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电影节开幕,中国电影真的随处都在啊
本文首发于虹膜公众号(IrisMagazine)。
戛纳电影节是一个法国的电影节,这毋庸讳言。以法国人对自身文化艺术的骄傲,电影节在很多方面都体现出了那种只在法国才看得到的艺术至上的态度。这是戛纳电影节能够成为全世界每年艺术电影展映中心的原因所在。
不过支配戛纳电影节运转的另一大力量,是无处不在的好莱坞。
大概也只有戛纳,能把艺术和商业两个层面的运转,都玩到炉火纯青。它让很多原本没有商业前景的小众电影获得了生机,因此在很多电影欠发达地区,戛纳被视为「圣地」,除了它表面上的光环,真的是有很深刻经济原因的。
它也成了众多商业大片展示自己的重要舞台,每年出现在戛纳的电影,90%以上都和参赛没有关系。它们的海报、模型、视频等各种物料在海滨大道争芳吐艳,同样构成了电影节的重要风景。
进入2010年之后,一个新的现象是所有人都无法视而不见的。
那就是支配戛纳的商业力量除了好莱坞之外,中国资本愈来愈引人注目。
电影宫对面的建筑上挂满了华语电影的巨幅海报,几大行业杂志的封面、封底满眼都是华语片的介绍。
戛纳把华语电影纳入了自己的秩序,华语电影也让戛纳成为自己商业算盘的一部分。
华语电影在戛纳出现的历史很早了,六十年代李翰祥凭借《倩女幽魂》《杨贵妃》《武则天》数度入围戛纳,七十年代胡金铨的《侠女》还拿了奖。
大陆电影迟了一步,从八十年代开始成为戛纳常客,第五代的张艺谋和陈凯歌都拿到过很大的奖项。与张、陈同期的香港王家卫,台湾侯孝贤、杨德昌,也都是通过戛纳电影节得到了国际影坛的认可。后来第六代导演延续了中国电影在戛纳的存在,娄烨、王小帅、贾樟柯先后数次入围,也曾取得奖项。
我们可以发现,不论是李翰祥、胡金铨,或是张、陈、王、侯、杨,又或是现今的贾樟柯之类,他们都渴望得到戛纳的肯定,融入戛纳所代表的旧秩序。
这体现在他们想得到戛纳的奖项,并通过戛纳建立的人脉管道将自己的影片发行到全世界,或是为自己来年的新片向海外投资人筹到资金,这都和其他国家的艺术电影创作者并无不同。
侯孝贤说过,他每部新片都送到戛纳或者威尼斯,其实不是为了得奖,主要是想卖片,因为他的电影在华语市场很难收回成本,而国际市场可以帮他完成这个任务。
最近五年,中国电影和戛纳的总体关系在悄然地发生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电影产业每年高达30%的增速,令全球影坛侧目。谁能够忽视全球第二大票仓呢?越来越多的中国面孔开始出现在戛纳,是中国电影产业国际地位提升的必然结果。
戛纳现在需要中国电影,就跟中国电影需要戛纳一样。这种需要已经超出了过去的那种模式,不再限于邀请几个艺术片导演到戛纳参展参赛,而是意味着更多。我们似乎发现,一种新的秩序在慢慢建立。
今年的戛纳电影节,并无华语电影参加任何一个竞赛单元,但戛纳就少了中国电影人的身影吗?这不可能。
第一天的戛纳就出现了今年暑期会上映的奇幻大片《盗墓笔记》的剧组,导演李仁港,主演井柏然和马思纯,原著作者南派三叔一齐亮相。
李仁港是美术指导出身,擅长执导古装片和武侠片,有他来执掌此片,至少在视觉上,书迷应该可以放心他有能力重现那个地下世界。
马思纯、南派三叔、李仁港、印度神秘演员和井柏然
对于大IP电影来说,原著作者参与的意义在于让剧情和小说更完美地保持一致。漫威电影世界和《权力的游戏》都证明,仅仅找职业编剧来改编已经是一种过时的做法。
马思纯和井柏然
原因在于,大IP电影最核心的魅力,在于其世界观的架设,但小说的世界观和影视作品的世界观,又有很大区别,需要在创作时调整。这只有原著作者才有能力做到在原有的水平上重构世界观。
饰演张起灵的井柏然抵达机场
插一句,肯定会有很多人对南派三叔的出现略感诧异,但我们看到乔治·R·R·马丁出现在好莱坞娱乐新闻会奇怪么?一样的道理。希望三叔也不是白去,学习一点IP运作的经验回国,利人利己。
记者采访
《银幕》《综艺》《好莱坞报道》这几家权威外刊每年都会在戛纳出每日特辑,这些每日特辑都在电影宫内供业内人士随意取阅,甚至像《好莱坞报道》会安排人手在大街上免费向路人派发。
马思纯
按照发行量几千册来计算,这些全彩印刷的杂志所需不菲,那钱从哪里来呢?卖广告。
据说《银幕》的封面广告开价好几万美元一期,最近几年的大买家多见中国电影公司。
寸土寸金的场刊
今天戛纳的天气不是很好,预报说未来的一周会有雨。五月的南法,一直以阳光明媚而著称,下雨会带来另一种清爽的气息。
雨不大,在电影宫外,目之所及,仍然是人流熙攘,热闹不减半分。
该剧组包下酒店入口的广告位,这可是天价
背景是十几米高的人物海报
来来来,附送一张很多人最爱的《盗墓笔记》瓶邪版人物海报:
往期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