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全才艺术家,他的电影竟如此神奇

2016-07-16 magasa 虹膜

本文首发于虹膜公众号(IrisMagazine)。


文 |  magasa


二十世纪有这样一个全才型艺术家,他把自己的才华恣意挥洒在许多艺术领域。他是一个小说家,一个剧作家,也是一个画家,还是诗人和设计师,他当过记者,他甚至是一个拳击比赛的推广人,当然,他还是一位电影导演,这是我们这篇文章主要会谈到的。




他就是让·考克多(Jean Cocteau)。


考克多很年轻的时候就和法国的文坛巨擘过从甚密,例如普鲁斯特、纪德等等,后来还认识了像画坛的毕加索,时尚界的可可·香奈儿,音乐界的斯特拉文斯基,歌唱界的伊迪斯·皮亚芙,还有小说家柯莱特,剧作家让·热内,好莱坞明星尤尔·伯连纳、玛琳·黛德丽,每个都是其所在领域的第一流人物。


和罗密·施奈德


考克多最大的特点是,他涉足大多数领域,都是以一种业余爱好者的姿态,因为他的兴趣太广了,以至于没有哪个领域是他真正的专业,大概他不屑于被某种特定的艺术形式束缚住手脚,他享受的是在不同领域之间任意遨游。


在1930—1960年间,考克多断断续续拍摄了十多部电影,他也从没把自己定位为电影导演,他说自己就是外行拍着玩的。


四十岁那年,有一个先锋沙龙的常客诺阿耶子爵,他是艺术家的热心赞助者,邀请考克多合作完成一部动画片,考克多建议说,那不如我拍摄一部真正的电影好了,于是有了他的处女作《诗人的血》(1930)。




这部影片只有55分钟长,被分成若干个情节片断。该片向路易·布努埃尔和萨尔瓦多·达利的《一条安达鲁狗》表示出强烈的致敬,因为两部影片之间的确存在非常多相似之处,他们的创作精神是一致的,所以大多数主流评论家将两部作品联系在一起。


但对于被贴上超现实主义这个标签,考克多似乎表现得非常生气。


《诗人的血》是一部天才的业余电影,业余是说它的镜头运用和剪辑技巧都那么笨拙,但或许我们不应该仅将其看作一部电影,它是考克多之前所有工作、他感兴趣的主题以及形象的汇集。




影片中包含这些对象和意象:镜子/自恋、眼睛/窥淫、雕像/古典主义、门/不同世界之间的分界线,以及血/艺术家的苦难。


《诗人之血》同样含有一定自传性的元素,并引用了他之前的其他工作。同样,也可以将《诗人的血》看作是考克多后来创作的提纲,他在后期作品中所采用的技巧均初见端倪。


作为一个先锋艺术的全才,有人将考克多和电影神童奥逊·威尔斯相提并论,两人都是从其他领域突然闯入电影。



奥逊·威尔斯


与生俱来的前卫气质点燃了考克多的欲望,他像威尔斯一样希望改写电影的规则,然而与同时代的伟大开拓者不同,正如考克多自己所说,他终究只是一个业余创作者,他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对抗时代的美学特征和工业体制力量。


考克多拍电影的时候,经常不知道坐在摄影机后面该干些什么,于是只有回到传统的电影语言轨道上来,他依然遵循着严格的连续剪辑、视线匹配以及轴线规则。在某些作品中,他时而体现出非凡的循规蹈矩,时而又按部就班。



《奥菲斯》(1950)


一般认为,考克多在电影上所取得的最高成就当属于《奥菲斯》(1950)。它改编自导演1920年代的同名舞台剧,这部电影成功地将神话、情节剧以及幻想的特征纳入一个整体。


这的确是一部很有吸引力的影片。通过带有魔力的手套和镜子,人在两个世界之间穿梭,死神爱上了诗人,于是放他回到人间,这是希腊神话的改版,融入了现实主义的细节与战时的风格。


《奥菲斯》将考克多的很多作品装入其中,看上去像一个权威的总结,之后他长时间处于半退休状态未拍摄任何电影。




十年后,考克多还是回到了摄影机后,他留下了最后一部作品《奥菲斯的遗嘱》(1960),三年后去世。这部电影是考克多对自己这辈子的总结,他亲自上阵饰演主角诗人。


他这次抛弃了任何中介或说代言人,不再躲在任何虚构的面具背后,扮演了一次自己。他像一个漫无目的的旅行者,穿行在自己的各个世界之间。


他仿佛生活在一个时间与空间完全自我的宇宙,没有电话、报纸、书信,不与任何外界进行接触。在《奥菲斯的遗嘱中》,考克多最终在自己所构建的虚幻世界里迷失,并永远经历着死亡与重生的循环。




往期精彩内容

1.《三人行》真的不行,我这个杜琪峰迷妹都没办法夸
2. 墨索里尼的咆哮,阻止不了这部电影名垂青史

3. 这些日本治愈电影,女人迟早会喜欢,男人永远不会喜欢


佐藤忠男四十年心血力作最完备、最翔实、最权威的日本电影通史跨越百年,填补影史空白带你走进神秘的东方光影世界《日本电影史》全三本精装版长按二维码进入
虹膜专属通道享受八折优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