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川路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文辉说:从“老闵行”到“新江川”,这里要“大张旗鼓”干一番

2017-03-03 报道比报纸更精彩 闵行报社


闵行报记者 茅杰 覃丛丛   | 文



说起“老闵行”,她的文化底蕴、历史价值名声显赫:以“四大金刚”为代表的传统老工业基地、绿树成荫的“中华香樟一条街”、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这里曾留下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身影……



畅想“新江川”,她的城市更新、科技创新志在必得:《江川路街道城市更新规划》《南滨江创新创业集聚区主城区节点规划》《城市精细化管理导则》、剑川路商务区T形区、沧源片区开放式街区、城市书房(书架、书吧、书塔)、网上“云邻里”、“社区发展基金”,有太多正在谱写的历史新篇章值得期待!


如何从“老闵行”跨越到“新江川”?江川路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文辉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实现这种蜕变,江川正在“大张旗鼓”地大干一场


新理念:“大张旗鼓”四字意味深长

闵行报:听说您最近在各个场合,大张旗鼓地宣传“大张旗鼓”,这四个字到底意味着什么?


王文辉:我们所说的“大”即“大格局”,就是要有为世界级工厂、世界一流大学和国家级开发区服务的大视野,有为实现江川历史价值再复兴的大气魄。


所谓“张”,即“张力”。江川最大的活力来自文化,这里没有高楼大厦的点缀和日新月异的变化,但这里有深厚的文化沉淀,有追求深度内涵的城市生活。


所谓“旗”,即“旗帜”。社会治理新常态下,党建引领要成为统筹社区共治、公共服务、公共文化等各项工作的旗帜


所谓“鼓”,即“鼓劲”。就是要重新架构新的社会动员体系。以“礼爱江川、幸福家园”的共同愿景来凝心聚力。



闵行报:街道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为何把党建引领、共建共享,推动城市更新作为今年的工作主线?


王文辉:江川是一个发展较早、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地区,各项城市功能较为完善。但随着时间推移,后续必要投入不足,导致城市设施陈旧、功能老化、公共资源缺乏,不少地段业态低端,已经跟不上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尤其是大型商业配套严重不足,交通短板也正一步步凸显,这是摆在江川人面前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也一度让江川人有些失落和边缘化。


随着2015年“零号湾”的建设启动,直接推动了以紫竹创新创业走廊为轴心的南部科创中心建设。对于江川来讲,今年我们就是要抓住南部科创中心核心承载区建设的这个历史性机遇,推动整个江川地区的发展和城市更新,这也是区委区政府交给我们的一个重大任务。



闵行报:您提出的“大张旗鼓”理念中,特地强调了动员,如何引导社区百姓自主参与城市管理?


王文辉:城市管理工作不能只靠政府,还得靠百姓自治。我们已经提出并安排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展演”的区域内三大广场主题宣传活动,为居民传导积极向上的“创全”正能量。2月25日,又启动了“星期六文明行动”,就是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居民自主参与“创全”和城市管理。


另外,我们还发动全部驻区单位、部队紧紧围绕“五违”综合整治工作,针对辖区内11家市场、24条段重点道路及沿线、辖区所有高架道路沿线、铁路轨交沿线、江河沿线的管理短板,每月开展一次“扫街行动”。我和其他班子成员都已经成了“路长”,实行承包负责制,统筹协调,发现并协调处置问题,力争让辖区面貌有明显改善。


新活力:三个“大动作”推动城市更新

闵行报:江川的城市建设,不是一张白纸上绘蓝图,难度可想而知,你们有什么具体举措?


王文辉:在推动城市更新的方面,今年我们将有三个“大动作”:


第一是要落实一个规划。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我们请来了中国规划研究院制定《江川路街道城市更新规划》,目前初稿已完成。同时,要将此规划与《南滨江创新创业集聚区主城区节点规划》融合起来,推动江川地区的总体城市更新,其核心内容就是实现江川历史价值地区的再复兴。



第二是加快推动以零号湾为主的沧源片区开放式街区的建设,今年要出形态、出形象。目前零号湾里面已经有6个专业孵化器,吸引了3400多位创业者,逐步形成了创业的生态链。今年将在开放式街区的基础上,下力气在形象和功能方面更加完善。



第三就是要推动剑川路商务区T形区的开发。在剑川路和沪闵路,加上将来的东川路和沪闵路这两个T形区域,将成为江川这一轮新的城市规划的“主城区”,未来新增建筑体量将达100万平方米左右。其中,剑川路商务区中龙湖地产项目将于今年5月开工建设,剑川路和沪闵路T形区域开发将在3年内基本成形;东川路和沪闵路T形区域,我们也已经制定了5-8年的中期发展规划。


闵行报:2015年全市取消了街道的招商职能,按理说,现在经济压力不是很大,江川为何还花那么大心思投入零号湾“双创”聚集区建设,动力在哪?


王文辉:根据市委的“1+6”文件,街道取消了招商引资,但同时地区的统筹能力增强了,加上江川路街道多年党建联建的基础,在区域内单位,我们是“走得进门,说得上话,办得了事”。


所以,街道在“零号湾”搭建的是一个大的平台,牵头区域单位,融合各方资源,借助“双创”的东风,把社会最具活力的元素整合起来。老城区需要新活力,为各方做好服务,目的是为了推动江川路街道的城市更新和发展。




新突破:以文化为张力画最美风景线

闵行报:说起城市更新,更多着力点似乎在硬件。那么软件呢?如何做好城市管理,江川有怎样的考虑?


王文辉:“创全”是今年全区的重点工作。我对“创全”工作的理解是,“创全”是提升城市管理能级最好的机遇,江川要形成城市管理常态化的推进、督导和评估的长效管理机制,而不是运动式、阶段性的短期行为。围绕这个目标,我们下阶段准备重点推进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同时立足文化根脉,也要进一步提升“创全”软环境。



目前,我们的《城市精细化管理导则》已编制完成,3月组织培训后即可实施。这个《导则》从地面清扫到街面秩序、绿化养护等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细化和量化,对城市管理的每项工作都实行闭环管理,目的就是缩小与中心城区的差距,实现城市管理的精细化。


闵行报:用文化来提升城市管理的水平,这种探索值得期待。江川具体有何思路和举措?


王文辉:“创全”正从“有形”的基础建设,向“无形”的内涵发展递变,这更需要我们在城区软环境上勤耕和深种。



我认为,城市最美的风景线是人,是那些温文尔雅的读书人、健康阳光的运动人和积极向上的文明人。基于此,我们准备和区域单位一起在江川社区内规划建设10个左右的“城市书房”,今年计划建成3个;在社区部分居委、邻里中心、咖啡厅等公共场所设立“书吧”(移动书屋)和城市书架,以这些举措,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利用拆违以后的城市空间,江川计划新增10处市民运动健身场所,今年要为老百姓完成2-3处。此外,我们还将和高校、大厂联系起来办体育赛事。今后,道路边、树荫下、河道旁,将出现越来越多的江川人矫健的运动身影。



为增强老百姓的归属感,我们正在策划“江川人民看江川”活动。挖掘江川传统工业文化、创新创业文化等载体内涵,设置不同游览路线,让大家看看江川的变化、发现江川之美,激发全体江川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新实惠:57个老旧小区变身美丽家园

闵行报:江川的“电五”居民区去年成为了全区“美丽家园”创建的示范点,取得了一系列正面效应,今年有什么新计划?


王文辉:“美丽家园”建设是江川改变老旧小区面貌的一次历史性机遇,所以今年我们提出了“苦干2017”,一定要抓住这次机遇,让老旧小区翻身,这也是给老百姓最大的实惠。目前,街道正提炼总结、优化“美丽家园”推进步骤,通过强调“不拆不建、不管不建”的基本原则,同步推进小区拆违工作,使每个小区形成各自的建设方案,将建设示范版小区11个、提升版小区39个、基础版小区7个,共涉及57个小区、407.67万平方米。



闵行报:江川路街道辖区内大企业和高校资源非常丰富,如何让他们更多承担社会责任,为社区服务注入新的活力?


王文辉:江川区域内有定位于世界级大学的高校、世界级工厂的国企,还有国家级开发区。有如此天时、地利,我们必须配套“人和”:必须用大格局和大视野做社会治理工作,以共同的远景为基础,用党建的“大旗”引领区域发展。


2008年起,我们提出了以党建来引领发展的思路,一大批校区、厂区、园区资源通过党建联建的资源整合,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了企业的服务以及政府搭建平台提供的便利。今年我们将建成3500多平方米的社区党建文化中心,让它成为社区里的党校和政治生活馆,区域党建和各种文化内容都可以在这里进行展示和交流。



我们还在全区率先成立了一个“社区发展基金”,这是由几家区域单位共同发起的,注册资金200万元,未来计划募集到800万-1000万元。今后,凡是大家共同关心的区域性、群众性、公益性的大事,都将由“社区发展基金”来承接。


新思考:抓“关键少数”服务社区百姓

闵行报:您认为,目前制约江川发展的瓶颈和困惑在哪里?让您最烦心、最操心的是什么事?


王文辉:我认为制约江川发展的瓶颈问题有很多,比如城市管理、制造业转型等问题。但我认为核心还是干部观念问题,就是在社会治理新常态下,干部思想能否跟上趟、转到位。对标市中心先进街道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并不是我们干部不作为,而是不会精细化作为。


最烦心的是交通。现在闵行南部地区道路拥堵状况严重,南部科创中心建设、剑川路商务区的建设,都需要通畅的出行条件,这也是制约江川地区未来发展的一大短板,几乎每一个江川人和来江川的人对此都深有感触。



最操心的则是居民就业。江川是制造业的集聚区,去年由于一些企业外迁和环保治理、拆违等原因,关停了8家企业,直接导致2444人失业下岗。目前街道失业和无业人员超过1万人,接下来,我们将重点加大“春风行动”实施力度,提高居民就业率,以创业带动就业。


闵行报:从“老闵行”到“新江川”,事在人为。关于干部队伍建设,今年江川有何思考?


王文辉:抓好干部这些“关键少数”才能凝人心,聚人力,今年我们重点做三件事:


一是大规模推进干部交流,做实前端。我们已开始实行干部任用的“凡提必下”原则,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在信访维稳、重大工程等重要任务推动过程中的培育使用力度,推动街道机关优秀青年干部到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岗位任职。


二是开展大规模的干部培训,着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干部梯队。在2月24日的第一次培训课上,我讲了《社会治理新常态下如何提高执行力》。平时,我也经常在名为“小巷总理”的微信群里,和大家保持密切沟通。


最后一点是抓干部队伍的精气神。去年,我随区领导到台湾考察社区和公共文化,看到当地的里长穿着绣有名字的马甲很受启发。今年,江川为所有居委会工作人员都下发了印有自己姓名的“私人订制”工作服马甲,要求工作时间必须着装,既增强干部的身份感,也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确保以更好的精神面貌服务社区百姓。




往期访谈回顾:


△闵行街镇工业区“一把手”访谈开篇,梅陇镇党委书记杨建华说建“宜居宜商宜业”新梅陇就得这么干!


(本期编辑  方雨斌 李成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