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自闵行的美国报告2:大学体育预算可上亿,年薪数百万美元的竟然是……
闵行报记者 茅杰丨文
朱成斌 WVU Athletic Communication丨图
核心提示
体育&商业
“名利双收”的良性循环
美国的大学体育之所以能蓬勃发展,最重要在于其已形成相对成熟的产业和文化,有良性循环的经营手段和赚钱方式。在这个体系里,NCAA赚钱,学校赚钱,教练赚钱,而大学生运动员也能赢得数额不菲的奖学金等。
大学年度体育预算超亿元
NCAA每年要举办大量的大学体育联赛,其受欢迎程度和赚钱能力估计要让国人瞠目结舌。
据统计,2015-2016赛季,NCAA仅男篮就赚了8.9亿美元。每逢4月初的NCAA篮球决赛日,连NBA都会休战一天,知趣地在电视收视率大战中避其锋芒。很多NBA职业球员还会“衣锦还乡”到大学NCAA比赛现场为学弟学妹们助威。
快船当家球星保罗曾经说:“如果问我进入NBA有什么遗憾,那就是我再也回不到校园了。”对于奋斗在NBA赛场的“老男孩”来说,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弥足珍贵——那是和兄弟们的并肩作战,为心爱姑娘的扬手一投,为来看你比赛的家人邻居还有朋友的流泪流汗。
对大学而言,体育同样是名利双收、既有“面子”又有“里子”的美差。看得见的经济利益,包括校际比赛的商业收入和巨额的校友赞助。
斯拉舍获得里约奥运会首金,为西弗吉尼亚大学赢得了荣誉和美誉度
传统的校际体育赛事往往能吸引成千上万的观众,为各大学创造巨大的商机,其中包括门票售卖、电视台的赛事转播,还有冠名费和商业广告费。比如,2015年,密西根大学与耐克公司达成一项赞助合作协议,总价值高达1.69亿美元。该校如此财大气粗,难怪18枚奥运会游泳金牌得主菲尔普斯长期在其校园内训练。此外,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体育年度经费曾达到1.09亿美元,名列全美第一。2012年,阿拉巴马大学红潮(橄榄球)队的总收入达到了7290万美元,这让不少职业球队都羡慕不已!
对于顶尖私立大学来说,体育还是影响招生和人才培养政策最重要的风向标之一。由于捐赠是私立大学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大学不可能对校友的态度置之不理,也没有理由拒绝他们的慷慨捐赠。许多热爱运动的校友基于对大学时代参与体育活动的美好记忆,基于对体育塑造学生灵魂、促进社会发展的深刻认知,投入大笔资金用于建设母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和赞助体育比赛,甚至直接设立体育特长生的奖学金。校友的慷慨解囊也有力地推动了大学体育运动的开展和体育特长生的招生。
而对于稍欠影响力的公立大学,赢得体育比赛,就能获得相应的社会关注度,由此吸引更好的生源,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
而举办橄榄球赛事,还是培养校友忠诚度的重要时机。相较于国内高校以行政方式组织校庆,美国大学的橄榄球赛事可以让校友自发地返回母校。美国高校与其校友家族间,往往形成延续数代的利益关系:校友为学校提供财政支持,学校为校友的子女提供高质量的教育。
橄榄球——“超级碗”冠军新英格兰爱国者队举行“胜利大游行”
大学最有钱的是明星教练
在美国高校中,收入最高的不是教授、也非校长,而是热门运动队的教练,他们才是学校的“人气王”。
带队连夺最近两届奥运会冠军的美国男篮主教练沙舍夫斯基,就是杜克大学的教练,他的知名度远高于校长。据悉,沙舍夫斯基年薪在400万美元以上,加上讲座出书等,收入更为可观。笔者访学的西弗吉尼亚大学,橄榄球队主教练的年薪加上奖金大约300万美元,是校长年薪的4倍多,普通教授的10多倍。
而美国的大学生运动员,哪怕进入国家队、参加奥运会,其业余的身份决定了在校期间只能享受奖学金等规定的福利,不可能赚大钱。因为NCAA对大学生运动员有严格规定,不能承接商业广告或赞助。不过,NCAA会将赚来的钱中的约90%给学校,其中包括学生奖学金、比赛奖金、学生补助、学校补助、健康服务及意外保险。NCAA一共有4.6万名运动员,其中有1.5万人能拿到总额约2.7亿美元的全奖。
除了橄榄球、篮球等超级明星外,其实美国大部分运动员的收入都不高。美国的奥运选手,很多都从事着其他工作,比如服务员、老师、教练、建筑工人、演讲者等。2012年伦敦奥运会前夕,《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还爆出了“体操运动员盖比·道格拉斯的母亲申请破产”的消息,部分原因是“女儿的训练费用太高”。
西弗大学教授爱德华·埃特泽尔坦言,普通的奥运选手并非有钱人。他本人曾备战过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并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得金牌,但那段时间手头并不宽裕。当时的挣钱途径主要包括《军人安置法案》提供的体育课助教奖学金和射击教练的工作,并兼职美国预备役军人。通过这三份工作,埃特泽尔每月仅进账500美元。
体育&职业
培养领导未来的“完整的人”
在美国大学校长眼中,顶尖大学如果要培养未来美国和全球的领导者,就绝不能把目光局限在考试成绩高、学术潜力大的学生身上,而要培养能够面对、分析、驾驭、处理复杂资讯和艰难局面的“完整的人”。
一个整天沉湎于书本的柔弱娇嫩的书呆子,是无法应付真实世界里瞬息万变的各种挑战的。对于政治和商业来说,野性、精明、坚毅以及对人性的洞察等,也许比对学术的兴趣重要得多。
奥运冠军未必从事体育
美国大学生运动员的主业是学习,运动仅是一种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并非赚钱方式,因此他们未来的事业圈,远比中国运动员更为宽广。
以西弗大学奥运冠军的职业轨迹为例:1984年获得洛杉矶奥运会金牌的埃特泽尔,1979年获得西弗大学的体育教育硕士,1987年和1989年又分获杜克大学与西弗大学的博士,之后在西弗大学工作并担任运动心理学的教授至今;两届奥运会冠军、意大利射击名将坎普里亚尼,从西弗大学土木工程本科毕业后,选择到英国谢菲尔德哈莱姆大学继续攻读体育工程的硕士;斯拉舍目前是生物医药专业的大二学生,1997年出生的她坦言未来还不确定,希望能更久地从事射击运动。她确信未来的职业规划有很多选择:继续攻读硕士、担任生物医药工程师、射击教练……
在美国,大学生运动员除了往专业竞技方向发展,也可选择体育保健、体育管理、体育文化等方向。大学毕业后,即使不做职业选手,还能从事体育教练、康复教练等工作,或者是从事体育媒体、体育类编辑出版、体育文化艺术创作等职业,选择很多。
企业更青睐运动队领袖
大学对体育的认识和对体育特长生的培养思路,一定程度上受到企业选择员工的直接影响。在美国,很多用人单位对体育特长生情有独钟。
例如,有企业坦言,所有能被哈佛录取的学生都是足够聪明的,但体育队或其他学生团体的领袖更被看重,因为担任领袖的经历使他们比其他学生更可能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取得成功。
更极端的例子是,华尔街一家咨询公司招聘时居然只瞄准大学运动队的队长。因为该公司研究发现,与高分学生相比,这些队长所具有的坚毅性格、时间管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素质,使他们更能在商界脱颖而出。
当然,也有一些大学生运动员在毕业后直接进入职业赛场并取得巨大成功。比如,“老虎”伍兹 47 33547 47 15756 0 0 3493 0 0:00:09 0:00:04 0:00:05 3493是从斯坦福大学高尔夫球队走上职业生涯的,“飞人”乔丹的NBA生涯也是从北卡罗兰纳大学毕业后起步的。
在美国政坛的金字塔尖,也不乏体育特长生。比如美国第38任总统福特,他在中学时就是出色的橄榄球运动员,拿着体育奖学金进入密歇根大学。他作为校队主力中锋率领球队在1932和1933两个赛季保持不败、蝉联全国冠军,个人也当选为最有价值球员。福特1935年从密西根大学毕业时,拒绝了美国职业橄榄球大联盟底特律狮队和绿湾包装工队为他提供的合同,而是选择到耶鲁大学攻读法学。
另一位知名政治人物、美国前国务卿赖斯,这位斯坦福大学的知名女校友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美国大学橄榄球季后赛组委会委员,拥有每年决策全美季后赛球队入选资格的权利。
在2013年美国网球公开赛期间,多位国际网球明星出席第18个阿瑟·阿什儿童日活动,倡导儿童参加健身运动,营造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
谷歌专为员工造网球场
可以说,大学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社会的价值导向。当一个社会推崇运动与健美时,不只是大学,企业也会把体育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
有位华人讲诉了自己去硅谷的经历。当时她看到谷歌公司旁边有一大片建筑工地,于是理所当然地问:“听说谷歌在搞机器人。这里是要扩建新的机器人实验室吗?”在谷歌工作的朋友却说;“不是,是在给员工建网球场……”
或许,我们无法估算建网球场能给谷歌带来多少效益,但一定能给员工带来不少快乐。
移民到美国的华人工程师李永明,在其所著的《宽严相济中成长》一书中讲诉了女儿凯伦的运动习惯养成:一般而言,美国孩子比亚裔更有自觉锻炼的意识,并有较强的恒心坚持下去。凯伦以前最不喜欢长跑,但在大学室友的带动下养成了爱好跑步的习惯,每天不管功课再忙,她都会跑5公里左右。
在纽约实习期间,有一次飞回亨茨维尔家中休假,下了飞机凯伦马上诉苦说,在纽约运动的时间少,体重增加了8磅,不先回家、直接去健身房锻炼。李永明夫妇很高兴女儿没有被华尔街的紧张工作压垮,喜见她通过运动情绪饱满、精力充沛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雷鸣队全明星球员杜兰特(左一)在训练中举起一名儿童,帮助他完成扣篮
体育&传媒
ME和WE的不同
不同的媒体视角,反映了中美两国不同的体育理念和体育文化。美国人认为,体育是个人的事情,强调个人因素。
中国人则认为体育是集体的行为,强调集体贡献,常见的逻辑是“体育=比赛=胜负=荣辱”。观念的不同,也决定了体育在媒体中的地位。
西弗吉尼亚大学,有丰富的运动项目供学生选择。
体育是媒体永远关注的热门
无微不至、无处不在的传媒,在美国大学体育文化的培育中发挥了独特的促进作用。
在西弗吉尼亚大学,有一份名为The Daily Athenaeum的报纸,这是由在校大学生运营的独立报纸,新闻从业人员都是大学生课余兼职,运营经费甚至办公场所都为自筹并非校方提供。
据观察,在笔者访学的2016年下半年,该报的头版报道体育新闻的频率约为30%,每周五出版的报纸,近1/3的版面会用来刊登学校橄榄球队、篮球队、足球队等比赛新闻和资讯。特别是有橄榄球主场比赛时,总共16个版的报纸居然会拿出6个版面来聚焦体育,其中包括两整版的主客队近100位球员的名单、场上位置等资料。这些事无巨细、贴心贴肺的实用报道,自然能大大激发运动员的斗志和自豪感,激发大学生的共鸣和归属感。
在The Daily Athenaeum举办的西弗大学2016年度评选中,总共8位风云人物中50%与体育有关,其中1位是女足主教练,还有3人是参加里约奥运会并获得奖牌的大学生运动员。在总共30项的年度大事记中,与运动相关的竟然占据了10项。
西弗大学除了官方网站,还有不少专业体育网站,他们并非官网附属的子网站,而是与之平行、拥有自己的独立域名。比如,专门介绍各类校园体育赛事的http://www.wvusports.com/,专门提供各类赛事票务信息的http://www.wvugame.com/。西弗的大学生观看本校的橄榄球队主场比赛,票价有优惠;观看足球、篮球等比赛,有时甚至还可以凭学生证免费。由学生投票海选出的西弗大学年度先生和年度小姐的加冕仪式,也安排在橄榄球比赛的开赛前,堪称该校的至高荣誉。
体育的宣传和氛围营造不仅仅局限于校园内。在西弗吉尼亚大学图书馆的醒目位置,摆放着篮球明星Jerry West的宣传海报,这位从西弗大学走出去的巨星,是著名的NBA的logo上的人物(见下图,很多人误以为打球的是乔丹),这让西弗人特别自豪。学校所在的摩根城书店、咖啡馆等公共场所,也随处可见大学体育赛事的宣传品供免费取阅,比如赛事日程安排的小卡片、校园体育明星的海报。只要稍加留意,体育在美国的大学校园内就如童空气般,无处不在。
NBA联盟LOGO“关键先生”杰里·韦斯特,曾在西弗吉尼亚大学篮球队效力
北京传媒大学副教授陈凯在访学美国后所著的《走进美国社区报》一书中称,体育报道与当地政府、教会、学校一起,构成了所谓美国社区报纸的四大支柱性主题,具有凝聚社区功能的体育主题,是社区报最热衷的报道内容之一。
在冰天雪地里,时而能看到美国的大学生穿着短裤,潇洒地步行在校园里。
大学体育联赛魅力非凡
相较于中国同行,美国媒体中从事体育报道的人员更多,有些媒体还特设专职采访学校体育的记者。美国媒体认为,学校体育贴近读者,容易产生亲近感,培养潜在读者,故有的媒体甚至辟出专版刊登学校体育的成绩和记录等。
由于有内外机制的保障,使得大学体育各项联赛早已走出了校园,且总能引起美国各大媒体,如美联社、合众国际社、今日美国等的关注。各大主流媒体几乎都要从每周战绩表中选出前20或25强。而NCAA的“疯狂三月”,20天内67场比赛,每年开启前的对阵预测更是在全国范围内引领热潮,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沉迷于此,每年都会在ESPN的一个固定版块中公开自己的预测结果。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许多的体育明星都成名于大学时代了。
从体育报道的方式来看,美国媒体手段更加娴熟,内容也更为亲切。NCAA擅用个性化的昵称,将锦标赛的每个阶段进行包装,如16强称为“甜蜜十六”,进入四分之一决赛的队伍称为“精英八强”,四强赛称为“终极四强”。而这些名称通过电视、网络、社交媒体被反复炒作,成了人们茶余饭后闲聊中的高频词汇。
而在中国的综合性大报中,体育部是一个相对边缘化的部门,版面数量少、报道语言公式化、新闻视角过于“讲政治”,遇到一些重大的政治事件等,体育版很可能首当其冲被取消。
反观美国同行,体育就是体育,运动只是娱乐而已。正因如此,NBA 把"I Love This Game"作为其官方广告语,而中国体育用品常常把“赢得荣耀”等作为电视广告语。宁楚楚在“中美主流大报体育新闻报道对比研究--以《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为例”的研究中做过统计,2007年的《纽约时报》共刊登了姚明的照片18幅,包括其训练、比赛、家庭、慈善、球迷互动等各种场景。而同期的《人民日报》,全年刊登了8幅姚明的照片,全是比赛获胜或者姚明表现出色的赛场照片。显然,美国媒体呈现的姚明更加丰富多彩、有血有肉。
“超级碗”亦是节日,图为今年冠军新英格兰爱国者队举行胜利大游行
差异颇大的中美体育文化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选手刘翔因伤退赛,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指责声一片。
在美国人看来,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毕竟身体是自己的。而且,美国的运动员受伤后,教练和运动员本人都无权决定是否坚持带伤拼搏,一切得听独立的队医提供专业的意见。
西弗吉尼亚大学工商与经济学院教授大卫·道利用“ME”和“WE”来形容中美体育文化的差异。他举例说,美国的商业广告多选用一位体育明星,而中国的广告中常出现一组体育明星的形象,哪怕这些运动员并非从事同一项体育项目。
美国的商业广告多选用一位体育明星,而中国的广告中常出现一组体育明星的形象(如下图)
美国大学运动队在媒体沟通上的专业素养也让笔者颇有感触。为课题研究约访斯拉舍,笔者根据网上查到的邮箱给西弗大学负责运动员与外界沟通的工作人员麦克纳马拉发去邮件,几个小时内就得到她的回复。接着,确认笔者的身份、采访大纲、约访时间、现场是否拍照等细节后,不到48小时即完成了采访。如此专业、高效的媒体素养和沟通效率,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之前,笔者曾试图通过私人关系联系采访中国射击队的某位选手,得到的答复却是:上级有规定,赛前一律不接受采访!
如何善待媒体、善用媒体,传播积极的体育文化,中国都有不少地方需要改进。
猜你喜欢
△闵行中小学办“校园开放日”,打开校门看看“好学校是如何炼成的”
△闵行“万人培训”拉开帷幕,看看第一批来“尝鲜”的他们都学些啥?
△五谷丰登、彩蝶蹁跹,吴泾镇党委书记杨其景:吴泾时尚源要惊艳浦江第一弯
△紫竹双语学校9月将迎首批新生,“教育强镇”春天里又有新布局
△对标主城区融入南滨江,联动大紫竹打造第一弯……听听吴泾发展好声音
△比投资买房更划算!这个曾经每天只能吃“莴笋全席”的帅小伙,去年在闵行产值超亿元!
(本期编辑 崔松鸽 唐晓颖 李成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