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攻击政治正确,并不能直抵《黑豹》的软肋

2018-03-11 Zazie 虹膜

文 | Zazie


《黑豹》到底是好看还是不好看?这部被美国人捧上天的黑人超级英雄片到了中国,似乎相当水土不服。


不服的声音大概有以下几种:


第一,好莱坞又搞政治正确,烦不烦?


第二,这不是一部精彩的爆米花片,也没必要拔高立意。


第三,这部电影的艺术水准很一般,全靠意识形态火起来,充其量就是部「美国战狼」,抬高它是对电影艺术的不尊重,这样下去好莱坞迟早要烷。


以上这几种观点有必要细致讨论。



在此之前,先亮个人观点:《黑豹》虽不能算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但它的确具有相当重要的社会意义,而且它全方位地影射了当下美国社会的众多矛盾;但另一方面,它也同样暴露出好莱坞在政治正确方面僵化的迎合,以及企图以景观化的方式弥合当下社会矛盾的肤浅和失效。


可能当下在谈论《黑豹》这部影片时,很多人最不想看到的就是「政治正确」这四个字,但简单的厌烦和攻击并不能促进真正的交流和理解,我们或许应该避免抽象地讨论这个问题,而是借这部影片以及这部影片的舆论场重新走进它,近距离地观察它背后的问题,反对者和支持者之间,究竟有怎样的沟壑?


对于一部分人来说,绝大多数角色都是黑人的电影给他们的第一感觉就是不习惯。这个不习惯背后,本质上是因为这颠覆了他们那套固有的审美和固有的欲望模式。


去年重新启动的《蜘蛛侠》系列,女主是一位少数族裔,有人对此大呼不悦,说女主不够美,为什么要因为政治正确让观众在银幕上看到一位不美的女主?


《蜘蛛侠:英雄归来》(2017)


这次在厌烦《黑豹》的人当中,同样有类似的声音,他们认为,影片中说黑人女将军性感就是个笑话,不会有人对这样强悍的女性产生欲望,这完全就是政治正确的虚伪。


甚至一些发自内心认为这些黑人美或者性感的人,也被个别人粗暴地贴上「被白左洗脑」的标签。



用道德钳制审美多元必然有问题,但有一点必须一再强调,审美并非天然,它是社会文化建构的产物。如果一个人的审美能「被白左洗脑」,那同样也可能被种族主义「洗脑」。


但是,「洗脑」这个词本身就非常糟糕,充满了一种令人厌恶的自恋色彩。


人不可能摆脱社会文化的影响,每个人都游走在各种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交织的场域之中,而人活一世,最动人的或许就是在跟外部世界和他人的碰撞和交融之中,不断开放自身,更新自身,展开更丰富的生命经验,以及更深刻的生命联结。



但我们知道,受现实生活中各种权力制衡的大众文化一直在选择性地呈现生活。如果我们从小就习惯于在影视作品中看到光鲜的白人和柔弱的女性,我们的审美也会逐渐被此定义。因此,大众文化的场域(尤其是大热的超级英雄电影),一直是银幕外各种社会力量争夺的场域。


所以,《黑豹》这部影片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它在挑战和革新固有的审美,它在增强审美的多元化,以及制造新类别的欲望形象,这对黑人未来的社会文化地位有着里程碑式的影响。



那么我们再来看「政治正确干扰了电影艺术」这样的观点。


有人把《黑豹》比喻为「美国战狼」,这种比喻大概单纯是因为它的火爆跟《战狼》一样不是因为其艺术价值,而是政治意义——尽管两者背后要表达的思想截然不同。


那么这里我们提出一个问题,超级英雄电影仅仅是艺术吗?


显然,超级英雄片既是艺术,也是工业,更是商品。把这三点分开来看就很有意思了。



第一,从艺术价值来看《黑豹》,它比较突出的特色大概是非洲未来主义美学,这在观众中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而剧情的老套,节奏的不当和动作戏的普通更受诟病,所以作为疏离于美国语境的国内观众纷纷表示,作为爆米花电影,它不够精彩,不理解美国人的爆点何在?



第二,电影的工业属性常常被人忽略。工业意味着什么?工业意味着它是集体制作的产物,意味着它非常依赖资本,意味着它内置于社会经济结构之中,而不单纯是某种想象之中的艺术象牙塔,尤其是开销极大的流水线商业大片。


这也是为何《黑豹》这样的影片不能单纯地被放进艺术领域讨论其价值,作为对电影工业依赖极高的产品,作为一种受众面极高的大众文化,它的社会意义远比其艺术价值更容易被关注和讨论。


也就是说,这样的影片,它的第一使命从来都不是拔高电影的艺术价值。让黑人在超级英雄的舞台上以主角现身——就已经完成了它的社会使命。



第三,这点非常重要,也是理解为何政治正确如此受另外一些人诟病的核心所在——《黑豹》是商品。


在反感政治正确的人当中,除了之前提及的那种种族主义者,也有一部分人反感的仅仅是好莱坞对政治正确的僵化奉承。


《黑豹》的商业性和逐利性注定了它只会停留在安全领域,而不敢越雷池半步。它乘上黑人崛起时代的顺风车,以一种讨好、迎合和见风使舵的姿态赢得观众的簇拥——这点的确跟《战狼》颇为相似。


注意,刚才说《黑豹》具有里程碑式的社会价值,跟这里说它迎合取悦并不冲突,前者本质上仍然是黑人民众的阶段性胜利,而后者则是商业电影(资本)对已胜利群体的迎合。


这里便清晰地区分了反感政治正确的两拨人:种族主义者反感的是黑人的胜利本身,而另外一拨人反感的是影片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奉承。两者有很大区别。



那么具体而言,《黑豹》的僵化迎合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对黑人文化的展现。对非洲与东方进行异域风情的奇观式堆砌,一向是好莱坞的卖点。这部也不例外。


一个科技如此发达的部落,却仍然需要建立在一套原始的巫术文化和前现代的冷兵器和肉身搏斗之上,这种奇异的嫁接本身就是一种肤浅的奇观堆砌。


它试图以一种虚伪的方式弥合和掩盖这一百多年来东方世界的真实阵痛——传统文明跟西方现代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巨大割裂,这种割裂在如今的后殖民时代仍然未有明晰的解决途径,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这些真实、惨烈且异常尖锐的矛盾,很难指望这些商业大片去有力呈现。



第二,对女性力量的展现。女性主义是当下尘嚣之上的话题,《神奇女侠》和《黑豹》中对女性力量的彰显同样也是女性在大众文化场域的阶段性胜利,这点相当值得肯定。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这种呈现的局限性。


它的社会意义仅仅停留在女性在超级英雄这一大众文化场域有了符号性和标签性的立足之地,它彰显了女性在社会地位上的进步。但超级英雄作为一种逐利且安全的商业大片,在表达真实的女性经验上有先天不足。


具体而言,神奇女侠和《黑豹》中骁勇善战的女将军实际上仅仅是作为女性这一标签而存在,而并非真实细腻的女性经验。女性作为「第二性」的区别属性——子宫,亦即人类生育的承担者,永远不会在作为超级英雄的女性身上出现。



她们不会有不适的生理期,不会怀孕生产,仅仅作为女性力量和女性性感的标签存在——这恰巧反映出,超级英雄追求更快更强的文化结构实际上并不能完全契合女性主义的诉求,甚至其内核是反女性主义的——至少在科技力量彻底解决女性生育问题之前。


从这一点出发,我们甚至可以延伸地看到当下女性主义的困境——女性的胜利多多少少仰仗的是资本主义逻辑对性别的超克,要求更高的利润、更快地逐利,世俗化、同质化所有差异价值(包括性别差异),并掩盖掉这些真实的内在差异(比如女性独特的生理经验),将之转化为一种可以化约和交易的「标签化差异」(比如超级英雄片中的女性性感)。



总而言之,我们很难寄希望于《黑豹》这样的超级英雄商业大片能涉及和处理真正深刻且紧迫的问题,它的逐利性决定了它只会是社会权力关系角逐的安全反映(而非批判)和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迎合。


如果我们把艺术的成功定义为精准、深刻且动人地表达出人的真实情感、精神和境遇,那《黑豹》显然还不够标准,也很难指望它去完成这样的艺术使命。


但在社会意义上,它的确获得了极大成功,但这种成功,是黑人和女性的阶段性成功,而不是电影的成功。

合作邮箱:irisfilm@qq.com

微信:hongmomgs

在《三体》电影版面世之前,其实我们可以期待《流浪地球》

《红海行动》里就算全都看不清脸,我也能记住他!

当了好多年影坛无冕之王,这次他终于在奥斯卡加冕


动画电影原著漫画《坏狐狸》


《大坏狐狸的故事》导演亲笔绘制

治愈暖萌,妙趣“狐”生

不容错过的法国浪漫主义风格水彩绘本


预售开启

法国浪漫主义水彩绘本

长按扫描二维码

进入虹膜微店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