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它本该像《权力的游戏》一样成功,却成为HBO的最大惨败

2017-09-29 盛昊阳 虹膜

文 | 盛昊阳


《权力的游戏》拍到第六季时,每集制片成本达到一千万美金,这个天文数字放在2005年看来更让人惊骇,《罗马》因此成为HBO当时最昂贵的常规剧集。《权力的游戏》中最吸引人的元素,都可以从《罗马》中找到它们的前身,而《罗马》却失败了。


《罗马》(2005)


决定成败的关键也许只有一个:《权力的游戏》是无法预知结局的幻想剧集,《罗马》则是未来已定的历史剧。HBO为拍摄该剧与BBC合作,从结果来看,HBO负责了剧中情色暴力的部分及主要资金,BBC则负责考据和……鬼扯。


在苏维托尼乌斯的著作《罗马十二帝王传》中,记录了屋大维和恺撒的绯闻。除了这位罗马头号八卦男,不可能有史书会把这两个名字与情事联系到一起,当事者中前一位是罗马帝国的第一任君主奥古斯都,另一位虽然没有称帝,但称得上几乎无人不晓。



苏维托尼乌斯轻描淡写地提到:「马尔库斯·安东尼辱骂他(屋大维)靠不正当的关系得到他舅父(其实是舅公)的收养」。因为是一笔带过,在后世的演绎里,从来没有作者把这句话当做正史对待,压根不会提到这段隐私。可是在《罗马》里,编剧却把这段剧情处理得让人喷饭:恺撒突发急病,还是少年的屋大维将他扶进房中,被一侧的厨娘窥探,告知屋大维的母亲阿提亚。


屋大维已经发誓保密,不得说出真相,就此造成误会。由此可以看出,作为一部历史剧,《罗马》所遵循的剧本守则:我们的确是在鬼扯,不过,这种鬼扯既有所依据,也有其底线。



要将人尽皆知的历史改编出趣味性和新鲜感,能做到大体尊重史书已属不易,臧否人物既要别出心裁,还不能过于出格。两季《罗马》不光是讲《恺撒之死》,也不是单纯的《奥古斯都称帝记》,诸位如雷贯耳的历史名人必须遵循史实,依次谢幕,所以用来贯穿故事首尾的是两个普通人:13军团百夫长卢西尔斯·乌瑞纳斯和他麾下的普通士兵泰特斯·波罗。


这两个名字见于《高卢战记》,也就是说历史上确有其人存在,但剧中两人的故事纯属虚构,相当于原创人物。用大量虚构剧情去干扰真实历史,本来就是犯了历史剧创作之大忌,假如把两位主角的性别换为女性,必然要被斥为玛丽苏。



玛丽苏(Mary Sue)在如今的定义等于万人迷女主角,上溯根源,玛丽苏原本只是宝拉·史密斯的《星际迷航》同人小说中的一位少女上尉。作者创作出这个理想化人物,是为了代替自己进行冒险,与虚构角色或历史人物互动。


男性版本的玛丽苏一般被称为Gary Stu,以「苏」的标准而言,《罗马》中的两位主角并不美貌惊人,更不具备超人的智慧和能力,似乎谈不上Gary Stu——且慢!这对基友亲身参与了从高卢之战到托勒密王朝覆灭之间所有重大历史事件,他们不经意间的举动能影响到著名人物的人生,像一不小心解救了被绑架的屋大维,又一不小心打劫了庞培运送国库黄金的车队。



最重要的是,那些大人物都爱他们。乌瑞纳斯是安东尼一意招徕的勇士,波罗与屋大维交情匪浅,连恺撒都能原谅他们的过失:「伟大的神灵在保佑他们,我也不会杀死有那样义气的朋友的人」。这句话让观众意识到,所谓「伟大的神灵」,其实就是《罗马》的编剧。


尽管表现得不那么完美无缺,乌瑞纳斯和波罗就是主创在剧中的化身,两种人设截然相反,一者古板节制,一者猪突猛进,将两者合二为一,就是罗马式的理想人格。同时塑造两个主角,既避免将互相矛盾的特质集于一人之身,两人性格差异导致的冲突也体现出那个时代尚未衰败的罗马精神:有蝇营狗苟肮脏污秽的一面,但仍不失理想主义的高洁纯粹。



到第二季结束时,主角还是边缘化的小人物,没有走上称王称圣之路,他们负责为既定历史制造「意外」,补足真实人物的生活细节。观众透过乌瑞纳斯和波罗的双眼观察千年以前的历史事件,审视世俗化的英雄人物,而不是用共和与帝制的更替来衬托主角们的丰功伟绩。


今人固然无法从罗马贵族的视角思索古典世界的规则究竟与现世的伦理道德有何不同,然而,具体到个人的悲欢离合或爱恨情仇,数十个世纪以来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罗马》在戏剧性与历史准确性之间达到了微妙的平衡,这需要编剧熟读信史和同时代的笔记及书信。同样是在《罗马十二帝王传》中,苏维托尼乌斯写到恺撒死时「除胸部的第二处伤口外,没有发现哪处伤是致命的」。


于是,在第一季的结局中,是布鲁图斯对曾经孺慕的恺撒刺下了最后一剑,而那句「有人用刺杀恺撒的同一把匕首而自杀」最终也应在了他的身上。诸如此类的细节,熟悉罗马史的观众自能领会剧本的用心,即便从不了解这段历史,也会认同这样的安排合情合理。



对史实进行加工,是为了反映出古罗马的风貌和历史人物的风骨,只要不损害人物的魅力,编剧并不介意一些不那么关键的设定。剧中最颠覆性的改编大概是主角波罗与克利奥帕特拉七世一夜情导致的结果,这段听上去天雷滚滚的剧情演绎出来其实没有那么如魔似幻。


《罗马》中不存在贞洁烈女型的角色,这不是丑化或贬低,以联姻积蓄政治资本的时代自然不以情爱为优先,贞操无关紧要,离异再结缡也是家常便饭,克利奥帕特拉的行为符合时代背景,她的野心贪婪与偶尔浮现的温情都显得魅力无穷。这样的人物风格,也体现在《罗马》真正的女主角,屋大维的母亲阿提亚的身上。



《罗马》避免不了原创主角的天然缺陷,尤其是在第二季预算削减的情况下,中途一度陷入家长里短感情纠葛的肥皂剧深渊。所幸,编剧在最后时刻醍醐灌顶,拆散两位主角,把乌瑞纳斯扔回给安东尼,贡献出全剧最动人的一场诀别戏,另一边的波罗顺利带走小恺撒,也让那个在第二季终于变得刻薄寡恩的年轻独裁者显出了几丝人味。


Gary Stu们完成了自己见证历史的使命,如果他们不是虚构人物的话,其中之一必将在打斗那场戏中死去,正因为他们是编剧的眼睛,才能拿到免死金牌。而这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也在向观众明示,这只是电视剧,不是真实的历史。


合作邮箱:irisfilm@qq.com

微信:hongmomgs

往期精彩内容

我怀疑,成龙要靠《英伦对决》再次冲击影帝了

40个国家、480位导演、600幅插图,1000部电影作品解读和幕后故事

卡西·阿弗莱克要拍的《斯通纳》,可能比《海曼》更感人



《世界电影地图》三部曲

世界电影漫游指南

随书附赠「导演名录」、「电影票收藏夹」


扫描二维码

进入虹膜微店优惠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