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会办案、能直播···站在浪尖上的执行法官“弄潮儿”

广西高院 2022-09-06


柔肩担重任   初心谱华章


她身材娇小,办案却雷厉风行;

她不敲法槌,却让法槌掷地有声;

她柔情似水,以包容细腻的女性特质,引导群众明理守法;

她铁骨铮铮,以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震慑失信被执行人。

她爱旅游,爱文艺,更爱自己所从事的这份崇高的工作。

李颖

下面我们就来听听南宁市青秀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员额法官李颖八年成长故事。

大概每个法学院的学生心里,都怀揣着一个仗剑天涯、维护正义的法官梦。

读研时,我有一位同学为了维权去外地取证。一天夜晚,我遇见她,她有些疲惫,眼神里却满是坚定。“你看我们学法律的,自己维权的路都不容易,更何况普通的百姓呢。毕业之后无论你去哪里,记得一定要多为百姓办事。”我郑重地点了点头。那个夜晚的对话和同学脸上坚定的表情,一直印刻在我的脑海中。

怀揣着法治梦想,毕业后我来到法院,期待能把梦想中的正义变成现实中的样子。

初到法院时的不知所措,很快就融化在领导亲切鼓励的话语和同事热情温暖的笑容里。前辈和同事们几乎是手把手教我,陪伴我度过了适应期,直到我逐渐熟悉法院工作的基本流程。

之后,我经历了许许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接待当事人,第一次立案,第一次记录庭审,第一次出外调查取证,第一次开庭审理,第一次敲法槌,第一次撰写判决,第一次结案,第一次拍卖财产……正是这许许多多的第一次,记录了我从书记员到法官助理再到员额法官的成长道路。

2018年4月,我刚到青秀法院执行局。2018年正逢“基本解决执行难”的攻坚年,我和同事们的案头总是有结不完的案件,“白加黑”、“5+2”的工作节奏已是家常便饭。对家人,我和同事们心生愧疚,这曾让我的心里有过许多困惑:这么坚持,值得吗?

而当我看到在攻坚最艰辛的日子里,领导亲力亲为,为解决遇到的困难多方沟通奔走;主办案件的法官想方设法推进案件执行;负责内勤的同事勤勤恳恳为案件做好准备工作;负责外勤的同事不辞辛劳奔走在各个协助执行单位;书记员任劳任怨地协助案件结案归档……诸此种种,我终于明白,这才是我学生时期所仰望的法院人最真实的模样:有困难,但不放弃;有共同的法治初心,所以我们一起乘风破浪。因为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因为司法为民始终是我们坚定的选择。

当听到周强院长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宣布,“基本解决执行难”阶段性目标如期实现的时候,那些我和同事们曾经一起挥洒汗水,并肩战斗的日日夜夜历历在目:

我想起,和同事们的一次次凌晨行动,兵分几路雷霆出击,让“老赖们”无处藏身;

我想起,只要查询到或接到申请执行人提供的线索,同事们便不分昼夜奔赴现场,马不停蹄只为及时查控财产,为当事人挽回损失;

我想起,在强制腾迁案件中,同事们顶着烈日,清点财产,衣服干了湿、湿了干,最终把房屋腾空交付给申请执行人的时候,衣服上也留下了一圈一圈的痕迹。

身在其中,我深刻体会个中艰辛。而回过头发现,正是因为经历了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的筚路蓝缕和“基本解决执行难”的乘风破浪,我才终于从一名有一腔热血的学生,茁壮成长为能以自己专业所长、维护公平正义的法官。

2018年4月至今,我共办理执行案件1278件,结案1152件。每一天,我都和我的同事们在践行着我们心中的公平正义。未来的每一天,我们还将继续走下去。

 2019年10月,我光荣地成为一名员额法官。在城区人大代表的见证下,我和我的同事们对着宪法庄严宣誓,那一刻,梦想照进现实!我告诉自己,从此以后,我将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带着更庄严的使命前行。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习近平总书记曾用这句古话来鼓励青年人敢试敢为,把梦想变为现实。在我看来,办理一起起执行案件就像是攀爬一座座未知的高峰,攀登的过程也许会很艰难,但登顶之后那种“一览众山小”的喜悦是难以用言语形容的。而这,正是坚守执行一线岗位的动力。

“既然选择了法官这一职业,我就会义无反顾走下去。”李颖很坚定自己的选择。

“值得的,不后悔。”

来源丨南宁市青秀区人民法院  李颖



执行法官黄之洋的故事

2020年7月31日,北海市银海区人民法院执行法官黄之洋化身网络“主播”,隔着方寸之间的手机屏幕,通过无线网络与2万名网友相约淘宝直播间,进行在线互动。解答法律问题、普及司法网拍知识……直播间里的黄之洋,向群众展示着法官“庄严肃穆”之外的面貌。

2013—2020年,从执行局内勤到执行法官,从一名普通干警到独当一面的办案精兵,黄之洋如何一步一步成长?在这个过程中,他又是如何诠释法官这一角色,践行身为法官的职责使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黄之洋的成长故事。

缘起,法官是一份自豪感

黄之洋出身在一个政法家庭之中,“小时候住在公安大院里,经常会看到父亲(警察)抓犯人回来,母亲在法庭上审理案件,那个时候就觉得穿制服的人都好厉害。”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之下,小时候的黄之洋钟爱的不是动画片,而是以警察、法官为主的电视剧。

“看着电视剧里的警察和法官维护正义的样子,我就会想到我的父母,我觉得很自豪。”每当此刻,电视剧里惩恶扬善、匡扶正义的法官形象与父母伏案工作的身影就会在黄之洋的脑海中交相重叠。

对于少年时期的黄之洋来说,自豪感——就是他对“正义”这个词、对法官这一份职业最直接的感受,而这一份自豪感也渐渐在黄之洋的心中扎下了根。

2013年,23岁的黄之洋继承了父母的衣钵,加入政法队伍,沿着父母曾经走过的道路开始了属于他的“法官之路”。

▲黄之洋(右二)在小区张贴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2016年,一名购房者在北海市购买了一套房屋,可开发商却无法按期交付。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购房者将开发商告上了法庭,要求退回房款。经裁判,购房者胜诉。该案件依法进入执行程序,黄之洋仅用了不到1个月的时间就帮助其追回了30多万元的房款。

作为职业生涯中执结的第一件案件,黄之洋至今仍记忆犹新。“我觉得很有成就感。”当事人的一句真情实意的感谢,让黄之洋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了法官这个职业背后所蕴含的意义——用法律赋予的权利,为更多当事人解决问题。

拼搏,法官是一份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2018年,“基本解决执行难”吹响了攻坚决战的号角。同年5月,黄之洋正式成为一名执行法官。站在这个关键节点,黄之洋义无反顾地加入到这场攻坚浪潮中。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黄之洋团队的案件数猛增至300余件。在案件数迅速上涨的同时,他和团队紧紧围绕“基本解决执行难”的核心指标要求规范化、流程化办案,结案数遥遥领先,执结到位金额1800余万元。

高效率结案的背后,是黄之洋和同事“白加黑”、“5+2”地赶制执行裁定;是他和同事凌晨出击,将还在睡梦中的老赖“叫醒”;是他和同事放弃节假日,约谈双方当事人力促和解。

▲执行法官黄之洋(左一)对当事人进行释法明理 

回想起那段没日没夜工作的情形,黄之洋感触最深的是:不断进步的执行环境,不断完善的执行机制体制,不断转变的执行工作方式,不断提高的执行手段。

如今,作为其中的见证者、参与者,当他再重新审视那段时光,黄之洋觉得自己是幸运的。“那一段经验对我现在及将来提升自身的执行工作方式,都有很重要的帮助。”

待续,书写法官的多面角色

在日复一日的办案中,黄之洋反复打磨自己的办案技巧,积累办案经验,也锤炼着如何履行作为一名法官的责任担当。

同时,作为一名参与者,他见证着法院队伍的更新迭代,法院建设从人工化迈向信息化、智慧化的历程。“执行系统的完善,执行工作由线下向线上转移,更加高效便捷了。”

伴随着法院的发展,黄之洋从最初的一名普通干警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办案精兵。同时,他也努力创新自己的工作思路,用实际行动,让法官的角色更跟得上潮流,更贴近老百姓的日常。

▲执行法官黄之洋化身网络“主播”与网友交流

2020年7月30日上午,银海区法院与阿里拍卖合作共建的全国首家司法拍卖服务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自此之后,司法网络拍卖可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执行工作效率也将大幅提升。7月31日,黄之洋以执行法官的身份带来银海区法院司法拍卖服务中心成立以后的首场“法官直播卖房秀”,与近2万名网友在线互动。

▲黄之洋的摄影作品

不因为法官这个身份让自己的人生受限,对所有新鲜的事物都保持积极的态度,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一切未知和挑战。对于黄之洋来说,不同的身份,泾渭分明,但是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却又彼此相通。如今,对于法官这份职业,他也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份见解。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让每一份生效法律文书都能得以兑现。”黄之洋这样诠释他朴素的法官情怀。在维护公平正义的这一条路上,执行法官黄之洋的故事,未完待续。

来源丨北海市银海区人民法院  童瑶


@广西高院


来源:广西高院综合编辑:李金兰审核:卢光艳
✫  9月1日起施行!最高法发布新规:九种情形不予委托鉴定
✫  可怕!带刀到法院离婚,车里还藏着封口胶、绳子和100余升汽油···✫  银海“枫桥”别样美

点分享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