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女神展 | 观展攻略Ⅳ—艺术篇:一份“艺术家清单”

工美小匠 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 2022-10-14

 

点击上方蓝字,将我们设为星标吧

 

“女神的装备—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共展出来自20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涵盖摄影、装置、绘画、雕塑、多媒体影像等创作手段,其中10组作品为艺术家们特别对此次展览创作。感谢BYART艺术对其中参展的艺术家进行了系列专访。基于专访整理成文,更多内容点击全文链接。

 

“专访艺术家清单”


@宋哲:在女神的秘密花园中,他是“在场”的行动者

@蒋志:他用100%的心感知世界,以0.7%的盐回馈
@李超:雕刻时光——每一道木痕上都有着时间的流逝与重新注入
@田晓磊:未来无限升级的人机杂交,你敢想象吗?

@裴丽:“艺术家应该漂亮”,所以她将自身浇筑成一件雕塑 

@冯琳:生活就像一场危机,这位“主妇”用艺术重塑人生


@宋哲

在女神的秘密花园中,他是“在场”的行动者


宋哲现在是国美博士三年级的学生,主攻中国古典哲学与艺术理论。他对纯粹的学术研究有着天然的亲近感,这跟他沉稳细致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就像有的人看到风景就能蹦出一句诗。

 

宋哲描述,早年他的生活是完全属于书斋式的状态,来到国美之前他整天都浸泡在书籍中,跟文字打交道。来到国美后,他渐渐地接触到策展方面的工作,通过与老师和同学们之间交流也为他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至此他认识到,“既往的知识它可以以一种行动的方式来呈现,就是你的知识不再只存活于书本上,它可以是一种行动。”

 

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当下的具体行动,这种知行合一的准则既成为了宋哲的生活态度,也变相地指导着他参与到其他活动之中。

 

宋哲:1989年生,青年学者、批评家,中国美术学院2016级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博士研究生,中国古典哲学与艺术理论方向。


一方面是学术工作者,另一方面是艺术家,两重身份的交叉互换让他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理解”。他从切身体会中明白了“艺术家”是怎么完成自我的表达的;他也更加明晰自己所从事的理论批评工作的定位在哪,标准在哪,为何而言。

 

//《复乐园》



宋哲&何雪瑜《复乐园》

装置(玻璃、综合材料)   2018年

 

玻璃特别像我们现代人类那没有危险观念的身体,它非常脆弱,一碰就碎;也很强韧,一个玻璃的碎渣都可以划破你的手指。这样的话玻璃的使用就带有一种与肉身的遥远呼应,是一种遥远的回忆。

 

《复乐园》分别承载了几套叙事:神话叙事里女性的原罪、女性的污名化;未来赛博格世界也将出现的有意识重演;再一个就是在神话叙事中,失去无忧无虑的生活,我们将得到一个更可贵的东西,就是自由意志。

 

得到自由意志而失去威权主义和本能支配的伊甸,这是我们熟知的创世想象。色彩来源于对光的拒绝,腹行者毋宁说是逻各斯的信徒。


硅基的世界在土中升起,地狱镜像还需要新的元素来生成。包裹种子的果实是黑箱,拨打它也并不能测试它。


女性是欲望叙事的替罪羊,如同我们。

失乐园?复乐园?复失乐园?失复乐园?

 

“我愿意把这次的‘女神的装备’看作是一个秘密花园,里面花叶扶疏,千姿百态,任君欣赏。”


在宋哲眼中,他把展览分为几种类型,有些展览它是回廊式的,他有一条线性的精神脉络;而“女神的装备”则像是一种花园式的展览,他有很多小径,可以去探索很多的路。

 

宋哲希望《复乐园》能够成为“女神的装备”的“阵眼”。他觉得这次展览的展品很多,横跨古今,在布阵一般的展厅里恰恰需要“阵眼”的存在,它不一定是中心的定义,它更像是一株古老的植物,在这个全息的场景中能带给你比如白垩纪的气息、侏罗纪的气息。从园艺学的角度来看,有了这种所谓的活化石,这个秘密花园的空间将得到更完整的呈现。

 

您可在一楼临展厅星号位置参观此展品: 


阅读全文请点击以下链接:

专访宋哲:在女神的秘密花园中,

他是“在场”的行动者



@蒋志

他用100%的心感知世界,以0.7%的盐回馈

 

蒋志说:“艺术是创造感受、创造新的感知方式…不可以套进一个束缚里去。”


他认为世界是在每个人的主观作用下生成的,对人来说,没有外在的世界。对于他的作品,从观者的角度而言,有什么样的感觉生成机器,便能看到什么样的图像,它取决于观者自身的“预设”。


蒋志:1971年生,著名影像艺术家,199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蒋志《情书之五》

艺术微喷 摄影   60x90cm   2011年

 

“万物是火”。


火是危险,是激情,是某种跃动的能量。而花朵,作为植物的欲望,拥有植物特有的静默与柔顺的气质。它是纯粹的美的化身,是没有温度的“另一种火”。


盛放的花朵在火焰里燃烧。

情书是献给爱情本身的。

 

“美却残酷,这不是很像爱情吗?”

 

//《0.7%的盐》


蒋志说:“2008年那个时期是我一个很大的转折期,世界观和创作观都和以前有很大的变化,主要在于如何破除主观与客观二元的意识局限,如果能明白王明阳所说的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这句话,就能知道我要变化的原因,世界虽说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是归根结底都是我们的显现。”

 


蒋志《0.7%的盐》

影像   8分35秒   2009年

 

2009年,蒋志邀请了香港女艺人阿娇拍摄了作品《0.7%的盐》。当时无论哭笑都被恶语相向的艳照门女主角阿娇,在蒋志的镜头前卸下角色和社会语境,还原成一个单纯的人。


八分多钟的短片,背景干净,只有女孩由平静到渐渐啜泣的脸。


朋友和文朝曾用“空性”来评价这些作品:

事物既为空性,只余下观者心相。

 

蒋志在创制这件作品中提到:“她哭也不行,不哭也不行,不哭会被质问为什么不哭,哭了又会被看作像道歉似的,被看作是表演。哭和不哭,都会带来无穷的怀疑,我尊重这种怀疑的权利,但是更尊重怀疑之后深入的思考,而不是疑心病一样得出某个判决。抛弃我们熟悉的思维方式,用另外一种眼光观察一个事物固然很好,但我们还可以试着站在更多的角度来观察。”

 

他形容自己是一个无趣的人。但他的朋友却对他有着完全相反的评价,他的老友邱志杰说:“像蒋志这样有趣的人,如果不幸生活在极权社会,一定会被判定“有意思罪”,就地正法。”


有趣却不自知,这或许就是蒋志的魅力所在。


而蒋志的作品就像他自己,需要亲自去感受去探索,他不多说什么,却能从他的眼里感受丰富。

 

您可在一楼临展厅星号位置参观此展品:


阅读全文请点击以下链接:

蒋志:他用100%的心感知世界,

以0.7%的盐回馈



@李超

雕刻时光——每一道木痕上

都有着时间的流逝与重新注入

 

李超:“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创作状态的话,就是‘强迫症’吧”。


他不善与人攀谈,也很少参加活动,比起面对他人,他更愿意面对作品。


李超:1978年生,青年雕塑艺术家,2004年毕业于中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现工作、生活于广州。


雕塑是所有美术门类中最艰辛的一种,程序复杂,周期冗长,如何自始而终地维持心里的感动,是艺术家必须思考的问题。可值得欣慰的是,当艺术家能够将感性力量和理性思考糅合并置顺利完成一件作品时,它往往具有过人的感染力。

 

 “一个人的天才就是他自身性格的气质显现。”木雕创作所需要的加倍耐心,还有对实践者所必然要求的平和心境,我们都能在李超身上寻找到,并且李超也认定这种命理上与他相连的形式,他说:“换另一种方法?我换不了了”。

 

“技术与创意是并行的,摄影、超写实画派与雕塑不足够去表达我所想呈现的故事,所以我就希望在作品的表现方式里探讨一些哲学的问题,一些我对当下、对身边环境产生的一些观念,如宗教信仰、时事新闻、政治博弈、流行文化等,这个无线性地想象过程,像是在实验室里面把不同的元素实验组合,按不同的逻辑派生出不同系列的作品。”这是李超对自己创作思路的自述,在作品诞生成型的数十天内,激发他创作的最初观念也一直在变化,因此李超从不担心观者如何看待他的作品,就像寻觅知己一样,每个人都能在他的木雕内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他不想界定对它们的诠释,交由观众自己解读它们才算是“完成品”

 

李超《Fix you》   

枫木   60x25x8cm   2008年

 

//《女神装备系列》


《女神装备系列》作品是以我在对不同年龄阶段所崇拜的“女神”为背景,选择了一些代表性的符号、器物、装备,另一面则反映了不同年龄阶段对“女神”定义的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也体现了不同时期的不同情感。

  

李超《女神装备系列》

母爱(大理石)70x70cm

母爱(大理石)70x70cm

变身器(大理石)70x70cm

孕育(水泥)60x60cm

猫女(水泥)60x60cm

王者荣耀(水泥)70x70cm

礼物(木雕)60x80cm

礼物(木雕)60x80cm  2018年

 

就像这次在展览“女神的装备”里呈现的作品,也体现出李超对“女神”的身份和“装备”的概念的个人解读。


“何为女神?女神的概念随着时代的潮流和文化的变迁一直在改变,每个时代和每个人对它都会有不同的解读,以我来看‘女神’就是母亲,而‘装备’就是母亲这个身份所具有的物品。”

 

“女神”一词的历史,可能更多体现在其神性或庄严性。而“女神”在不断地衍生和被下定义,甚至乎于滥用,开始变得模糊化,但这些都只是时空里的碎片,被覆盖在我们的感官所遗留的储物室里。”

 

您可在二楼临展厅星号位置参观此展品:


阅读全文请点击以下链接:

李超:雕刻时光——每一道木痕上

都有着时间的流逝与重新注入



@田晓磊

未来无限升级的人机杂交,你敢想象吗?

 

在信息高速传播,网络让世界变得超级扁平的今天,那些天性敏感、追求自由并富于创造力的艺术家们,也在用着更为前卫科技的手段,立足于新时代的艺术洪潮之上。田晓磊就是其中之一,他代表了当下一批富表演性、善于用新媒体进行创作的年轻一代艺术家。他大胆地张开双臂,拥抱这个日益被数字化和互联网淹没的世界。


田晓磊:1982年生,著名新媒体艺术家,200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数码媒体专业。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田晓磊极具现代感的呈现让他的作品处在一种漠然的氛围内。也许,这就是极度物质化世界背后的空洞麻木。他的艺术世界似乎规避了人们所熟知的人体、物品和逻辑,营造了一个光怪陆离、时空交错般的世界。

 

田晓磊《伟大》

视频   4分钟   2017

 

他作品中的“性”象征着:欲望,创新和透支。在他看来,性的本质是为了繁衍和更新,更新自身的基因,或是往自己的下一代传递什么东西,一代代的更迭都是跟上一代不一样,在不断演化。

 

人与机器在未来杂交在一起,他们向生物一样自我演化并释放着强烈的荷尔蒙信号,并继续混合。欲望造成了他们无尽的升级,也加速透支着人类的未来。

 

金属感十足的现代都市,人体麻木而生硬,符号性的器官以各种形式寄生在画面各处。


他的作品糅合了宗教、科技、历史等元素,用他的话说就是“把时代蹂进作品里”。

 

//《赛博格的秘密》


“人与科技的关系是我的兴趣点,我着迷于构想一个框架,然后用艺术家的想象力去填充它,自成系统。我想象后人类时代是一个人机充分杂交的时代,演化的方向出现了多种分支,人工智能生命与原始人的界限模糊不行。我用想象力创造了几十个赛博格角色,借用“维多利亚的秘密”形式组织一场后人类VR大秀。”

 

田晓磊《赛博格的秘密》

VR互动游戏   2018年

 

未来是一个“控制”的世界,人们控制欲只能越来越强,从虚拟世界到现实世界。我们想让一切都有反应,听身体和意识的指挥。我觉得科技的互动发展是加速人类复杂化的开始(结果是人与技术融合),也是人类欲望本性的春药,最后会倾向人类动态平衡的不稳定而崩塌。

 

直到现在,田晓磊依旧保持着对世界的强烈好奇,他对很多事情感兴趣,胡思乱想是他的爱好,一件件极具创意的形态和作品,就在他日复一日的胡思乱想中初见雏形。生活还在继续,艺术就不会枯竭。田晓磊把自己当做一个艺术创业者,他踏着科技的巨浪,成为了艺术新时代的弄潮儿。

 

您可在二楼临展厅星号位置参观此展品:


阅读全文请点击以下链接:

田晓磊:未来无限升级的人机杂交,你敢想象吗?



@裴丽

“艺术家应该漂亮”,

所以她将自身浇筑成一件雕塑 

 

裴丽的作品,清冷、个性、柔和、感性、敏锐、细腻。

 

对于裴丽来说,她与艺术的关系就像恋人,她享受创造的过程,不怎么思考结果,完成之后就不太愿意去想它了。

 

她总是跟着感觉走。考上国美选择新媒体系,她把一切都描述得风淡云轻。只是因为看中了南山校区在城区,所以选择了考在南山校区的油画,综艺,和新媒体,最后考上了新媒体系,就去念了。

 

裴丽:1985年生,青年艺术家,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学士、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新媒体艺术硕士研究生、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现工作、生活于广州、北京。


“我经常努力感知新东西,经历生活,不是为了从中获得灵感,而是去发现那种能使人成为艺术家的东西。” 


裴丽像是一颗小星星,即使不是那么温暖,也在努力闪烁,向人间投来微微的光亮。

 

裴丽《寂寞小姐》

影像装置   2011年

 

//《艺术应该漂亮,艺术家应该漂亮》


“美是一种精神上的支撑力。”


在2010 年,裴丽决定要让自己变得“漂亮”一些,她要通过整形手术改变自己的脸部结构,变成甜美的椭圆型“瓜子脸”。

 

她将整个过程记录下来,做成了一件特别的作品。


“唯一能让我躺上手术台的原因,忍受术后极端难熬的时间,就是我坚信,艺术和我将会变得更美丽。我想,美丽可求,而整形手术是手段之一。”

 

裴丽坦然地面对自己,面对艺术。

 

裴丽《艺术应该漂亮,艺术家应该漂亮》

装置(玻璃钢,铁木,铝合金,纯银)

2015年(收藏版)

 

裴丽将整个过程拍摄下来,不是为了公诸于世,而是用来暗示裴丽为了她的艺术所能做的一切。它记录了裴丽为铸造这个“半身像”所做的准备:剃光了头发,脸和肩膀涂满了凡士林,两个鼻孔里各插了一根吸管,好让她在头部盖上二氧化硅时还能呼吸,而她本人则似乎陷入了冥想中。这种姿势,这种灯光,以及露出的肩膀所暗示的女性本质,几乎是风格主义艺术。

 

每当我们斟酌穿什么样的服饰或在镜子前调整我们的外表时,我们都是在努力改善我们的容貌。裴丽从一个艺术家的角度,以这样直白的方式告诉大家,追求美不需要遮掩。“整”有什么不可以?!在今日中国,这代表着难以计数的女性心声。

 

您可在二楼临展厅星号位置参观此展品:


阅读全文请点击以下链接:

裴丽:”艺术家应该漂亮”,

所以她将自身浇筑成一件雕塑


 

@冯琳

生活就像一场危机,这位“主妇”用艺术重塑人生

 

冯琳的创作是最对自己私密生活的赤裸裸暴露。

 

她善于将自己的生活故事转译成艺术的样本,这些作品源于艺术家对隐私生活的有意暴露。换个角度看,这些作品只是艺术家的生活片段,她从不以如何生产艺术为目的,一位主妇(真实的人)的情感应该是具体的,她通过用具体的物品替代自己情感生活的部分,在这些故事背后,时间的痕迹,个人的家庭,情感的危机一一展现,对冯琳而言这些比艺术更为关键。


冯琳:1984年生,青年艺术家,2008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每一个作品都是冯琳某个时间节点的真实面貌,比起回顾过去,我们大多数人都喜欢讨论当下,她自己也说:“我不太愿意提我之前的作品,做过的作品都觉得也就那么回事吧。当有新的作品计划的时候才会很激动很投入,过去的作品代表的是当时那个阶段的创作和生活状态,没必要回味。”

 

冯琳《百万计划》

行为、装置   2013年

 

因为作品的素材都来自生活,所以时间的线索和真实的情感温度成为了冯琳作品的特质,在这些作品里,重要的不再是艺术,而是她与自我的对话。

 

//《绝望的主妇系列》 

 

冯琳《绝望的主妇系列》 

《记账单》喷墨打印

《主妇的午餐》摄影(彩色喷墨打印)

《主妇的写真集》 摄影(彩色喷墨打印)

《电视剧时光》 羊毛毡

《装饰画》绘画(丙烯)2016年

 

“绝望的主妇”是她对自己三年婚姻生活的定义,她试图以七零八碎的故事,告诉我们这一切的由来。故事分为三层,从个人幻想,到破裂和冷战,直至反复的主妇时光。 

 

《记账单》:记帐的起因是,我和丈夫总是攒不下钱,丈夫一年纯收入100万左右,年底总是只剩20万,丈夫质问我钱都花哪里了?我这个人粗人大意三十年了,我真的答不上来,我对丈夫说:我们以后记帐吧。我记我的花销,你记你的花销。我真的没有想到,我要已经连续每天记帐快两年了,我记帐记成了强迫症,每天不随时计帐就浑身难受,没有什么事比我记帐更重要了,我高速公路上刚交完通行费就要边开车边记下来,命都没有记帐重要。而我丈夫一天都没记。但是他再也不问我钱都去哪了。

 

《主妇的午餐》:近一年的时间几乎每天中午都在家自己做饭吃,我把菜端上桌子,放好碗碟和筷子,再去叫丈夫起床,丈夫说这是他一天中最满足的时刻。


《主妇的写真集》 :我在丈夫的手机里看到一张色情图片。于是让一位女性摄影师模仿那张照片,在我自己家家拍了一套,做成情色片海报的样子。每张照片在拍摄的时候都在身体某个部位写了丈夫一年来说过的梦话。


《电视剧时光》:作为一个主妇,看电视剧的时候一定手里不能闲着,羊毛毡是个不错的选择,本想做我们所有的家庭成员,还没完成,56集的电视剧就看完了。


《装饰画》:刚装修完的时候,觉得楼梯墙面上少点颜色,于是用了快干掉的丙烯为新家画了一幅装饰画。

 

冯琳并没有将自己的艺术创作和私人日常生活划分的特别开,亦或者说,生活就是她的艺术,在一元论的视角下,两者对她而言是同一个东西,“艺术”二字并不具备神圣的光环。

 

她的作品总是给人一种体悟上的“真实”,这种以生活为圆心的创作态度下,寄托在艺术品上的情感表达,以及所需追问的问题也就更为有力了。

 

您可在二楼临展厅星号位置参观此展品:


阅读全文请点击以下链接:

冯琳:生活就像一场危机,

这位“主妇”用艺术重塑人生



“女神的装备”展艺术家清单:

(更多艺术家信息及展品介绍,可扫描二维码查看)


@杨福东


1971年生,著名国际影像艺术家,199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工作、生活于上海。


@吴俊勇


1978年生,著名新媒体艺术家,200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硕士。现工作、生活于杭州。


@程然


1981年生,著名影像艺术家,2004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杭州。


@何雪瑜


1994年生,青年艺术家,中国美术学院2012级手工艺术学院玻璃专业本科生,中国美术学院2016级手工艺术学院工艺美术系硕士研究生。


@周姜杉&龙星如/陈济林


青年新媒体艺术家组合。龙星如,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硕士;周姜杉,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及伦敦大学金匠学院硕士。


@应歆珣

知名艺术家,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纤维与空间艺术工作室,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纤维艺术系,现工作生活于杭州。


@化鹏


1985年生,青年艺术家,2007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杭州。


@彭韫


1982年生,青年影像艺术家,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学士,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硕士。现工作、生活于澳门。


@康学儒


1982年生,青年策展人、艺术家,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刘影


1981年生,青年艺术家,2004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2014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得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重庆。


@童垚


1988年生,观念艺术家,北京服装学院肄业。


@叶甫纳


1986年生,青年艺术家,2008年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2010年硕士毕业于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学院纯艺术专业。2013年至今执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


135编辑器


“女神的装备—

当代艺术@博物馆”

 

展览时间

2018-09-08—2018-11-18


展览城市

浙江杭州


展览机构

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一、二楼临展厅


展览地址

杭州市拱墅区小河路334、336、450号




 题  外  话 


为了带给大家更好的阅读体验

小匠建议大家动动手指

将“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设为星标哦!

具体步骤如下↓↓↓


期待你为工美馆点燃一颗小星星!


 - END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