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山叔:2019,中国法治的心脏很强力
新年第一周,听大V讲讲那过去的故事
从重庆奉节的大山深处,到广东湛江的边防海岛;从杭州互联网法院的公众开放日,到乌镇的世界互联网法治论坛……2019年,越来越多的网络大V走进法院、关注法院、书写法院。他们用脚步去丈量人民法院与民心的距离,用心灵去感受中国司法的力量与温度,用键盘去传播他们对于法治的思考与诤言。
辞旧迎新之际,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联合“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隆重推出“大V看法院”专题策划,邀请部分大V讲述2019年他们眼中的人民法院。
今天讲述的大V是👇
@法山叔
感 言
2019,中国法治的心脏很强力
某种程度上,律师和法官虽然经常打交道,但双方客观上处于不同的两个世界,只有法庭是彼此正式的交集。在法庭上,我们开庭、拿材料,说谢谢,持异议,据理力争,可在开完庭,法官走进内门后的生活究竟如何,法院在法治发展迅速的当下究竟在经历怎样的变化,我并非从司法系统走出来的律师,这于我而言是个问号。
2019年是我对法院认识有巨大变化的一年。今年我有幸受最高人民法院之邀参加了“带着国徽去审判”活动和“世界互联网法治论坛”,这令我得以以一个访者的身份从另一个角度重新观察了法院。在这一年里,我既去到了偏僻的重庆奉节派出法庭,在公众视角难以触及到的大山最深处看到了庄严的国徽,又参观了杭州互联网法院,看到了最前沿的科技在法院的尝试与落地。这种传统与先进的碰撞所产生的割裂感,令人印象深刻。
所以此时法院在我心中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一、我首先看到的是踏踏实实工作着的法院
二、同时,我也看到了智慧的法院
但是真正来参观杭州互联网法院后,我有一些尴尬。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最高法微博对此次行程的图文直播,反正我是一直玩得是很开心的:区块链存证技术、AI法官、AI判决书、裸眼3D、VR庭审…你能发现当下最前沿的科技在以传统、克制为标签的法院系统都得到了大胆地尝试和运用。我当时忍不住说了这样一句话:有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
科技在深刻地影响和重塑着司法裁判中的很多规则,我怕自己跟不上这个时代。
我国法院系统对科学技术的尊重和积极运用,令我感触极深。
这份大胆出现在保守的法院身上,真的是我万万没想到的。
这种感觉,就如同你回家看到你妈在家追《致命女人》,然后说你竟然没看过,真土;就如同你爸在家玩switch健身游戏,而你此前根本都不知道游戏机还能这么玩。
当连最“古板”和“克制”的法院都主动让自己成为“科技公司”,你知道我看到了什么吗?
我看到了一份勇于改革、勇于拥抱变化的决心与勇气。
这种氛围,是时代的幸运。
科技一直在用最强力的方式重塑着这个时代,而我国司法系统并没有被动地接受,他们张开了自己的双臂。
三、当然,我们也应该实事求是地说,基层法治仍有进步的空间
中国是一个有着十四亿人口的古老大国,在这个绵延的国度里,有贫富差距,有民族差异,更有地域不同,你要让法治的光辉洒满每一个角度,让每个人都遵纪守法,任务艰巨。不过在有改革的决心和恒心、有改变的活力与耐力的情况下,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对未来不乐观呢?
我个人除了是一名律师,也同时是一名写作者——除了在新媒体上进行普法写作,也会出版一些法律小说。近几年来,作为法治浪潮下一个微不足道的个体,我愈发觉得自己活在一个对法律工作者最为友好的时代:作为律师,在依法治国大政方针的指引下,国家的法治建设日新月异,身处其间,我时常能看到属于自己的宝贵机会;作为一名长期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普法的法律博主,每当我看到无数网友对某些热点事件所涉及的法律问题有强烈的求知欲时,我会意识到自己正在记录着这个时代深刻的法治变化;作为一名法律作家,当我将一些奇妙的案件写成故事分享给对法律感兴趣的读者时,我会有一种“我在让法律变得更有趣”的存在感。
这些身份会令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法治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每个人对这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答案。在我看来,它意味着社会运行的规范化,意味着潜规则变成了明规则,同时,也意味着随着我们愈发把法律作为解决问题的方式,法院作为法治建设的心脏,在此过程中会非常辛苦。
它注定会承担巨大的工作压力,也注定会揽下无数非议。
但可喜的是,在2019,通过近距离的观察,我发现这颗心脏很强力。
微 博 摘 登
在奉节乡间,法官们跋山涉水,背着两个大背包向着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前进前进再前进,而回到市区,法院窗明几净,设备方便智能,只要跟着机器操作,一键操作人脸识别,傻瓜也能学会立案;在奉节,村民开庭没有律师,全靠自己一张嘴,实在要找专业支持也只能找法律服务所里没有通过资格考试的法律工作者,而在市区,一个标的额只有7000块钱的侵权小案,原被告双方也共有三个律师打得有来有回;在奉节,国徽是挂在斑驳的墙上,而在市里,法庭宽敞肃穆,国徽于每个人的头顶上闪闪发光。
巡回法庭里,是中国的法治,自贸区法院里,也是中国的法治。
欣喜的是,法的精神一直都在,国徽在的地方,法律就在,从设备来看,巡回法庭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要从敬业和素质来看,我认为奉节法官同样敬业,素质同样好。
在奉节,看着那个简陋但严肃的法庭,我突然感受到了一种法治的力量。
你看,在这么偏僻的地方,依然有法律人为了定分止争、为了消弭矛盾,工作着。即使在这么偏远的地方,也依旧有人,愿意通过法律的手段来解决问题。
无论在哪个地方,都有踏踏实实工作的人。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法律人物的故事,他的名字叫李庆军。
李庆军是谁呢,他是河南省高院的一名法官,也是一个病人。
他有肾衰竭,也有尿毒症,他不能喝太多水,他双腿浮肿得几乎走不动路,他每天自己在家做腹膜透析,直到他去世。
他2014年确诊肾衰竭,直到2018年8月底才告诉单位要请假两周做换肾手术,但在此期间从来没停止过工作, 2018年9月,假期结束,手术也结束,李庆军却并没有如期归来。
其实我刚了解李庆军的故事的时候,我是不想介绍给大家的,因为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典型的、千篇一律的“感动中国”的故事:身负重病却没有停止工作,身居要职却保持刚直不阿,隐瞒病情坚守岗位,对待当事人尽职尽责,他就如同我心中认为的中国真正的神兽耕牛一样,坚韧,沉默,忍耐,在神州大地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工作,任劳任怨,你若问他累不累,他只会温柔地看着你,然后微微笑着对你哞一声,说一切还好。
只在终于有一天,他油尽灯枯,实在走不动道、耕不了地的时候,我们才会恍然意识到,原来他已经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
我敬佩这样的人,但我不喜欢这样的故事,因为我希望一个人在觉得确实不行的时候就说出来。大家都是活生生的凡人,真的没必要让自己过得这么辛苦。
而我为什么要把这个故事分享给大家呢?
因为我希望大家对法官这份职业多一些尊重和体谅。
是李庆军这样的法官,让我们相信中国的法治在进步。
✫ 自治区高院召开党组会议学习习近平主席2020年新年贺词和鹿心社书记听取高院党组汇报时的讲话精神
✫ 全国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先进个人 | 苏灵艳:行走在执行一线的女法官
投稿:gxgyw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