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谁拍《沙丘》都不如他,诺兰和卡梅隆也不行

Mr. Infamous 虹膜 2022-03-25


Mr. Infamous


最近有个词,「维维诺诺」,磕的是丹尼斯·维伦纽瓦跟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惺惺相惜。他们一个感叹《信条》这部难以置信的杰作给自己带来的震撼体验,另一个则盛赞《沙丘》实体拍摄与电脑特效的结合天衣无缝,处处引人入胜。

 

也巧,当下好莱坞最具代表性的中生代科幻作者,正是这两位。在他们愈发精通的科幻领域,甚或说,大于科幻的幻想领域,若从最直观、粗浅的角度来做区分,可以找到这么一些相反的关键词——诺兰迅速、清晰、张扬、悬疑,维伦纽瓦缓慢、暧昧、克制、神秘。


在《沙丘》片场的维伦纽瓦

 

《沙丘》的电影项目相准维伦纽瓦,看重他上升的商业价值之余,多少也要掂量这些暗合的气质。

 

赫伯特这部具有完备生态的鸿篇巨著问世半个世纪有多,不是没有人尝试过,但等来的不过是大卫·林奇、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等大师的遗恨,以及《沙丘魔堡2000》《沙丘之子》等电视剧的寂寥。自主剪辑权、资金、明星等等借口一字排开,说的是资本之恶,「恶」又没有那么局限。


大卫·林奇的《沙丘

 

不管怎么样,他们的失败,客观上哄抬了《沙丘》的市值。这样的文坛地位以及故事体量,好莱坞哪家公司不垂涎它一炮而红后的收益呢?更何况,深受《沙丘》启发的乔治·卢卡斯有《星球大战》,乔治·R·R·马丁有《权力的游戏》,都是商业价值无比巨大的IP。

 

毕竟,「星战」与「权游」抽取并重构了《沙丘》当中浩瀚旖旎的奇观和纵横捭阖的权斗,满足了普罗大众对强视效与强剧情的渴求。然而《沙丘》剩余的哲思、咏叹、生态学、神秘感,都是些不容易直接转化成商业符号的元素。


 

这里就必须先提及科幻电影在好莱坞的地位。从上世纪末开始,以「哈利·波特」「指环王」「霍比特人」「饥饿游戏」等奇幻电影系列以及漫威、DC、索尼等超级英雄电影的崛起以及制霸,传统太空歌剧式的科幻电影,即便是在欧美有着无数拥趸的「星战」系列,相对位置都在下沉。

 

前者的空前鼎盛,跟自身的亲民性以及可复制性不无相关。无论是「龙与地下城」规则、「反乌托邦」模式还是英雄成长轨迹,于大众,尤其是西方大众而言,本身都有一个共同的文化认知,故事无论怎样生发延展,都有托赖。

 

这类电影,作者与观众共享一套设定,可以一直沿用下去,而新元素绝对撼动不了根基,也无需去撼动。也就是说,观众并不需要去关心电影底层机构的组成与运转体制,反正融合性就摆在那。


《指环王1:护戒使者

 

但是科幻电影不行。每一部真正的科幻电影,必须有自己的整体设定以及逻辑框架,而在这一类型片的发展流中,单片又在持续演化。作者在重构世界,观众也要随之调整预期与判断,双方之间存在互相作用的推力。

 

而从整体上看,这些类型电影,大多数可以归之于在长时间占据统治地位的「高概念电影」,即有名导或明星、简明扼要的故事、原著或前作,甚或单一的营销主题、文化产品开发潜力。它们绝佳的市场号召力,就体现在这里。

 

但随着规模化、模式化带来的封闭保守趋势,这类电影也走到了亟需求新求变的阶段,特别是更有原生、裂变要求的科幻电影。


 

那么,维伦纽瓦之于科幻电影,之于好莱坞的一个意义,就是改写这种模式的泛滥局面。他的电影,尤其是科幻电影,你不再可能用一句话来提炼核心创意和精神内涵,而是总需要多费一番唇舌。那多费的一番唇舌,哪怕各有千秋,深浅不一,都是他赋予作品的变量与新路。

 

他的科幻电影数量不多,但是跃迁过程极具挑战性、标志性与观赏性。十年前那部短片《R级裸戏》就有一个科幻的模子,虽然不过是AI主导的一场带有恶作剧性质的催眠实验,或者说游戏。在影像与台本的故意错位中,它带出了流派迥异的两位著名导演,英格玛·伯格曼以及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R级裸戏》画面出现斯皮尔伯格,但旁白念的是伯格曼

 

尽管名字的提及,也许只是个巧合,但是维伦纽瓦曾经提过后者的《第三类接触》是他迷上电影的诱因。而回想他的作品,哪怕是典型的商业巨制,也未尝没有在类型,甚或「高概念」中,加入他超乎现实、本相的那些沉思。

 

刚才说到了标志性,而这就是其中一个大的方面。也正因为有这种左右互搏的高深能力,所以他才可以迅速地完成绝大多数导演无从完成的挑战,并奠定自我的根基。

 

《宿敌》开篇一句「混乱是未解码的秩序」,启动了维伦纽瓦在现实生活里,以非现实现象、思维来构建深层秩序的混沌征程。人格分裂本是再寻常不过的症状,但加插了科幻元素,并结合蜘蛛对于危机、欲望、压抑、毁灭等等的隐喻,这环形故事就在迷蒙中有了诡奇的发散性。


《宿敌

 

推到《降临》,能看见维伦纽瓦对这种叙事调性和语言风格的迷恋,以及自信。姜峯楠的小说《你一生的故事》难以影视化,是因为注入了好些寻常科幻作品不会涉及的人文学科内容,譬如语言学里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设。维伦纽瓦在外星人入侵地球这个高概念下,以两个星球的对话来打破时间的线性,诱发关乎宿命的另类哲学思辨。


《降临

 

在两部摆脱试水性质的电影之后,维伦纽瓦玩了一票令人咋舌的,那就是挑战经典科幻片《银翼杀手》的续集。虽然以赛博朋克惊艳影坛的前作完全可以衍生一个影视宇宙,但是相对闭环的高级文本之下,没有多少插足的可能和必要。《银翼杀手2049》借了复制人对生殖起源的追问,以及以一敌多的冒险,来继续维伦纽瓦式的未来美学探索与灵魂迷思追寻。


《银翼杀手2049

 

透过这些作品的积淀,我们不难发现他的一个风向,那就是再寻常(比如人格分裂)或再不寻常(比如语言学)的内容,他都可以铺垫一个让大众轻松入局的通俗类型情节,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发挥自己对美学的钻研和哲学的营造。

 

维伦纽瓦在这种慢调中,创设了无与伦比的优雅。他把好莱坞这些年越来越快的刺激套路,给刹了车,但是他出奇的变奏,又给好莱坞这些年求新的核心需索,提供了绝佳,却也相对独门的诠释和方法。

 

他在电影里近乎纯粹的天问,对意味着进步、未来的科幻,是一种推进、升华,也是一种消解、反叛。科幻是他叙述的必要手段,当故事的维度可以突破现实语境的掣肘,节奏、美学、思索、旨意也全都没了边框。



为什么《沙丘》这个好莱坞改编史上著名的滑铁卢项目交给他是对的,除了天时地利,就因为他能够善用得了《沙丘》。那个帝国倾轧、王子复仇的故事,哪怕被他配上了扎破高级神秘感的大段解释旁白,也依然只能是配角。他要的,是这配角承载的衍生物质和意象。

 

前些日子,詹姆斯·卡梅隆与编剧团队谈到《阿凡达》之所以成功,得益于文本中三个层次的拆解。一是「表面的故事情节」;二是「唯心论和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犯人权和自然失调的主题」;三是「令人神往的梦幻感」,这个无法言传,但却最为重要。


《阿凡达

 

《沙丘》,或者说维伦纽瓦的其他科幻电影,就有这种奇观上的梦幻感,让你很想走进那个世界,不是经历杀戮或失去,而是领略那种被巨物包围、被幻想浸泡的奇妙感觉。它就是梦,是未来,是人在当下试图抵达的一个阶段,是电影所能赋予我们的最大幻觉与预判。

 

于是《沙丘》的荒凉、孤独、神秘、晕眩,就都是入戏者的知觉。对「神棍」维伦纽瓦的爱憎,就从这里分岔。可我常常觉得,当影视工业终于被这种难得的作者赋予神思与光芒后,能够去受用、去沉醉,是一件极其美好的事体。


 

科幻电影发展到现阶段,更觉得维伦纽瓦的特别,特别到能够改写好莱坞战局,乃至科幻电影意趣的地步。

 

我们可以尝试用「商业大作者」这样一个概念来定义他。好莱坞电影体制中,每个年代,也就只能容纳寥寥几个这样的商业大作者。他们具备商业眼光与水准,同时拥有创作的一致性和艺术的突破性,体制有意无意地给予他们出格的可能,而他们直接间接地以活力、新跑道来进行反哺。

 

这份名单里,往前,是斯坦利·库布里克、雷德利·斯科特等大师。库布里克以使命感来证明使命感的无力,以毁灭性来断定毁灭性的必然。《2001太空漫游》对维伦纽瓦的影响范围,不只是他口中所说的视觉风格,还有这种风格所承托的肃穆氛围、冷峻基调和悲鸣本质。


《2001太空漫游

 

斯科特对于宏大背景、幽深影像、火热精神的推崇,让人们见证了时代文化、人文精神所负荷的载体,具有先锋性的视觉表达。从《银翼杀手》跨到《火星救援》,恢弘的个人印记有着越来越有多元的层次感,这是他能活跃至今并且硕果不断的原因。


《银翼杀手

 

当下同样动作不断的还有卡梅隆。他在科幻方面的创作,是用奇巧瑰丽的故事内容,来辅助影像艺术制造一种新鲜的感官体验。这体验拉大了科幻与奇幻的区别,因为后者的架空,使之失去了跟现实世界至关重要的有温度的关联,而他是赋予科幻暖意的一代宗师。

 

到了诺兰,科幻电影的叙事结构被玩到了巅峰,解谜的快感,逻辑的震撼,以及相应情感的冲击,开始让人们意识到,即便是有准入门槛的科幻电影,科幻也未必是故事最重要的成分,它也可以做创造叙事谜题的背景,比如《星际穿越》对黑洞理论的发散阐释,让第五维度成了关乎拯救与救赎的要门,还有《盗梦空间》的空间折叠,《信条》的时间逆转,全都是他兴致勃勃构建叙事迷宫的基底。诺兰电影最迷人的地方,就是这种超乎想象的游戏感。


《星际穿越

 

如果说,卡梅隆是在挖掘电影,尤其是科幻电影的感官潜力,诺兰是在提升它的精密逻辑构建可能性。那么,维伦纽瓦又有革新。

 

梅隆构建肉眼可见的奇观,维伦纽瓦则是构建一个精神层面的奇观,不好理解,也不好进入,但是会倒逼观众在不可知性中漫游、摸索,进而衍生不一样,甚至是更大的奇观。


 

诺兰爱玩精准逻辑的游戏,维伦纽瓦则在闷声提炼学科的、事理的模糊逻辑,在已知、可知、未知和不可知之间衔接现实与想象、现在与未来,但是答案,是要丢在迷雾与风沙里的。

 

他太贪恋,也太擅长以所谓不可拍摄的内容,来构成自己作品里的核心主旨与情绪基调了,所以《沙丘》跟他,是可以交相辉映的。随着原著本身宗教学、社会学、哲学等等思索、辩论的剧增,电影续集的不可拍摄性还将继续加大,但那不过是维伦纽瓦更广阔的乐土罢了。

合作邮箱:irisfilm@qq.com

微信:hongmomgs

于八个反转,你不好意思自称悬疑电影
不要人云亦云说《第一炉香》烂,死抠原著没有意义
超越「烧女图」的现象级成功,她的新片做到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