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女性在电影业里人太少,这是很多问题的原因

虹膜翻译组 虹膜 2018-11-09

作者:Martha Lauzen

译者:Issac

校对:朱溥仪

来源:《综艺》


译者按:


大概是从去年甚至前年开始,国外由电影产业的性骚扰和性侵案件引发的平权讨论不绝于耳,由此连带的是国内电影类自媒体的关注与转述,但相比国外的浩大阵势,国内的话语氛围依旧是小众的、封闭的,不妨说很多时候是无效的。



然而,国外也未必真正发生了什么所谓「翻天覆地的」改变、迎来了新时代,这个「新」究竟是在什么程度上的「新」?恐怕还需要观察。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大量的「打嘴炮」或说「嘴上功夫」一定程度上让受众产生阅读疲劳,甚至开始产生反弹情绪,将很多事情都简单地归入「政治正确」的讨论。


以下文章用数据和案例简述了国外电影产业的平权运动走到了哪一步以及作者对平权问题的态度。


正文:


媒体在性骚扰丑闻和吸引人眼球的薪酬不平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报道,但近几个月来,取而代之的是有关电影产业中「深层结构性」的转变的各种故事。这种故事汗牛充栋,而有关电影产业中女性的报道通常都自相矛盾,因此,也让人们感觉该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同时,又觉得一切都还停留在原地。



虽然在劳力士的电影广告片中,凯瑟琳·毕格罗作为「电影大师」之一出镜(译者注:劳力士是奥斯卡的主要赞助商之一,在其拍的电影广告片中,众多巨星均有出境),但她是奥斯卡历史上唯一一位获得过最佳导演的女性。


凯瑟琳·毕格罗


现在人们为受到性骚扰的人开通了一条求助热线,但很多犯案的高官显贵依旧没有得到任何裁决。美国同等就业机会委员会(Equal Employment Opportunity Commission)的代表人——该委员会处理过大公司存在性别歧视方面的案子——目前依旧在和公司高层协商谈判,但对外没有公布任何有关解决办法的消息。


各种情况悬而未决,但有一点一直都很清晰明朗。从任何有意义的程度上来说,女性在电影产业中所占比例依旧没有增加分毫。实际上,2017年在幕后担任重要角色的女性所占比例比起二十年前,几乎一样。



统计2017年美国国内票房排名前250的电影,在导演、编剧、制片人、执行制片人、剪辑和摄影师中,女性占比为18%,而在1998年这一数据为17%。


电视与电影女性研究中心(Center for the Study of Women in Television and Film)最近做了名为「电影天花板(Celluloid Ceiling)」的研究,最新结果显示,所有电影中,上述工作岗位中有10个或更多男性的电影占比70%,而有10个或更多女性的电影仅占比1%。


在2017年的票房大片中,有11%的作品出自女性导演之手,与2016年的数据相比,上涨了4个百分点,这种情况并不鲜见:2000年的电影里,有11%的作品由女性执导,然而,当年众多电影中,尽管米密·莱德(《让爱传出去》)、邦尼·亨特(《爱归来》)、吉娜·普林斯-拜斯伍德(《爱情和篮球》)和玛丽·哈伦(《美国精神病人》)大获成功,但依旧无法给女性带来更多的机会。


《让爱传出去》(2000)


这样的结果似乎并不令人惊讶,因为在我们的商业文化里,人们总是把女性的成功当做巧合,认为她们的胜利只是一次性的。


银幕上的情况也很相似。2017年以女性为主人公的电影占比24%,较之2016年的29%,下降了5个百分点。女性角色的塑造上,也一直存在严重的刻板印象——她们通常比与之搭戏的男演员年轻,而且她们追求的目标大多与个人生活而非职业生活有关。


玛丽·哈伦(中)


有人认为女性即将迎来崭新而进步的新纪元,这种讨论甚嚣尘上,但与之相悖的是电影产业中,职业女性活生生的例子。今年的金球奖上,欧普拉·温弗瑞宣称,「新的时代即将来临。」尽管很少有人能像温弗瑞女士那么自信地说出这样的话,但几十年来,对于电影产业中女性工作机会很少的这种慢性病来说,这种陈词滥调一直都是一副暂缓病情的膏药。


该产业中的各位大佬们到底有多么热心呢?他们要么说「我们马上就会迎来改变」,要么认为一些新电影或导演的成功会「改变一切」。回到2010年,媒体乐此不疲地争相讨论「毕格罗效应」,认为导演凭借《拆弹部队》抱得小金人后,就可以立刻并大体上改变职场上的性别歧视。



如今,电影产业的观察家和业内人士似乎把希望寄托于Time’s Up和职场性骚扰和促进平权委员会(Commission on Sexual Harassment and Advancing Equality in the Workplace)这些新晋团体身上。


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总是承诺会迎来更美好的未来,但却很少付诸行动,带来真正的改变。现实情况是有作出改变意愿的人,如今的确在行动。看看瑞恩·墨菲和艾娃·德约列两人,他们意识到需要这个产业需要更加多元,以此提供更多机会,于是两人都凭借自己的影响力,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做出更多促进职场平权的实践。


瑞恩·墨菲


墨菲提出了「对半倡议(Half Initiative)」(译者注:墨菲定下目标,自己作品的总团队成员中,女性、有色人种以及LGBT成员要占比50%,这称为「Half Initiative」or「Half Foundation」),并借此在一年之内,实现了其公司里的性别及少数群体的平权。


而德约列的《蔗糖女王》第一季和第二季均请了女性导演。这些创作人不再空空等待不确定的未来,而是将模糊不清的「新时代」变为即时、确切的具体行动。


《蔗糖女王》(2017)


虽然刚说的这些例子都发生在电视界,但他们证明了做出改变不一定要像等待冰河融化那般无比缓慢。这两人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但悲伤的是,此刻都变成了少数群体。


这证明了未来只是空口承诺,电影业的女性依旧无法同工同酬,这些承诺只是虚假的镇静剂,暂时舒缓麻木人们的同时,带来的是女性电影人的衰落与缺席。我希望奥普拉所言都是对的,但恐怕事实并非如此。


合作邮箱:irisfilm@qq.com

微信:hongmomgs

敢全部用新人,这部最新的《鬼吹灯》改编电影凭什么?

国产剧终于开始涉猎这个题材,它探究了人性最贪婪的一面

毕赣在《地球最后的夜晚》中,用长镜头创造了疯狂的瞬间


「大师吸引力系列 磁力珐琅徽章」

最精致的文艺周边好物

挥洒创意 与大师共行

单向街出品

原创画师手绘

长按扫描二维码

进入虹膜微店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