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花了12年找这部极难看到的香港电影,看完立刻列入个人前十

2016-04-24 李钦彤 虹膜

本文首发于虹膜公众号(IrisMagazine)。


有这样一部香港电影,你可能没听说过它,它的导演也早已退出影坛,江湖不再有她的名字——对,这是位女性导演。


我大约在2001年前后知道有这样一部电影存在,看了网上少得可怜的描述后,十分想看这部电影,但完全没有任何渠道。因此,这部电影一直高居我个人的影史通缉榜前列。


我说的是唐书璇的《董夫人》。




这部电影问世于1969年,几十年来从未发行过正规音像制品,所以我们买不到它,也没有任何地方可以下载,在香港也只有比较资深的影评人才看过。


直到2009年,从香港国际电影节艺术总监李焯桃先生的口中得知,这部从未在网上现身过的电影,竟然存在一个私刻的DVD版,并且挂在网上售卖。


卖它的人,正是影片的剪辑师Les Blank。他是美国人,主要工作是拍摄音乐人的纪录片,也拍过一部挺有趣的短片叫《赫尔佐格吃他的鞋子》,这是另一个故事了,这里不再展开。



Les Blank


Les Blank有一个个人网站,他在网站上出售自己参与过的一些电影作品,就包括《董夫人》。我从李焯桃先生处得知这个消息后,上网搜到Les Blank网站的DVD销售链接,发现《董夫人》的价格加上运费大约是35美元左右。


这个价格说来并不贵,但毕竟不知真假,跨国从私人手中购买东西在当时也是非常复杂和陌生的一种体验,所以我把这个消息发在了豆瓣上的《董夫人》讨论论坛中: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297767/discussion/17102399/


原本是想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参详,结果大家都觉匪夷所思,还有人研究后说邮寄地址不包含中国大陆,讨论了一阵,都没有开展行动。




过了一阵,这事渐渐又冷了下去,眼看这条好不容易出现的线索就要断掉,这时一位勇士看了豆瓣帖子,自告奋勇就下单了,好像也经过一些小小的波折和等待后,他真的拿到了该网站寄出的DVD。


这时候已经是2012年初了。


接下来,这位好心的勇士在网上分享了他收到的DVD,这就是《董夫人》这部电影问世四十多年来第一个网络下载版,很可能也是至今唯一的视频源。向这位朋友致敬。




就在2013年,Les Blank去世,他的个人网站也随即关闭,就是你想再买这部影片的DVD,也买不到了。


就在这部影片的下载档出现在网上几天后,迅速就有一大批爱好者欣赏了它,无不给出让人激动的好评。


后来有一家国外媒体找我评选华语百佳电影,我还选择了《董夫人》。



导演唐书璇和主演卢燕


说说《董夫人》的导演唐书璇。


她1941年出身名门,是北洋军阀、滇军创始人唐继尧的孙女。25岁时毕业于南加州大学电影系,大概是这所知名电影学府最早的华人学生之一。《董夫人》是唐书璇的第一部电影,改编自林语堂的《中国传奇小说》中的《贞节牌坊》,这部电影在那个邵氏兄弟一统天下的香港影坛,简直是一个另类怪胎,最后票房异常惨淡。



1974年,唐书璇拍出了第二部电影《再见中国》,这部影片说的是四个广州青年文革期间偷渡香港的故事,全部采用业余演员,用纪录片的风格来拍摄。影片不仅商业失败,更在香港和台湾被查禁,多年不得上映。



《再见中国》


唐书璇的作品不多,《董夫人》和《再见中国》之外,还有《十三不搭》和《暴发户》两部。1979年后,在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前夕,她结束了自己短暂的导演生涯,移民美国,在洛杉矶开起了中餐厅。



《十三不搭》


年过古稀的唐书璇近年时常回国,尤其是以唐继尧后人的身份访问云南,但很少人再提起她曾是一位杰出的电影导演了。镜头下唐书璇展现出惊人的优雅气质。



2008年唐书璇参观云南大学


2005年,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香港电影评论学会为纪念中国电影诞生一百周年,邀请一百多位导演、影评人和文化工作者投票评出了历史上最伟大的一百部华语电影,《董夫人》位居第20,《再见中国》第78。


电影没有忘记唐书璇。


下面是一篇《董夫人》的评论。


文 | 李钦彤


山川雾岚,田园风光,摇镜和松镜下的乡村宁静恬淡,打马穿过村口牌坊的士兵则打破了这种宁静。打破的不仅仅是表面生活的平静,更重要是心理的平静,吹皱了一池春水。



守寡多年的董夫人与女儿维玲、婆婆居住在一起,在村中教书育人、治病救人,电影以对称构图、稳定的摄影机运动和长镜头表现祖孙三代人清雅的日常生活,厅堂厨房皆如此。被安排居住在书房的杨尉官则打破了这一平静。



董夫人对杨尉官产生了莫名的情感,相对于她的矜持、犹豫,维玲则毫不掩饰女性的「俄狄浦斯」情结。她一再追问奶奶杨尉官和自己的父亲是否相仿,并和杨尉官游山玩水,对母亲董夫人的劝诫也表示不满。电影以一个中景、固定摄影机的长镜头表现阳光下维玲对一棵树的依恋,弗洛伊德心理学的象征昭然若揭。



面对杨尉官的书信情挑,董夫人并非不为所动。只是囿于伦理禁忌,以及爱女之心,董夫人始终犹豫不决。中秋月圆之夜,她重拾搁置多年的红妆,摄影机以近景长镜头静静凝视,但在她走出厨房的那一刻,她又用手帕悄悄将妆容拭去。




厨房中的捉蟋蟀,完全不同于李翰祥《江山美人》中林黛与赵雷呈现的冶艳,卢燕和乔宏展示的是内敛。前者是明目张胆地诱惑,后者却是进退维谷的挣扎。





痛苦挣扎的董夫人来到诞敷文德的佛堂寻求解脱,电影打乱了正常的跪拜、点香、求佛的物理顺序,而是以时空错乱的方式呈现,以此表现董夫人内心的慌乱无措,伴随着密集的敲击木鱼声。电影有意采用了打破连续性剪辑的违背物理时空的组接,前有《狂人比埃洛》,后有《东邪西毒》。



圣旨的到来则扼杀了董夫人的犹豫,也终结了一种爱情的可能性。维玲和杨尉官结了婚,董夫人成了他的高堂。为建牌坊而挖的圆土坑的镜头剪接唢呐的镜头,伦理谋杀了爱情。一对新人拜花堂,董夫人耳边回响的是杨尉官的情书,眼见的是寂寥无人的厅堂。



董夫人的这些主观视点,体现了帕索里尼所说的自由的间接的主观化。借助于这种技巧,电影重新发掘出它那「梦幻的、野蛮的、无秩序的、强悍的、幻觉的特性」。新婚翌日,董夫人和杨尉官相遇,相对无言。



杨尉官开拔,维玲追随他而去,婆婆逝去,对她敬与爱的张二叔也不得不离开,爱情、亲情皆无的董夫人筋疲力尽,几近崩溃。



在立牌坊的前夜,电影安排了董夫人织布一场戏,表现因情欲压抑所带来的如织闲愁。电影把董夫人的脸与正在织的布匹、昔日捉蟋蟀的两双手分别进行叠印,把织布机与昔日化妆的董夫人、正在刻牌坊的工匠的凿子、捉蟋蟀的两双手以及蟋蟀进行叠印,隐喻董夫人被如网似山的伦理重重封锁、禁锢而不得脱的情欲。



随后电影则以连续两次的跳接展示痛楚和煎熬的董夫人。先是用三个相同角度的中景镜头表现董夫人快步走出屋子,然后则是三个相同机位的中景表现董夫人走向庭院,犹如阿涅斯·瓦尔达《五点到七点的克莱奥》中走下楼梯的克莱奥。接踵而至的是一场激情的屠杀公鸡。



既而则是户外的奔跑和追逐。董夫人向着摄影机方向奔跑,在画面右前方停下来,观众还以为是个凝镜。旋家仆张二叔在背景处赶来,电影此刻来了一个真正的凝镜。观众从中可以看到《四百下》《朱尔与吉姆》等电影的影子。而这些凝镜,成了日后王家卫电影的常规武器。



「贞烈可风」的牌坊犹如雷锋塔,将董夫人的欲望镇压,不再泛起波澜。电影始于远山,终于远山,一个推镜头,一个拉镜头,「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留下的是月寒日暖。



1970年唐书璇的《董夫人》是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先行者,电影改编自林语堂《中国传奇小说》中的「贞节坊」,细细铺陈了一个女子的曲折心理。挣扎于屈从情挑和清心寡欲之间,董夫人站在交界处,为自己的情欲和社会身份寻找出路,左右为难。因为欲望,所以失望,但始料未及的是绝望。



电影无意去表现戏剧化情节,而是聚焦人物,以对人物的关切取代对情景的关切,并以异乎寻常的角度,有所强调的切换,引人注目的镜头运动,来实现它的叙事目的。



《董夫人》有着明确的场面调度,富有表现力的造型方式,以及细腻的心理呈现。电影以强烈风格表现低调但却感情充沛的人物,以张致影像表现张皇失措的体验。香港影评人家明说,王家卫电影和考里斯马基电影有点相似,过分低调的角色却富有充沛的情感。《董夫人》亦和他们两人的电影接近。正是从这点来说,波德维尔的「与其后新浪潮的作品相比,唐书璇的作风令人倍觉敢作敢为」评论是精确的。




广而告之:虹膜开设有多个读者微信群,每天都在热烈地讨论电影,希望加入的请先加微信个人服务号:mgshongmo。


往期精彩内容

1. 都在讨论香港电影,那请参考这份100部最重要港片名单(略冷)
2. 感知的美学:香港电影的一种独特表达
3. 这个得过两次奥斯卡的大师导演,竟然是好莱坞最卑鄙无耻的告密者

这是广告,虹膜会因你的点击获得收入酷的生活是可以买来的。长按上图二维码进入亚文化市集「黑市」,或者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买世界上最稀奇古怪的东西。编辑:小佳联系我们:irisfilm@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