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博物馆系列展 | 第二次,还重要吗?
“女神的装备——当代艺术@博物馆”展览现场
为何要做第二个跨界展?
文/许潇笑
“女神的装备”是博物馆第一次尝试与当代艺术做联合策展。之所以要强调是“第一次”,是因为那次的“联合策展”在深度上和方式上真正实现了两者有机且连续的对话:在展览中,不是某一件或者几件艺术作品的参与,也不是各自的讨论在相对独立的空间中进行呈现,策划过程中双方不断的讨论展示脉络、调整参展的文物藏品与艺术品,到最后展览中呈现的并置与交织,都是博物馆与当代艺术通过策展这一行为或者系列事件里,在内容生产的过程和最后的空间呈现中“对话”。
许潇笑
整个过程中其实一直觉得在不断地面临各种“未知的挑战”,因为博物馆与当代艺术在思考逻辑、处理的问题对象与做展方式都完全不同,包括理解认知上的、管理方式上,很多的不确定性,所以,当时对于“女神的装备” 定了一个很简单的“心理目标”:能够有一个基本的完成度就很好。展览开展后,我们收到了很多反馈,首先是“诧异”,无论是博物馆的专业人员还是普通观众,都认为“刷新”了对博物馆展览的认知,一个全新的讨论场所与语境让所有人觉得新奇而有趣;再是“疑惑”,脱离了常规博物馆展线、知识传授的策展逻辑与观念让人产生一种“不适应”的疑惑,是大多数观众意见体现的一个方面。
作为策展团队来讲,回想第一次的尝试,却是实实在在感受到一种竭力脱离了“安全区”后自我边界得到了拓展和成长。所以,这也就自然成了“博物馆@当代艺术”跨界展的第二个项目可以延续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在这第二个项目的策划中,我们更加明确地意识到必须以“系列”的模式来持续博物馆与当代艺术的这种跨界,这种系列性一方面在于保证跨界对话的持续,以循序渐进地加深对话的深度、扩大对外界的影响;另一方面,两者的跨界代表着未来的一种方向与趋势,它有着太多的可能性、更大的活力有待于在每一个“下一次”里被更多地激发出来。
“女神的装备——当代艺术@博物馆”展览现场
文/宋振熙
每一件历史文物和当代艺术作品如同一位被邀约来的演员,在我们的编导之中,只是展现出他们各自形成反差的角色形象,但那演员本身所怀有的能量还没有完全被策展所调动起来,在完整的剧目中展现出他们的魅力。“并置”与归纳,仿佛是一条捷径,让两个不同知识系统下的展示巧妙的联系在了一起,却并没有有效的深入到展示文化的核心之中。一场有效的展览需要的是将“知识”搬运和重组,让它的外延得到拓展,无论是对研究这个领域的人还是对于观看者都要做到有效提示。在第一次跨界展览中,我们的知识排演与展示总是假设了观看者的认知“默认”,相信他们应该能够进入到自己的策划理念之中。这种假设最终在一些反馈当中显得过于失效。许多观看者首次需要面对两套不同展示系统的观看经验进入展览,看博物馆为习惯的人在失去原有的“给予”情境后变得不知所措,因为当代艺术作品对于他们过于陌生,难以帮助他们理解原本被设定好的文物历史之中。而习惯观看当代艺术展览的人们则面对博物馆的文物之时,体会到的某种观念限制会对他们理解当代艺术作品带来某种过于“直接”的不适。在这里,或许这种尝试的根源上就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但对于给予策展行为的我们需要更加规避捷径,注重展示文化的方法,放下轻易的猜想来达到对观看者的引导。
“女神的装备——当代艺术@博物馆”VR展厅
女神展 | “女神的装备—当代艺术@博物馆”向过去求证,对未来发
女神展丨媒体报道不完全整理!吸睛指数100%的女神展,你还不来吗?!
女神展回顾 | 博物≠×∞÷±≒≈艺术,我们把一道“选择题”做成了“论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