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历千山万水终抵彼岸——记《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会议取得成功
在这场历史性的国际会议中,有多边舞台的老兵,也有新将;有聚光灯下的代表,也有幕后付出的英雄;有各缔约方有所不同的诉求,也有最终力排万难的共识。
兼具多个“历史性”突破的成果出炉
三十而立。2022年是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30周年。过去30年间,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势头并未被扭转,多达100万个物种濒临灭绝。全球首个以10年为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爱知目标”设定的20项目标,到2020年没有一项完全实现。
这一年,人们将太多的期待寄托于COP15。
这注定是一场备受多方瞩目的会议。作为主席国,在这样的一个国际主场,中国积极协调各方、纵横捭阖;面对利益分歧、南北博弈的锋芒,中国多措并举,力挽狂澜。
12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向COP15第二阶段高级别会议开幕式致辞,为会议的成功指明方向、注入政治推动力。
同期,大会主席、生态环境部长黄润秋向全体缔约方和观察员致函,告知进展,明确难题,任命指定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部长为重大议题的联合磋商召集人,专题推进,开启技术性磋商、部长级磋商的“双轨”并行。
就这样,谈判僵局逐一被打破,时针指向12月19日凌晨3点30分,在名为“滇池”的主会场里,掌声雷动,在人们激动的欢呼和拥抱中,靴子终落地——“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下简称“框架”)这一历史性成果文件达成,为大会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究竟可以用多少个“历史性”来形容这份成果文件?各方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框架”及相关决定历史性地纳入了遗传资源数字序列信息(DSI)的落地路径,历史性地决定设立“框架”基金,历史性地描绘了2050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景,是一个富有雄心、平衡、务实、有效、强有力且具变革性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将指引国际社会共同努力让生物多样性走上恢复之路并惠益全人类和子孙后代。
值得注意的是,在“框架”正文中,拟人方式的措辞——“地球母亲”出现六次,注解中出现两次,成为当之无愧的“高频词”。再次表明了,人类必须采取以地球母亲为中心的行动,遵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价值观,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理念。
“‘框架’作为会议重点议题,在官方闭幕前完成,这在环境外交史都属罕见。这不仅体现了国际社会对最终版主席案文的肯定和赞赏,更体现了各方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理念的认同、接受和采纳。”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潘家华告诉记者。
主席国建设性领导作用贯穿会议全程
一方舞台让“中国风”刮向世界更多角落
来源:中国环境APP 记者 张倩
转自:生态环境部
● 省纪委监委发出通知要求:做好二〇二三年元旦春节期间纠“四风”树新风工作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