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员工监测”?小心“侵犯隐私”!



近日,一款由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深信服)研发的可监测员工离职倾向和怠工情况的“深信服行为感知系统BA”引发热议。据多家媒体报道,公司可以通过该系统的数据监测提供离职倾向员工详情,包含员工姓名、所属岗位甚至是员工访问求职网站次数以及简历投递次数等内容。这引发了不少网友对企业实行“员工监测”是否侵犯员工个人隐私的担忧。









2月11日,认证为职业投资人的一位博主在新浪微博#知乎被曝大裁员#话题中写到,“监控系统,提前获知员工跳槽念头!”并配了两张关于信息感知系统和离职倾向员工的截图。





根据其发布的截图显示

该系统能检测到

员工访问求职网站次数

聊天关键词量、搜索关键词量

以及简历投递次数等内容


除此之外

员工通过公司内网的聊天记录

上网时长、访问应用的特征等上网行为

都会被这套系统监控

并通过预定义的规则

判定员工的工作状态


“员工行为感知”系统曝光后

不少网友质疑

“公司侵犯员工个人隐私”



“员工监测”并非个案








由“员工监测”引发的话题并非个例。记者通过百度检索关键词“办公软件 侵犯隐私”,显示相关信息148万条;检索关键词“离职倾向分析软件”,更是有相关信息447万条


以大家熟悉的“某钉”举例。“某钉”作为我国主流办公软件,并成功引入日本,它的实用性毋庸置疑,但由于其提供的定位和审批等功能,仍然逃避不了网友的“口诛笔伐”。


软件开发巨头微软也在研发类似的“员工监测”软件。2020年底,微软的一份视频会议专利资料显示,这个专利拥有一套系统来衡量“视频会议有效性”。简单而言,这套系统将使用诸如脸部表情和室温之类的指标来监视会议的有效性,看看参会人员到底是专心开会,还是乘机摸鱼。


年前,一款名为“过程管理工牌”的产品引发部分网友的激烈讨论,该产品创始人个人微博下更有一群人口诛笔伐,甚至个别人言辞过于激动,还有一位热心网友单独发了篇博文,截至目前,最高点赞量超过10万次,最高评论点赞量达2.5万次。


那究竟什么是“过程管理工牌”呢?它能干什么呢?


记者梳理发现,该产品由四川生活力量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目前,网友对过程管理工牌这款产品的理解,还停留在定位、聆听两个功能上,对于该产品的整体价值认知仍是模糊的。


该产品的介绍显示,它有特别的定位功能,能实时查看员工的行动轨迹;可以随时聆听员工的工作过程,录音记录;可以使用指纹进行外勤标点,杜绝员工弄虚作假现象;可以实时体温检测,掌握员工身体状况,给管理者或管理场所汇报;更重要的是,还能每日自动生成排行榜,让优秀员工一目了然。‍





“时代趋势”还是“侵犯隐私”?








“员工监测”屡次引发热议,不禁让人反思。


◎企业的安全管理是否有必要如此精准监测?


◎员工的隐私是否被侵犯?


◎企业安全管理的边界与员工隐私安全的保护能否权衡?


对于“员工行为感知系统”,一位资深猎头表示,相较于过去依靠猜测,离职倾向分析可以针对性地谈话、留人加薪或者提前招人。它只是提供一个信息,告知员工的状态,理论上数据更准确、透明,对于企业管理更有利。“有当然更好了,但就看这东西怎么去用。”


据《南方都市报》消息,一位行政人力资源界资深人士认为,(“员工监测”)初衷是好的,但做法有些粗暴冰冷,对人的管理过于工具化。作为管理者,有责任关注团队动向和人员态度,包括是否有离职倾向,应精细化管理主动觉察。


对此,光明网发表评论员文章表示,时代进步,科技昌明,各种新技术新应用对传统社会方方面面的改造也在加深。越是这样,越要守护好每个人最基本的权益,特别是那些已经形成高度社会共识、凝结在法律之中的重要权益和价值,必须锲而不舍地捍卫和坚守。这既是法律对相关技术研发者和使用者的明确要求,也是保护个人合法权益、促进科技向善的必然指向。


去年底施行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处理个人信息的情形包括:“为订立、履行个人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合同所必需,或者按照依法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和依法签订的集体合同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所必需”。这款条文透露两层信息,一是企业作为劳动合同的一方可以依法成为个人信息处理者;二是企业处理个人信息必须限定在“合同所必需”或“人力资源管理所必需”的范围内,超过“必需”的限度就涉嫌违法。


也就是说,企业作为市场活动的主体,其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改善管理水平的方式无可厚非,但企业搜集、存储、加工、分析的信息,其范围应当限定于员工基于劳动合同提供的劳动行为本身,在此之外收集的信息则涉嫌侵权。举例而言,如果是工作电脑且为办公软件,应该不构成侵权;如果是办公电脑,但办公需要运行社交软件,而企业不加条件地搜集员工在社交软件中的全部聊天记录数据,则涉嫌侵权。‍





律师:“员工监测”极易侵犯劳动者隐私








对于收集员工上网行为数据,企业是否涉及相关法律风险?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律师谭威认为,收集员工上网行为数据是否侵犯隐私,“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如果公司恶意抓取员工信息,不仅监控员工工作时间的网络使用情况,还可能会对员工在非劳动时间内和工作场所外的互联网使用情况进行监视,那么公司就涉嫌侵犯员工隐私权了。”谭威称。


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副主任赵占领表示,是否涉嫌侵犯员工的个人隐私,关键在于公司安装的系统,监管员工行为之前是否有明确告知员工并经过其同意,如果未经员工同意,这种行为涉嫌侵犯了员工的隐私权。他还表示,“具体的侵权方是使用这套系统去监控员工行为的用人单位,研发这套系统的企业并不必然构成侵权。这种软件就像监控摄像头一样,其实还是属于中立的工具,是否构成侵权主要看软件使用者的行为。”


有相关法务人士建议,不论出于对员工隐私权还是个人信息保护的考虑,企业应当向员工充分告知上述收集、监测行为的存在,同时,企业不得利用技术和管理手段,对员工私人手机等终端实施监测。‍




END




国企招人!部分年薪22万……
“包过”“包毕业”“包获文凭”?“天上没有掉馅饼”的好事,虚假学历提升广告要小心
公司转让,工伤应该找谁负责?



  记者 | 陈捷   

  编辑 | 刘馨开

   校对 | 刘伟宏

审核 | 余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