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餐桌常客”到濒临绝迹,时隔20多年,老昆明记忆里的银白鱼重回滇池怀抱!
老一辈昆明人或许还记得,
20世纪50年代,
滇池中曾盛产一种美味的白色小鱼——银白鱼,
在物质较为匮乏时期,
极大地丰富了昆明人的餐桌。
然而,
曾几何时,
这种小鱼不仅从餐桌上消失了,
甚至还成为濒危物种。
经过昆明市水产科学研究所(下称“市水产所”)专家历经4年的技术积累和科技攻关,这种滇池特有珍稀濒危鱼类人工繁殖获得成功。12月17日,3500尾银白鱼苗在滇池外海成功放流。这意味着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滇池一度绝迹的这一鱼种“回家”了。
银白鱼为中国特有鱼类
仅见于云南滇池
银白鱼隶属鲤科、鲌亚科、白鱼属,是云南滇池特有的土著鱼种,在20世纪50年代曾是滇池主要经济鱼类。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是滇池的主要经济鱼类,占鱼产量的50%。
银白鱼
20世纪80年代,随着滇池水生环境遭到破坏,水质逐渐恶化,加之外来物种引入、过度捕捞等因素,滇池银白鱼的生存繁殖受到严重危害,种群几近消失,已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鱼类》《中国红色名录》《IUCN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等级,是云南省保护动物。
2013年,昆明市水产科学研究所首次发现滇池中仍存有银白鱼个体存在,经过4年的跟踪调查,基本摸清滇池银白鱼的产卵时期及场所。
2016年水产所牵头组建了昆明市滇池土著鱼保护研究科技创新团队,针对滇池特有珍稀濒危鱼类银白鱼及中臀拟鲿开展保护性研究工作。
2017年3月,在征得滇池管理局渔业行政执法处的同意及支持配合下,分4批次从滇池收集到13尾银白鱼亲鱼,并迅速开展人工繁殖,孵化出水花30000尾左右。经驯化培育,现在已具备2500尾、约150公斤的后备亲本。
3500尾鱼苗
顺利回归滇池的怀抱
和以往放流鱼苗不同的是,此次正式放流前市滇池管理局渔业行政执法处和市水产所工作人员先将装有鱼苗的充氧袋放入滇池水中浸泡了约20分钟。这是为了让银白鱼鱼苗更好地适应滇池水温,减少应激反应,保证放流鱼苗的成活率。
至此
目前向滇池进行人工增殖放流的
滇池土著鱼已达4种
银白鱼为中国特有鱼类,仅见于云南滇池,为中小型鱼类,浑身呈银白色,体长一般为150-250毫米,体重54-270克左右。食性复杂,生活于水体的中上层,常在水草丛中觅食。
滇池高背鲫鱼是云南名贵土著鱼类,在我省滇池、星云湖、程海、牛栏江、金沙江等江河湖泊中均有一定的种群数量,有充足的种质资源,属滇池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对象。
滇池金线鲃为滇池特有鱼类。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滇池水体为主要经济鱼类之一,近30年来,由于环境污染、水质恶化、盲目引种、过度捕捞等原因,滇池金线鲃已从滇池湖体消失,在滇池水域难觅踪迹,仅少量存在于滇池周边未受污染的溪流、龙潭、水库中。
云南光唇鱼曾是滇池的“原住民”。由于江河污染、栖息环境改变等原因,上世纪60年代后,云南光唇鱼逐渐减少。到了80年代,几乎在滇池绝迹,只有流域周边的个别龙潭中还有少量的天然种群。
从2010年开始,云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开始在滇池周边收集云南光唇鱼的天然种群。随着收集的天然种群数量增加到几十组,2013年云南光唇鱼的人工繁殖技术逐渐成熟,2016年已能实现规模化繁殖。
促进滇池生态平衡
在历年的滇池土著鱼增殖放流活动中,已经投放滇池高背鲫、滇池金线鲃、云南光唇鱼3种土著鱼种。此次放流滇池银白鱼,让向滇池放流的滇池土著鱼达到4种。
●50个老旧小区改造、城区小学开展“三点半”课后服务 昆明一大批利民举措正在来
●中央定调明年楼市!昆明二手房均价涨幅明显回落,你家小区是涨是跌?
昆明信息港整理编辑
来源:昆明日报,昆报头条
部分资料来自中国动物志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