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降解塑料的春天,中石化来了!


5月19日、21日,拥有中国石化自主知识产权的两种生物可降解共聚酯新材料PBST、PBAT先后在仪征化纤万吨级装置实现工业化生产,工艺路线国际领先。这两种新材料在堆肥条件下能完全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可以替代聚烯烃、聚酯等通用材料,减少白色污染,其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工程塑料领域绿色发展进程。

“限塑令”升级,

生物可降解材料迎来发展“春天”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两会上,生物可降解材料成为热词之一。多位代表提出建议,希望进一步加大国家政策支持力度,推动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发展

近年来,电商、快递、外卖等新兴领域迅猛发展,线上平台成为一次性塑料制品的重度使用领域。随着垃圾分类陆续在国内各城市推广,一次性塑料制品废弃物的治理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将制定白色污染综合治理方案列为重点改革任务。1月19日,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确定了塑料污染治理的目标任务、时间表和路线图,被称为新版“限塑令”。《意见》指出,到2022年,实现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明显减少,替代产品得到推广,塑料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比例大幅提升;到2025年,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多元共治体系基本形成,替代产品开发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重点城市塑料垃圾填埋量大幅降低,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4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从法律层面鼓励推广应用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的替代产品。近日,海南省地方标准《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通用技术要求》发布,并将于7月1日起实施,为组织企业生产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替代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提供了技术支撑。

产学研联合,抢占生物可降解材料新领域

作为五大工程塑料之一,PBT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是仪征化纤非纤聚酯领域的重要产品。1997年,仪征化纤通过技术引进拥有了世界上第一条用PTA(对苯二甲酸)连续酯化法生产PBT的生产线,后来通过消化、吸收和创新,又拥有了两条国产化生产线。目前,仪征化纤PBT年产能15万吨,产品已形成纤维、光缆、纤薄膜、弹性体等24个品种群。

为解决塑料制品在自然环境中难以降解而产生白色污染的问题,近年来,仪征化纤主动顺应绿色发展新趋势,强化社会责任担当,通过产学研联合攻关,研究开发绿色、环保、可回收、可降解的系列高分子材料,重点推进生物可降解共聚酯新材料PBST、PBAT的生产技术开发和市场应用开发,抢占生物可降解材料新领域。

仪征化纤高级专家戴钧明介绍,PBST、PBAT是在PBT聚合过程中通过引用新的单体共聚而成的共聚型热塑性生物可降解新材料,集合了芳香族聚酯优良的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及脂肪族聚酯的生物可降解性,在堆肥条件下,最终可以被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是目前生物可降解新材料研究中市场应用最好的两种新材料,能够广泛用于生产一次性日用品、包装材料、农用薄膜等产品。

打通“最后一公里” ,

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2019年,仪征化纤根据用户需求,首次进行了PBST生物可降解共聚酯新材料工业化生产,产品质量获得用户认可。

今年以来,仪征化纤将加快推进PBST、PBAT工业化生产列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公司主要领导挂帅,建立了科技开发、研究院、生产技术、安全环保、分析检验等专业联合现场办公的工作机制。

3月底,仪征化纤又将该项目列为百日攻坚创效行动项目,公司全员团结协作、攻坚啃硬,及时协调、解决各种生产技术难题,打通了PBST、PBAT工业化生产的“最后一公里”。经分析检验,产品关键质量指标实现预期目标,标志着仪征化纤在推动我国工程塑料领域绿色发展方面取得新突破。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我国塑料袋年消耗量在70万~80万吨,农用地膜年消耗量在120万吨以上,一旦实现大规模替代,生物可降解材料将迎来广阔的市场空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组织攻关,产品开发和市场开发双管齐下,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努力拓市扩销,组织下游客户试用,积极拓展客户群,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仪征化纤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助剂邦



熔喷对接平台自2020年初创立以来,已有1200+人加入。加入后,可以查看所有人的电话信息,邀请进入微信群,可以在社区搜索对接信息。
熔喷平台部分名单,大厂主咖云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