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水上森林,人娱鸟欢”——南昌鱼尾洲公园

土人设计 土人设计 2022-12-08


南昌城始建于公元前202年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今日,昌是江西省省会,
是江西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
国家航空、光电产业基地,世界级光伏产业基地。

01


项目简介



原本场地应为南昌高新区艾溪湖候鸟通道绿廊区,但城市发展中被四分五裂的荒芜鱼塘和遮天蔽日的粉煤灰棕地所占据。


存在场地地势低洼,易被淹没、水系阻隔、交通网络紊乱、大片地块荒芜,不满足候鸟的觅食与栖居等问题。
 
“土人设计”将其修复成一个“会呼吸的”海绵城市公园,同时以场地本底资源,挖掘人鸟共栖途径,打造成为一座集生态、科教、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海绵城市湿地公园。

现在的鱼尾洲是未来高新区的重要核心绿化片区,同时带动城市区块的发展。
 
-↑设计前-


-↑计后-

02


目标与挑战

 
设计目标:
建设一个湿地净化、候鸟保育、田园观光、科普教育的综合效益的城市公园。

挑战:
1.场地大部分土壤为胶泥状土壤,下雨后地表雨水难以下渗,不下雨时形成胶泥板结状,透气性差,对植物生长十分不利。如何增强片区蓄水能力,建设海绵公园是场地的第一挑战。

2.上游艾溪湖水质污染较严重,特别是场地内现状鱼塘水质为劣V类水,臭不可闻。如何缓解片区水质污染问题是场地的第二挑战。

3.场地内北侧原有粉煤灰棕地8万立方,土壤污染严重,起风时遮天蔽日,一派荒芜景象。此种情况下,如何打造适合候鸟栖居的湿地公园是场地的第三大难题。

4.如何改造生境,营造安全、健康的公共空间,平衡湿地及鸟类保护与旅游及观光、科普教育活动之间的矛盾,是本设计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鱼尾洲与城市-

03


设计策略


水生态修复策略:公园以建设城市海绵为重点,落实海绵城市“六”大效益——蓄水、渗水、滞水、净水、用水、排水。

-城市“海绵”-


雨洪时期可调蓄上游艾溪湖部分雨水流量,有效缓解部分城市内涝。
 

-雨洪调蓄-


同时具有净化上游艾溪湖5万(日净化)立方水和周边地表雨水水质的功能,让净化后三类水再利用,多余的水通过明山渠排入赣江,形成可持续的生态净化链,让自然做工,建成“会呼吸的”海绵城市生态公园。
 
-雨水净化-

候鸟栖息地修复策略:对粉煤灰进行土壤改良,优化后的粉煤灰与胶质黏土合成土壤填埋深至种植土40公分以下,既消化了粉煤灰又改良了现状劣质土壤,变废为宝。

打造生态岛链,保留现状稻田, 设计大面积滩涂地, 营造候鸟栖息地(营巢地、觅食地),为鸟类(候鸟通道)提供栖息地,打造水下生态森林和水上森林景观风貌。

-候鸟栖息地-

在湿地与城市道路交界处, 密植枫杨林降噪,湿地中部不设行人道路,保证候鸟不受干扰。

 -栖息地屏障-

游憩空间设计策略:公园梳理和利用昔日场地的中心区域鱼塘田埂地形,对现状塘埂等进行交通梳理,建立耐水淹、亲水性强、易实施亲水步道、水上氧吧等游憩体验系统,串联全园生态岛链,用“最小干预”的设计语言达到人鸟共栖。

 -构筑物-

同时在场地周边区域设置环形自行车道和漫步道,在关键节点设计别具特色休闲活动空间风雨连廊、鱼尾亭、瞭望塔、运动场地及配套的服务建筑设施等。


-城市展示中心-

-星水桥-

引入智慧公园,构建应用—智慧娱乐—导览与教育,慢行健身一体的触媒系统。让人与自然亲密接触和谐共生,有效改善城市生态和城市人居环境。
 

-城市与公园-

04


结论


过以上策略的实施,将公园的建设始终坚持“生态优先、人鸟共栖”的原则,统筹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全方位融入“海绵城市”的理念,创新性地将公园打造成为具有多种功能的生态复合型湿地公园,即提升了城市的生态承载力,同时改善了人居环境和城市功能,促进城市与自然的有机融合,为广大市民与游客提供休闲游憩、科普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成为高新区户外人气休闲聚集地。
 
 

end





文字编辑:王慧娴
排版:王慧娴
统筹:贾会敏,田宏薇









祝大家端午安康






文末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