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才是小李子最疯魔的一部电影啊!

2016-05-09 虹膜翻译组 虹膜

本文首发于虹膜公众号(IrisMagazine)。


本文是虹膜翻译组出品。希望加入虹膜翻译组请发信至whitevivi@qq.com。


作者:Dylan Callaghan翻译:Wil小溦

校对:不怙




特伦斯·温特讲述了他在编剧路上坚持不懈的奋斗之旅,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法学院毕业生到情景喜剧的编剧,再到《大西洋帝国》的制片人,直到现在作为这部讲述华尔街白领犯罪传奇影片《华尔街之狼》的编剧。

 

特伦斯·温特真的很擅长写那些坏人们的故事。《黑道家族》中的托尼·瑟普拉诺和《大西洋帝国》中的诺基·汤普森的故事使他一举成名,而现在他又要开始讲乔丹·贝尔福特这个真实存在的华尔街骗子兼瘾君子的故事了,这部新电影《华尔街之狼》由马丁·斯科塞斯担任导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演主角贝尔福特。




温特自己承认之所以擅长讲述道德败坏的人物故事,是因为在某些方面,他和这些人有类似的经历。再没有比贝尔福特这个新人物更像温特的角色了,两人都是在纽约长大并且都带着对成功的急切渴望进入华尔街工作。


不同的是,温特很快就离开了华尔街,选择去读法学院,并最终在既无经验又无人脉的情况下前往好莱坞追求自己的编剧梦。

 

而贝尔福特选择了留下,现在的温特坦言「当时我也极有可能做出和贝尔福特一样的选择」。贝尔福特自诩为「华尔街之狼」,尽管其犯罪行为引发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但他只坐了短短22个月的监狱,被判200万美元左右的罚款。




仅付出微小的代价,他现在已经恢复自由身,而且摇身一变成了一名成功的励志演说家和作家。所以温特说良心是使两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的原因。温特自己的追求近乎疯狂,而正是他那敢于冒险的个性让他从一个零写作经验、默默无闻的东海岸法学院毕业生最终成了娱乐圈最有名气的编剧之一。

 

温特在美国编剧工会西部分会的网站上谈到,「坏人们」在财富上的成功,似乎让人们忘记了他们因贪婪而引发的犯罪和暴行。他还谈到为什么在好莱坞的圈子里,如果你不寻求自我突破,别人就会将你限定为某个类型的编剧。

 

问:《华尔街之狼》的故事取材于乔丹·贝尔福特的人生经历和回忆录。那么这个故事会和《黑道家族》或是《大西洋帝国》有多少相似的地方呢——例如对股市和抢劫犯的描写?



《华尔街之狼》中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温特:当然,我们肯定会感觉到电视剧和电影有似曾相识的地方,因为主角是一个逍遥在社会和世俗的约束之外的人。乔丹的生活奢靡放荡……尽管他不是虚构的人物,但他的生活也肯定与托尼·瑟普拉诺或诺基·汤普森这类人有类似之处。乔丹虽然没有杀过人,但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他的生活更像是一场梦,甚至是一场噩梦。


悄悄地说,那种不可即的生活就像,你看到一个像乔丹一样的人,会很好奇:「哇,成为他那样的人感觉会怎样呢?」

 

问:当你在写这个剧本时,都想过哪些中心主题?

 

温特:故事的主题就像在沙中涂鸦一般,写着写着就变得和你刚开始的设定十分不同了。故事刚开始时乔丹显然是一个野心勃勃、不惜任何代价追求成功的人,接着他一点一点地变了,最后成了一个连他自己都不认识的人。




主题基本就是说权力和贪欲怎样腐蚀人心,一个人无节制的奢靡生活怎样使人遗忘初衷,迷失自己。

 

这个故事对我来说特别有趣,因为我和乔丹的成长经历颇为相似:我们都是纽约人——他出生在皇后区,我是在布鲁克林——我们从小也都有着雄心壮志。我本来也极有可能会选择乔丹走的那条路。


我确实也曾为之努力过。在20多岁时我在华尔街工作过,之后去了法学院读书,而后又去了好莱坞当了编剧,但乔丹一直沿着他的选择走了下去。似乎人非常容易就会陷入贪婪的泥沼。之后就开始为自己贪婪的行为正名。在一团糟的生活中乔丹又开始吸毒,并嗜毒成瘾。我们的文化往往会激励这种贪婪的行径。这也是电影想要反映的一个主题……我觉得很多像乔丹这样的人并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这就是白领犯罪的一种副产品——犯罪分子生活在一片赞扬声中。

 

问:成功会掩盖背后的丑陋。




温特:不惜一切代价追求成功——如果你要赚钱并成为成功人士,这句话就是金科玉律。你用什么样的手段取得成功并不重要。没有多少人关心你的车子、房子、女人、游艇、珠宝首饰这些东西从哪里来。


很多人看过《疤面煞星》后,就只记得里面的豪宅和成堆的可卡因和珠宝。即使是《黑道家族》,人们总是羡慕托尼,并想成为他,在我看来这很有意思,他们只看到那些他们认为成为托尼·瑟普拉诺或诺基所带来的好处;像是金钱、女人、权力、脱衣舞俱乐部等等这些可供享乐的东西。



黑道家族第一季当中的Tony 


我之前总是提醒人们托尼想要的很有可能是结束自己的生命。他一直担惊受怕,因为他对自己每天过的生活害怕至极。他的家庭生活一团糟,和妻子孩子的关系也一团乱麻,而他们却对这些视而不见。

 

问:在此之前你有根据小说或回忆录来创作电影剧本吗?

 

温特:没有,这是第一次。我之前写了《要钱不要命》的剧本。那部电影的初稿至少是以50美分(美国说唱歌手、演员、投资商——译者注)的生活为基础创作的,但具体内容是参照我与他的对话而不是小说。这次是我第一次改编文学作品。


《要钱不要命》(2005)

 

问:能告诉我有了那样的文学作品做参考,你是如何创作剧本的吗?

 

温特:创作初期我就决定采用画外音来讲故事,这是我一直都很喜欢的方式。乔丹的旁白、他的幽默感、以及他对事物的观察力都是那么有趣,那么与众不同,我觉得实在是非常适合画外音的表现方式。


很多内容放在对话中并没有意义,但这些是乔丹的内心想法。很早我就和马丁·斯科塞斯说了用画外音的想法,而他也倾向于在电影中使用类似《好家伙》和《赌城风云》中的画外音风格,所以能使用画外音真的不错。这就是我创作剧本时采用的方法之一。

 

问:斯科塞斯擅长使用画外音——你使用画外音的灵感有多少是来自他呢?你确实为乔丹创作出那些强劲有力的画外音……



《好家伙》(1990) 


温特:画外音的创作非常自由。我的意思是我知道我可以随时可以添加画外音的内容……我在写作剧本的时候就把这作为一个备选方案,电影中通过画外音第一次介绍乔丹,真的是好玩又有趣的方式……


电影开始时有一段长达几分钟的乔丹的独白,告诉我们他是谁、从哪里来、他奋进的动力是什么等等这些事。所以我知道我肯定会用画外音的。就他个人的回忆录而言,只是写了他个人生涯的跌宕起伏……

 

问:这是经典的叙事结构。

 

温特:就像很多黑帮故事或犯罪故事的叙事一样。当然,这个故事是描写白领阶层的,但故事本身仅仅是乔丹的发迹史,他如何包装自己,如何开创他的生意,包括最后他怎样进的监狱。




考虑到乔丹最后受到的一点惩戒以及还有更多他这样的人还逍遥法外,我们很难说影片的结局就是他人生的失败。所以剧本主要关注的是时间线上的哪些事件需要着重表现。


整本书的内容很多,所以主要挑选那些我想表现的情节,有些情况下我会把多个场景、时间和人物整合起来——整个故事中的人物非常多。与小说或者回忆录相比,电影需要在两三个小时内把故事讲完真的是一个挑战。

 

问:如果运用恰当的话,使用画外音的方式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帮助塑造人物形象,以及使观众和角色之间更容易地产生共鸣?

 

温特:是很有用的。有了画外音,观众就有机会听到人物的想法,并可以听他们自己解释所做的事情。我并不喜欢那种明明可以用画面叙事轻巧的完成、却偏偏采用画外音的做法,或者是那种没有给出比已有的内容更多信息的画外音。




那种画外音的感觉就像是一个人正沿着大街走路,屏幕上有个声音就说「我当时正在沿着大街走路……」我已经看到了那个人在走路,你知道,这时的画外音需要告诉那些我在屏幕上看不到的。所以当画外音能恰到好处地运用,或者刚好和我看到的形成对比时,这种效果就很棒。


如果你只是用它来修补故事或对话,那效果肯定好不到哪去。如果我要是在创作时这样用了画外音,我会感觉糟糕,我会觉得自己没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但正如你提到的,在建立观众和人物情感联系这方面,有些画外音是我想象乔丹会说想在这里说些什么时我写下来的,但是大多数的画外音还是乔丹的原话,这就让观众更好地了解了他这个人。




 问:剧本创作阶段导演参与了多少?

 

温特:他并没有过多参与。一开始我们就我创作这个剧本的计划聊了聊。我想确定他是不是支持我使用画外音。我不想选择一个他不感兴趣的方向创作剧本。之后我就开始行动,做了所有的研究工作,和乔丹见了几次面,还有他的父母、前妻、公司的员工以及逮捕他的美国联邦调查局警员,把有关他的信息全都收集起来。我还去了几次长岛,那是乔丹之前工作生活的地方,把这些信息全都消化吸收,之后我就开始正式写作了。

 

我用了两周的时间,准确的说是一周半来完成故事框架,接下来一个月就进入了疯狂的写作状态。每天除了出去吃饭,我将自己锁在办公室里差不多15到16个小时用来写作。基本连续30天我的生活都是那样。

 

问:天哪,所以你当时每天都工作16个小时吗?

 

温特:是的,我可以进入那种状态,你相信吗?当我达到那种写作状态时,我真的不想打断思路。我只想活在剧本的世界里。当我听说别人需要花几个月来完成剧本写作时,我真的觉得那种写写停停不适合我。我宁愿一直待在故事的世界里,直到剧本完成,因为我觉得那样会觉得那个世界触手可及。




这点在写电视剧剧本时也适用。我们必须在如此短时间内把手头的任务完成,所以我已经习惯这样说,「好吧,这个剧从周一开始算再过一周就开拍,现在我们需要一个剧本。」我习惯于快速完成任务。所以一整天不停地写作对我而言并不算特别。

 

问:我完全明白连续高强度工作带来更好效果的观点,但我还是惊讶你一天可以工作16个小时。我觉得体力上会难以支撑。

 

温特:嗯,我不知道。我是说,在写作过程中我会站起来、小睡一会、来回走走、锻炼,每个小时做做伸展一下来保证效率,咖啡帮了我很大的忙。如果有时我感觉灵感不足,我会停下来,然后去睡觉,因为继续坐在那也无济于事。


如果我不能集中注意力,或者我发现自己又重读了刚刚连续写了五遍的内容,好吧,我就知道是该休息了。我会做些别的事情。我会读一些与当前的电影剧本无关的东西……但是与此同时,在短时间、高强度的安排会让剧本完整的展现在我头脑中。我会比较清晰的知道,对的,这一幕预示了之后的某件事。一气呵成的写作会让剧本创作更容易些。

 

问:对你而言写电视剧的剧本和电影剧本有差别吗?




温特:具体的写作都是一样的。你知道,电视连续剧的不同在于剧本里的每个故事不一定要独立完整。当然,如果电视剧本写得好,它其实就和电影差不多。我参与创作的那些最好的电视剧集就给人的感觉像迷你电影一样——那些故事基本自成一体,在其它的剧集中脱颖而出。


但实际的写作过程本质上是一样的。我并没有用什么其它的写作方式,我先想出故事框架——我十分推崇故事框架,推崇在下笔之前就清楚自己的写作方向。

 

在还没有故事的框架前就急于开始写作是一种危险的诱惑,很多编剧不能抵抗这种诱惑,以至于他们还没开始多久就停笔不前,后悔自己走上这条路。




对我来说,剧本创作最难的部分就是勾勒框架,想清楚故事的走向。这真的很难,这才是创作中需要下功夫的地方。一旦框架想好了,你了解自己写作的方向了,剧本写作会变成相当愉悦的过程。那时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好的,我知道怎么写了。」当然那些出色的电影和电视剧剧本都是有框架在先。于我而言,如果没有在写作前想出一个基本的框架,对于故事的走向没有清楚的认识的时候就开始写作,会给我造成很大的困扰。

 

问:那种感觉就像迷失在树林中。

 

温特:对,是的,就像你已经写到了70页,然后意识到你不知道怎么结尾,或者你不知道该怎么写下去。在我刚开始剧本写作时,犯过好几次这样的错误,但当时我说了「你必须得写出框架,你必须弄明白故事的大概。」这真的不容易。

 

问:很多和我交谈过的作家都会先构思框架,但也有不少成功的作家不这么做。他们坚称无故事框架可以让他们的写作朝着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让故事更有新意。那么当你有了框架后,写作过程中还会有多少自由发挥呢?


温特:即使有了框架,故事写作仍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我通常会把这过程比作从纽约到洛杉矶的旅程,例如,在路上你会在一系列的城市停留,这就相当于故事的框架。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在旅程中不能抽出一天时间开向一条有趣的小路,在沿路的某个地方转转。




只要你记得你最终的目的地是洛杉矶,你终会到达那里。所以在旅程中,还有很多机会发现各种新奇古怪的事情、人和特别的时刻。

 

而且,对我来说,框架让我在写作过程中为事件建立前后联系、设置悬念和揭开谜底都变得容易许多,因为我清楚自己的大方向……我会经常在某个环节花费较长时间,因为我发现,哇,这个环节和我想要的结局有如此紧密的联系,意识到这点的时候真的很棒。


我觉得框架就像你游泳横渡英吉利海峡时,在旁边船上陪你同行的那个人,你能想象吧?如果你遇到麻烦,那个人就会帮你,就像框架会让你知道故事的发展方向,而如果没有那个人,你就只是在水中白费力气。

 

问:当初你来到好莱坞时,只是一个来自东海岸刚刚毕业的律师,几乎没有任何人脉……你从一些小制作的电视剧开始,通过《科斯比探案》、《Flipper》、《谋杀诊断》、《战士公主西娜》磨砺了自己的创作技巧。之后你参与创作剧本的电视剧都成了广受好评的作品,那么现在你创作剧本时还会用到多少你早期的写作技巧?



《战士公主西娜》(1995)


 温特:关于你问的第一个问题,当我初到好莱坞时,这里的氛围意想不到地让人充满斗志。我觉得当时像被扔出了飞机一样,降落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而让自己脱离安逸环境真的会带来一些很棒的事情。


我在洛杉矶一个人都不认识,什么也不知道,我以前从没到过这个城市。我就像一个完完全全的新手一样开始接触这个行业。我之前从未写过一个剧本。我只是知道自己想写剧本,知道自己将会成为一名编剧……

 

每天早上我醒来,然后就意识到,天呢,我现在在洛杉矶呢,我在这做什么?是啊,我来这里是要成为一名编剧。那感觉就像打了一剂肾上腺激素,我当时真的非常专注地写剧本。我过了3年苦行僧一样的生活,写了成堆的稿件,在白天时有一份足够养活自己的工作,然后晚上回家写作。




我当时不停地写,直到我问自己一个问题,你今天做了什么可以继续你的写作梦?除非我的回答是,我写了一幕,我寄出去了一个剧本,我给经纪人打了电话,要不然我是不会上床睡觉的。我必须有所行动,觉得自己离成为编剧的梦想更近了一些。


我虚构了一个假代理为了使自己的剧本能够发表,为了能让人们可以看到,我申请了每一个我能申请的项目职位,最终我进入了华纳公司的情景喜剧编剧工作室。他们让我参与了当时的一个剧集,这个剧集的名字叫《大辩护人》。

 

当时负责制作与运行这个剧集的人有弗兰克·伦祖利,他多年后成了《黑道家族》的最初的编剧之一,还有乔治·申克和弗兰克·卡迪亚,他们先是制作了《疯如狐》这部剧,之后又接手了《科斯比探案》的制作。



特伦斯·温特


我什么都不懂因为我毫无经验,我觉得有人能找我做编剧已经是天大的好事,根本不会考虑节目的类型。我真不敢相信我有了写电视剧本的工作,那就是梦想成真啊。当我拿到编剧协会的会员证时,那是我当时从小到大最快乐的一天。我记得对姐姐说,「如果我明天死了,我也是开心的。我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实在是太高兴了。」


所以对我来说接受工作的标准就是你问我,「你想要这份工作吗?」我总会说,「想。」我不在意是为哪部剧写剧本,不管是《战士公主西娜》、《姐姐,妹妹》、《科斯比探案》还是其它的剧,我都会说想。我之前不知道人们会根据我之前的剧本写作经历来评价我。我还认为,我是一名编剧,编剧就是要创作各种各种的剧本。


当然,很多年之后,我意识到事实并不是我想的那样。你会被人为地归类,人们看了你的履历,就会说,「好吧,这个人是写八点档情景喜剧的,他可能写不了这样那样类型的剧……」


《大西洋帝国》(2010)


问:但是你没有被限定为喜剧编剧,你成功转型了。你写了《黑道家族》的剧本。你是怎么如此成功地转型的?

 

温特:从某刻开始我努力地转变人们对我的印象。我当时意识到我正在被业界固化为一个写八点档喜剧的编剧,或者说轻喜剧编剧,我想,好吧,我要开始创作一些完全不同的、情节紧张的剧本。之后我写了一个剧本,最终被拍成了《布鲁克林规则》这部影片,里面涉及到黑帮的情节。这和我之前的作品大不一样,为我在电影界带来了不少的关注——这部电影也让我在《黑道家族》制作人大卫·蔡斯面前初露锋芒。

 

《华尔街之狼》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因为《黑道家族》的成功——这可不是我的抱怨呦——我得到了很多类似的黑帮/犯罪题材的编剧邀请,所以创作这个剧本对我来说是有意思的,它与那些类型的作品不太一样。这次的剧本是白领犯罪的类型,而不是一个黑帮故事……




但是你知道,问题的关键是,你必须让人们用不一样的方式看待你,那就需要写一些他们意想不到的剧本来达到这个目的。人们出于天性,通常都会说「你想找一个音乐剧的编剧,就找那个写《芝加哥》的人吧。」除非这个人那写了一部恐怖电影,改变了大家的看法,要不然这个人在大家心目中就会成为那个只擅长写音乐剧的编剧。


如果你想有一个包含丰富经验的履历,你就得迎难而上。




往期精彩内容

1. 全世界有上万编剧奉他为师

2. 欧洲怎么制订电影扶持政策,怎么对抗好莱坞?

3. 30部人类邪典电影精华!中国又有哪些邪典电影和B级片?

编辑:Oliairisfilm@qq.com扫描二维码下载《虹膜》付费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