式来写文章,在形式上确有创造性,但这种形式上的创新,与其表现对象是非常合适的。因为把金钱比喻为既可造福于人,也可以致人于死地的“药”,他的文章对于金钱正反作用的分析,显得非常有理性。
唐人喜欢用本草的形式写出各种官职的特点。比如贾言忠曾撰《监察本草》云:“服之心忧,多惊悸,生白发。时义云:裹行及试员外者,为合口椒,最有毒。监察为开口椒,毒微歇。殿中为萝卜,亦曰生姜,虽辛辣而不为患。侍御史为脆梨,渐入佳味。迁员外甘子,可久服。或谓合口椒小毒而脆梨毒者,此由触之则发,亦无常性。唯拜员外郎,号为摘去毒。欢怅相半,喜迁之,惜其权也。”(《御史台记》《太平广记》卷二五五引)在唐代以“本草”形式写文章规模最大的恐怕是侯味虚(《国史补》卷下作“侯朱虚”。),他曾任户部郎,写过《百官本草》,全书已不可见了,但可以推测他是以“本草”的形式来阐明百官职能的。现在我们可以从其它著作中了解《百官本草》,如唐人张鷟《朝野佥载》中就记录了《百官本草》(《太平广记》卷二五五引,或云出《御史台记》。)中关于“御史”的“本草”:“大热,有毒。主除邪佞,杜奸回,报冤滞,止淫滥,尤攻贪浊,无大小皆搏之。畿尉薄为之相,畏还使,恶爆直,忌按权豪。出于雍洛州诸县,其外州出者尤可用,日炙干硬者为良,服之长精神,减姿媚,久服之令人冷峭。”《唐书-百官志》说:“御史台LL大夫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其责任是除邪扶正,清除腐败,平反冤案,所以必须是铁面无私,不畏权豪,此则本草便是根据御史的行政功能及处事特点而撰写的。
到了宋代慧日禅师摹拟《钱本草》而写成《禅本草》一文,把禅作为一剂拯救人生的良药:“禅,味甘,性凉,安心脏,祛邪气,辟壅滞,通血脉,清神益智,驻颜色,除热恼,如缚发解,其功若神,令人长寿。”又认为“禅”还有“讲”“戒”“定”诸味。如“戒”味一则:
佛教的“戒”,本是“禁制”之意,佛教有五戒,十戒,二百五十戒等戒律。慧日禅师的《禅门本草》(袁中道后来又作《〈禅门本草〉补》)与《钱本草》一样,都是摹拟记载中药药性的“本草”形式而写的,形式上显得相当别致,而文中的意义又是双关的。如“戒”有那么多清规戒律,要实行当然是“味辛,微苦”,但久而收益,则“回甘”了。
清人张潮也用这种形式写了一篇叫《书本草》的文章(载檀几丛书余集),文中把中国古代各种书籍比喻为各种药物。这些书籍是“四书”“五经”“诸史”“诸子”“诸集”“小说传奇”六类。我们以其中的“四书”“诸史”和“小说传奇”为例加以说明:
张潮的《书本草》以形象的方式让我们了解在古人的心眼中,古代各类书籍在传统的价值体系和知识结构中不同的地位和作用。
除了本草这种形式之外,古人还别出心裁地以药方的形式撰写人生修养小品。药方式的文章与本草式文章形式上有一定联系,但又有所不同:本草式文章是以某一药性及功用为喻来撰写的,所以内容比较集中也比较单一,在艺术上往往铺陈敷写,近似于咏物小赋的写法;而药方式文章则是以多种药物的配合使用来比喻的,所以具有综合性,在艺术上也有较大的表现空间和弹性。
药方式的文章其起源可能是晋人的轶闻。《晋书》卷七十五讲范宁曾患眼疾,向张湛求药方,张湛向他传授了“世世相传”的治眼“古方”:“用损读书一,减思虑二,专内视三,简外观四,旦晚起五,夜早眠六,凡六物熬以神火,下以气 ,蕴于胸中七,然后纳诸方寸。”如果长期服用此方,“非但明目,乃亦延年。”在这里,张湛是带着开玩笑的口气调侃范宁的。他的意思是多休息,少读书,少操心便是治疗眼睛和养生的最佳方法,坚持下去,还可以延年益寿。但他的说法比较幽默,把平常的意思用一种药方的形式来表现。这其实可以看作是一则颇有情致的小品文了。
晚明的药方式的小品比较典型,艺术性也较高。如《说郛续》卷二十九中,就选入了杜巽才(铁脚道人)《霞外杂俎》,其中有《快活无忧散》《和气汤》等文,都是用药方的形式写成的人生修养小品。如《和气汤》一则:
汤,指药汤,是中药剂型的一种。铁脚道人把“忍”和“忘”两者作为药物,来治“客气、怒气、怨气、抑郁不平之气”,故取名为“和气汤”。作者巧妙地借用药方的形式,以忍耐与忘却作为两味药,并以沉默“不语”相配,服用此“和气汤”之后,又再饮几杯美酒,遂醺然梦入黑甜乡中,那些烦恼与不平自然消失了。
铁脚道人的《霞外杂俎》中的“快活无忧散”一则,写得也相当有韵味。“快活无忧”这种药散是由“除烦恼、断妄想”二味药配成的,二味药虽不复杂,但配药与服药之法却是相当讲究的:
作者巧妙地运用中医方药学,论述药的性味、配药法、服药法,其意在宣扬一种道家清静无为的人生哲学和理想的生活方式,但化虚为实,细写“合药”“服药”所必备的环境、心境,药方的作用,全文虽寥寥仅一百来字,但妙趣深意,见于言外。
晚明小品中此类形式的作品不少。如屠本畯也著有《韦弦佩》一书。“韦弦佩”取名古语,“性急者佩韦,性缓者佩弦。”此为论人生修养之书。书中有“处方”一章,辑录晚明此类作品。他认为,隐居山林者有五种不治之症,这些全是由于利欲薰心虚情假意所致的。这些病是“神农、岐伯所未论之证,本草图经所不载之药。又安能针砭哉?”但是,仍有七种处方可治之。屠本畯所辑录的七种处方是《和气汤》《快活无忧散》《处穷方》《一味长生饮》《六味治目方》《无比逍遥汤》《四妙诚实丹》,这些都是以中医药方的形式,巧妙地阐明了道家的人生理想。如《无比逍遥汤》一文:
所谓“无比逍遥汤”其实是一种处世哲学。提倡对于外界事物采用忍耐的态度、装聋作哑的糊涂方式,恰当地处理“正经”与“痴呆”的关系,这种处世哲学回避生活中的矛盾,自然是“无比逍遥”了。
刘勰《文心雕龙 书记》谈到古代各种文体时其中有“方”一体:“方者,隅也。医药攻病,各有所主,专精一隅,故药术称方。”不过,这种“方”并非文学性质的文体,而是实实在在的药方。把本草、药方加以虚化而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来,在文体上的确是个创造。我们可以看到,在药方点化成药方式小品的过程中,艺术色彩在逐渐增强,笔法也越来越巧妙,尤其是晚明的“药方”体文章,小品意味更浓,像《快活无忧散》还明显吸收了晚明清言清赏一类小品的表现方式,在作品中十分注重对于人生艺术境界的构建。以药方的形式写小品,其实是从古人养生理论上发展起来的。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教诚篇》:“少不勤行,壮不竞时,长而安贫,老而寡欲,闲心劳形,养生之方也。”陶弘景正式把这些人生修养作为“养生之方”。古人把修心养性作为养身之道的基础,把人的过分炽热欲望与非道德行为作为应该治疗的病态,重在于以精神修养为治疗手段,这正是本草和药方式小品文这种艺术形态所蕴含着的文化内涵。我以为中国古代以本草和药方写成的小品,无论是其富有人生哲学意味的内容还是其独特的文体形态和别致的比喻修辞手段,都是相当有民族特色的,值得我们加以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谢您阅读我们的文章,点击标题下方“中国文体”字样,关注我们的公共账号。或查找公众号“中国文体”及搜号码“sysuwtx”,也能成为我们的朋友。如果您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请直接给我留言。如果您有精彩的文章,希望通过我们的平台与学界同仁交流,请您发送至邮箱sysuxb@163.com,我们会择期推送给广大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