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部8.8分的新港剧一出,TVB真就完全过时了

漠一 虹膜 2020-10-14


漠一


说到港剧,大家第一时间想起的肯定是TVB,这前面得加个限定词,过去的。

这些年TVB始终在炒自己冷饭:口碑逐部下降的续集,套路在警匪、职业、商战等题材中的陈旧都是证明。

而在看过新出的港剧《叹息桥》以后,TVB的过时,就更明显了。

《叹息桥》是ViuTV平台的新剧,这个频道在2016年成立,背后的制作团队是相对年轻的系统外新生力量,你差不多可以把它和TVB之间的关系,理解为网飞之于好莱坞六大的关系。


年轻的好处就是敢尝试,也敢做一些TVB绝对不会做的极度风格化的剧集,比如此前的《玛嘉烈与大卫 绿豆》,以及这次的《叹息桥》。它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新平台、新一代的创作者,对老一代创作者和港剧系统发起的挑战。

这是某种新港剧的方向。


《叹息桥》没有大场面,故事主要在三组男女、二十年前后的故事中展开,情节说起来并不新鲜,无非是爱情、婚姻、相遇、错过、误解之类的老套桥段,但这样的它,却在豆瓣拿到了8.8的高分。

它有意思之处在于,导演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方式来讲述这二十多年来的故事,我们暂且称之为「视差式叙事」。


《叹息桥》的每一集会以某一个剧中人物的视角展开,角色会随时跳脱出戏剧情景,直接对着镜头说话。

于是,我们就得以从不同人物的视角,把同一件事看上好几遍,然后就发现,原来每件事在不同人物看来都会有完全不同的含义。

导致了分离和错过的视差因此建立,剧集也撒下了无数的细节碎片,每一次重看都会发现之前被忽略的细节,所以才说看一遍根本不够啊。

剧中每队人物关系都相当有代表性。比如胡启源和何乐儿正在结婚的关口,但两人都对这段婚姻不大满意。


胡启源是典型的妈宝男,整个人生都处于母亲的高度控制之下,他之所以结婚,很大原因是企图借此逃离母亲的控制,但事实上他只是从母亲的控制,进入到了妻子何乐儿的控制中而已。

何乐儿虽然和胡启源恋爱多年,却一直嫌弃他的懦弱和没主见,但父亲的重病让她不得不迅速为了结婚而结婚,并把父亲手下的烧酒店交给胡启源打理。


这一对主角,是时下功利型恋人关系的代表,他们不管是在一起和还是结婚,都被某种强大的惯性推着走,那些决定,和逃离不想要的东西有关,和满足亲人的愿望有关,和未来生活的保障有关,但和爱情,反而最无关。

林保怡饰演的李子勇则让人物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了,他从高中时代就一直挂念着方小薇,回到香港也为她开了餐厅,但在比利时音信甚少的二十年,一直让方小薇认为李子勇只把自己当哥们。


他们两人,又是典型的付出但不表达的恋人关系代表,双方都默默地等待、为对方付出,却都因为自己表达的失效而懊悔这段关系的错过。

就好像最后李子勇终于向方小薇解释之后,已经和别人在一起的方小薇只能说:你现在才说,想要我怎么办呢?

在这样的状况之下,何乐儿和李子勇的插曲就有了很多种可理解的解读。

两人多年前曾在比利时偶遇,未有下文,二十年后李子勇终于回到香港,他们的关系便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你既可以把这理解为一种错过的真爱,也可以把其看做二人都不满现状,寻找出口和宣泄情绪的恰逢其时。


与此同时,看似老实的胡启源也带出了一段秘密往事。他在多年前因为和梁淑媛的关系,有一个自己一直不知道的私生子家俊。

而梁淑媛和身为研究人员的老公钟怀安的婚姻也出现了种种问题,胡启源和梁淑媛的历史遗留问题,也同时对他们两人的伴侣关系都产生了地震式的影响。


剧中每个人物的生活,都处在一种极度不稳定的状态之下,彼此勾连的前史也给他们的关系带来了更多的变量。

也正是这种不稳定的、随时都在波动和变化的关系,才让剧集有了「视差叙事」的可能。我们也才能在这种「视差」中看到两人对同一件事情完全不同的解读。

当李子勇滞留比利时,想着快点挣钱回去见方小薇,方小薇的感觉却是对方留在比利时也很少打电话,感觉一点都不愿意回来。


方小薇这些年送过李子勇很多物件,她说我都送过他那么多东西了,他都没有回应,肯定是对我没感觉。

李子勇却说,方小薇送过我那么多东西,我哪记得哪件有什么特殊的。

何乐儿与胡启源在情人节时一起看电影,散场后两人发生争吵。在胡启源的视角里,这场争吵是何乐儿无理取闹,抱怨胡启源不浪漫,买第二排的电影票导致只能抬着头看电影,还直接刺痛他的自尊心,指出他之所以选择同居,是想要逃避他妈妈的控制。


而在胡启源视角里,他也对这种近乎羞辱的揭穿做出了宣战式的反抗——他直接把钥匙掏出来扔在了地上。


但是在何乐儿的记忆里,事情却完全是另一种样子。

看完电影后,她哭着对胡启源表达了期待恋爱的心情,希望他能够尊重自己,胡启源说出「你比我妈还烦」时,她也并没有拆穿,只是要求胡启源把钥匙还给她。

而钥匙,在这里并不是被胡启源摔到地上,而是没拿稳掉到地上的。


全剧几乎都以这样的不同视角构建,每个人的世界里,都只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真相。

导演李绍波和杨承恩也在采访中说过,其实剧中的演员都只拿到部分剧本。他们也不知道整个故事的本来面目究竟是什么样,也就能更沉浸地把自己视角的世界当做全部真相。


我们也能从剧集的影像中直接看到这种「部分真相」的外化。

何乐儿视角的这个段落中,胡启源只有半边脸。


类似的分割式构图也贯穿了全剧。

胡启源视角的回忆里,当他深陷母亲的高压控制时,家里的门框会切割掉他一半的身体。


观剧的过程就像是拼图游戏,观众们需要在各执一词的不同人物的生活记忆中,去寻找事件的种种细节和碎片,根据它们的对应或矛盾之处,再慢慢拼凑出更为完整的形态。几乎每一次重看,你都能发现之前被忽视的更多细节。

但越是深入到不同人物的世界,拥有越多事件的细枝末节,你就会发现真相其实并不存在,这就是一个「罗生门」式的世界。

「罗生门」式叙事在悬疑罪案类的故事比较常见,《叹息桥》却反其道而行之,在日常生活中的碎片中寻找到了罗生门的缝隙。


《叹息桥》和导演前作《玛嘉烈与大卫 绿豆》有着诸多相似之处,慢节奏、冷色调、低密度戏剧性、高密度细节网,对新都市男女生活情感状态的白描,已经跟我们所熟悉那种高度商业类型化的港剧非常不同。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其实沿袭了自《志明与春娇》系列以来,对港式现代情感关系充满复杂性和含混性的描摹。


李子勇的流散经历,何乐儿被娇宠长大的富养人生,胡启源被母亲控制导致的情感失能,方小薇浮萍般的寄宿状态,都和其他不必一一详述的角色们一起,与现代男女共享了都市心动与都市失意的情感经验。

更重要的是,在这些充满了欺骗、背叛、隐瞒、欲望、利用的关系里,剧集也并没有使用任何道德主义式的视角来将其定性,反而是借用源自不同人物的视角,以个体的困境与无奈,解释了这种复杂和含混。


《叹息桥》整体低戏剧化,编织都市生活流、现代男女情感网络的小叙事样貌,已经完全走出了港剧黄金时代重类型的经典模式。这种小叙事的都市图景,或许为走过大场面时代之后的港剧,提供了某种可参照的方向。

不过,即便使用了如此复杂的叙事框架,《叹息桥》也并没有探讨更大世界的野心和自觉,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它未免显得有点杀鸡用牛刀。这倒不是说都市男女情感就不值得复杂挖掘,而是说,它原本借用形式获得了一种自由,却又局限于这种形式中,反而把自己困住了。

合作邮箱:irisfilm@qq.com

微信:hongmomgs

罗永浩,一场楚门秀的终身男主角
这部剧,等一年,值
苏联最伟大的电影之一 ,它是如此自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