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闵行人一大拨医疗健康的利好消息来了,怪不得市卫计委和区领导都参会

2017-04-11 报道比报纸更精彩 闵行报社

闵行报记者 陈美玲 实习记者 唐晓颖丨文并图

闵行将继续深化医改,提高群众满意度和感受度,让医改旗帜始终飘扬。


记者从今天上午召开的2017年闵行区卫生与健康大会获悉,闵行将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建设健康环境、完善健康保障、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做好“健康闵行”建设,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辖区人民健康。



据悉,这是今年3月下旬本市召开卫生与健康大会后第一个区级层面的工作部署会。市卫生计生委主任邬惊雷,区领导赵奇、朱芝松、张国荣、杨德妹、沈永铭等出席会议。

“五个度”树立闵行医改旗帜

“1+1+1”组合签约全年累计签约近19万人,开出延伸处方7万多张完成13个社区儿科诊室、30个家庭医生工作室、13个社区舒缓疗护的标准化建设;23个邻里中心卫生单元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闵行复旦研究院软硬件建设同步开展……


家庭医生签约现场


在过去的一年中,闵行努力做实基层,补齐短板,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邬惊雷在讲话中高度肯定了闵行医改所取得的成绩,他说,闵行是上海医改的一面旗帜,工作非常扎实,有力度、高度、深度、广度和厚度。他还分析了党中央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高度,对如何落实健康上海建设工作、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2017年是医改“工作落实年”。邬惊雷强调,医改的关键在于落实,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不仅要重视,还要抓好落实,将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在此基础上,寻找短板,补上短板,破除瓶颈,使闵行的工作向前更进一步。

“四个字”突出公立医院医改

今年年初,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通过医联体双向转诊平台为社区一名患者成功治愈了重症感染,因此收到了来自14名全科医生联名手写的感谢信。在闵行,像这样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同质梯度的紧密型分级诊疗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吴泾1号里的中医理疗室


“医联体建设重点在基层,特别是家庭医生建设,已经成为医联体建设和影响医改大局的基础性、关键性因素。”区委书记赵奇指出,家庭医生总量有限,服务社区百姓必须要有个中转站,邻里中心的医疗服务站就是这个枢纽,能够实现家庭医生对社区签约人群的就近服务,因此,邻里中必须建卫生室,并且必须是公益的。



随着医改力度加大,新一轮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也提上日程。赵奇用“服务保障”四个字概括了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他要求,加强公立医院管理,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将公立医院改革和国资国企改革结合起来,扎扎实实推进。另外,各级医疗结构要心无旁骛做好质量的提升,以虹桥国际医学园区转型发展为契机,把健康产业作为闵行的一项支柱产业来做

“三方面”推进健康闵行建设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习近平总书记把全民健康和全面小康挂起钩来,道出了健康的重要性。在上海市卫生与健康大会上,韩正书记强调,要聚焦重点做好“治未病、抓医改、补短板”工作,扎实有力推进健康上海建设。



当前,健康生活和健康服务更多地侧重于关口前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远离疾病,快乐生活。为此,会议明确,闵行要从三个方面推进健康闵行建设。


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上,要把社会资源整合起来,通过医教结合、医体结合等方式,优化健康管理,实现老百姓健康的自我管理。


建设健康环境、完善健康保障上,一方面要与“创全”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要提升医保管理水平、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和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发展健康产业上,要加快推进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建设,大力发展健康新科技、医药产业,积极培育健康新业态,逐步建立起体系完整、结构优化的健康产业体系。


会议由区委副书记、区长朱芝松主持。


会上,上海中医药大学与闵行区人民政府签署共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议。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筹)分别与闵行区卫生计生委签订共建五官科医联体协议和复旦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闵行分院协议。




同时,“闵行区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中心”“中美中风120研究工作室”正式揭牌成立。




复旦大学附属第五人民医院、莘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等相关领导还作了交流发言。


下面,送上干货!


闵行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清单

改革任务

改革措施

时间节点

(一)完善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

1.完善管理架构

2017年,充实加强区公立医院管委会。

2018年,健全管委会的管理职能和工作机制。2019年,建立比较完善的区公立医院外部治理机制。

2.明确管理职责

3.建立工作机制

(二)建立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评价体系和管理机制

4.建立体系

2017年,完善医疗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价结果公示制度,制订相关费用控制、床位控制、岗位设置标准。

2018年,将评价结果与费用控制、床位控制、岗位设置、财政投入、医保预算额度调整、绩效工资总量核定等挂钩。

2019年,初步在公立医院建立DRGs和临床路径管理体系。

5.实施评价

6.结果应用

(三)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

7.建立费用控制标准

2017年,制定费用控制标准。

2018年开始实施。

2019年,初步实现医药费用水平与医保、患者的支付能力、财政投入、医院发展需要相互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8.核定医院费用控制目标

9.实施费用监管与控制

(四)制定各类医疗机构专项规划和医疗资源配置标准

10.制订专项规划

2017年,制定和发布各专项规划,制订各级公立医院增加床位需达到的病种组合指数标准。

2018年,探索将病种组合指数与医院床位规模挂钩,建成闵行区老年护理院并投入使用。

11.运用病种组合指数促进医院落实功能定位

12.运用病种组合指数调控医院床位

13.鼓励发展社会办医

14.加快老年医疗护理服务体系建设

(五)破除以药补医机制

15.取消药品加成

2017年,继续推进取消药品加成、药品带量采购,实施集团采购工作,启动过渡性财政补偿。完成取消药品加成;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降至30%左右。

2018年,优化公立医院收入结构,形成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

16.实施过渡性财政支持政策

17.深化药品流通领域改革

(六)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

18.扎实推进试点

2017-2018年,持续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

2019年,基本建立社区卫生科学管理制度。

19.完善资源拨付机制

20.建立科学管理制度

21.探索资源整合

22.加强医养结合

(七)做实家庭医生制度,推动分级诊疗

23.推进“1+1+1”签约

2017年,进一步做实签约服务,初步实现家庭医生对居民健康、卫生服务与医疗费用的有效管理。

24.推动有序诊疗

25.实施“延伸处方”政策

26.探索家庭医生管费用

27.加强配套政策支持

28.加大对基层支持力度

(八)完善基本医保制度,提高保障能力

29. 进一步加强定点医疗机构参保人员自费医药费用管理

2017年,开展控制参保人员自费医药费用相关工作。

2019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保人员的自费医药费用基本取消;参保人员在二、三级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医保政策范围外的医疗费用比例应控制在10%左右(精神类专科医院控制在5%左右)。

30. 设定定点医疗机构参保人员自费比例

31. 完善医保卫生协同管理工作机制

32. 完善“门诊限量配药”、“假出院”长效管理机制

33. 加强医保协议动态管理

34. 加强医保基金监管

(九)协同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

35.完善高龄老人医疗护理计划政策

2017年,逐步扩大高龄老人医疗护理享受人群。

2018年,根据全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立推进进度,推进本区贯彻落实。

(十)完善医药采购服务与监管系统(“阳光平台”)

36. 完善“阳光平台”功能

2017年,完善“阳光平台”建设,实现中药饮片和可单独收费的医疗器械纳入阳光采购;开展第三方评价试点。2018年继续完善“阳光平台”功能,第三方评价全面上线。2019年,探索公共资源大宗商品电子交易方式。

37. 实现医疗器械阳光采购

38.推进“阳光平台”信息公开

(十一)稳步推进药品带量采购

39.完善带量采购招标办法

2017—2019年,进一步完善政策,稳步扩大品种范围。

40.扩大带量采购品种范围

41.督促医疗机构使用带量采购中标药品

(十二)探索实施药品集团采购(GPO)工作

42.开展药品集团采购工作

2017年,完善实施药品集团采购工作。

43.优化药品供应链体系

(十三)加强公共卫生服务

44.加强居民健康管理

2017年,上海健康云平台在本区慢性病管理中实现全面应用,“医防融合、全程有序”的慢性病综合管理模式基本建立。

45.推进重大公共卫生惠民服务

46.建立居民健康期望寿命评价指标体系

(十四)完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47.推进院前急救体系区区一体化管理

2017年,初步实现区区两级院前急救机构一体化业务管理,实现急救业务的分层救护和非急救业务在院前急救机构内部相对剥离,全区平均院前急救压车率<5%。

2019年,急救站点平均服务半径≤3.5公里;急救车辆数量达到每3万人1辆,全区平均院前急救压车率<2.5%,急救平均反应时间≤12分钟。

48.构建院前急救分类救护服务模式

49.完善院前急救人才队伍建设

50.完善院前院内急救衔接机制

51.加强院内急救能力建设

52.完善急诊分流机制

(十五)完善政府投入机制

53.完善公立医院财政补偿机制

2017年,制定加强公立医院财务和预算管理的实施办法;完善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医药分开财政阶段性支持方案;规范完善社区收支运行管理工作。

2018年,完成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项目资金验收清算。

54.规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支运行管理

55.健全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

(十六)建立适应卫生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

56.建立岗位管理制度

2017年,初步建立公立医疗机构收入水平核定和调整机制,完善公立医院薪酬分配方案,启动公立医疗机构主要领导薪酬与绩效目标联动试点。

57.建立公立医疗机构收入水平核定和调整机制

58.深化公立医疗机构内部分配制度改革

(十七)以项目化形式推进区校合作共建

59.区级医疗机构大学科项目建设

2017年,启动大学科建设项目,启动大学附属医院创建,完成肿瘤医院第三轮合作共建。闵行区中心医院建设成为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吴泾医院变更为闵行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闵行区精卫中心建设成为复旦大学本科教学实习基地

60.依托区校合作共建创建大学附属医疗机构

(十八)加强医学人才队伍建设

61.完善医学人才培养和管理体系

2017年,继续开展社区全科医师“3+2”培训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创建。在传染病防治、院前急救、精神卫生、卫生监督等领域建立“特种兵”制度

62.完善紧缺人才招录和管理机制

(十九)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63.完善医务人员激励政策

持续推进

64.加大医学科技创新人才激励力度

65.塑造医务人员良好社会声誉

66.完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

(二十)卫生信息化建设和应用

67.建设联运信息数据中心

2017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电子病历等级评审,同步推动医联信息工程研发。

2019年,初步建成架构科学、功能完善、智能高效、应用充分的卫生信息化系统。

68.完善卫生信息系统

69.建设卫生信息协同系统

70.建设卫生数据管理系统

71.以云技术架构提升健康服务和管理水平

(二十一)健全组织保障和推进落实机制

72. 推进医改试点与全区总体改革统筹衔接

持续推进

73. 建立健全医改工作统筹协调机制

74. 积极争取市层面的指导支持

75.加强医改工作督查评估

76.健全医疗纠纷调解机制

77.营造良好的医改工作社会环境


猜你喜欢


做细而微的“城市园丁”,党工委书记张伟麟说要让古美留下“不厌看”的家园情怀


全覆盖!古美这回动真格了,要建设社区“大花园”


实事给实惠!这张“清单”让古美老百姓的“急难愁”不再愁


4月最受闵行人欢迎的这首歌,醒了耳朵暖了心,实在是不推送不行!


闵行正在招聘252名卫生专技人员,符合条件的可申请事业编制和人才公寓哦!


家中有娃要读小学的家长注意啦,本周六起这件事记得一定要做!


(本期编辑 毛海萍 张熠楠 于丽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