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干货│这个闵行妈妈的孩子突然跑去美国读小学,真实原因都在她这篇美国小学教育考察笔记里了

2017-08-26 报道比报纸更精彩 闵行报社



闵行报记者 崔松鸽  特约撰稿 罗争鸣丨文并图

符合要求几分钟即可入学,语文课每个人的教材都不一样,书包里多是球鞋外套课本罕见,考试没分数只有评语,一节体育课一个多小时……若说美国小学生很会玩,图书馆里能闻着奶香味找到还在满地爬的婴儿;看似没有繁重的学业压力,但美国人对教育的重视其实也是绷紧了神经;公共服务场所看不到几个人,高效的管理和信息化能力维持着各类机构的有序运转……今年七八月间,记者利用赴美探亲的机会对美国小学教育做了蜻蜓点水式的观察,其中不少令人印象深刻,开学前夕,跟关心教育的各位亲们分享。



我们是谁?

虎爸豹妈!

最近忙伐?

开心色特!

为撒为撒?

娃-要-开-学-啦!


入学:背后有双“看不见的手”


美国公办中小学的管理按照学区划分,结构功能上类似我们的集团化或区域化办学,管理上相当于我们的各级教育局或教委。以美国中北部威斯康辛州(Wisconsin)首府麦迪逊市的Van Hise Elementary School(VHE)为例,它属于Madison Metropolitan School District(MMSD)(麦迪逊大都市学校管辖区)。


官网显示MMSD统辖32所小学、12所初中、7所高中,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主页。学校官网在学区的统一架构下各自运作,提供日常教学的各种资讯,包括本校学生构成、学区排名等。VHE在这些小学中排名第二,属于当地典型的中产阶层的一所小学。


学生家长自己组织的活动频繁,图为多元文化之夜


学生入学相当简单没有户籍问题,只需住在这个学区的一纸证明,如租房协议、电费账单等,不管你是否美国人,一视同仁。一旦入学就有非常精细的管理。注册要登陆学区网站,填写很多表格,但这些表格也体现出作为一个教育机构精密细致的运作方式和对学生、家长权益的尊重。比如学生监护人的详细信息、紧急联系人的电话等,还有这样几个问题也很暖心:是否申请减免学杂费?允许在互联网上刊登你孩子的作品吗?允许在免疫注册中心存储你孩子的健康记录吗?出于科研目的允许孩子参加并分享你的信息吗?……


小学教室像幼儿园的教室,更像个小型图书馆


美国是多种族移民国家,孩子上学时的穿着如何避免有歧视性的标志等,也有细致规定。注册后,每个学生即可获取正式学号和家长缴纳午餐费及查询学习情况的用户名和密码,以及资源庞大的小学图书馆的用户名、密码。


学校体育馆一角


整个学区统一管理教学进度、制度执行,从这个意义上说可视为典型的学区化教育。从注册到开学后经常收到学区的各种信息,能感觉到管理者或者服务者的无处不在,如每逢放假或周五提前放学、因天气原因停课等,学区都会发来短信提醒或电邮通知。


走廊里讲话,声音要控制在1级


课程:体系重视社会实践


VHE以前威斯康星大学校长Van Hise命名,其全名为Charles Richard Van Hise(查尔斯·范海斯)(1857—1918),著名地质学家。1903年至1918年期间任威大校长,他是这所大学迅速发展扩张时期的重要领导者,也是著名的“威斯康辛理念”的提出者,即大学要为社会发展、区域经济服务。相应地,课程体系也体现出重视实践的理念。


Charles Richard Van Hise,第10任威大校长


以二年级为例,课程主要有文学(literacy)、数学、科学、体育、艺术、社会学(social study),还有各种因地制宜的课外教学(field trip)。课程设置没有主次概念,科学和社会学占很大比重。社会学课几乎每天一节,通过各种方式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教学生学会如何彼此尊重如何遵守社会规范


在学校里,老师对学生很少大声呵斥,似乎每天都笑容满面,叫学生昵称,满嘴“甜心(honey)、宝贝(sweet)”。但这不意味着放纵学生,教室、走廊、校园里到处都是反校园霸陵的漫画、标语,学生行为有明确分级,达到侵犯和暴力级别,会有相应的法律介入。


学生自己制作的反对校园欺凌的海报


还有一门科学,类似国内的自然课,也占很大比重,也孩子们喜欢的课程之一;课外教学(field trip)也相当频繁。有一次组织参观地图馆,让孩子们了解地图是怎么制作出来的,至今小朋友提起来还兴致勃勃、印象深刻。相反,国内小学的语、数、英,对绝大多数老师、学生、家长来说,是心目中的“圣经”,补课也往往聚焦主要的“主课”。


期末的冰淇淋大餐,由社会赞助


重视实践、注重动手能力培养的理念一直贯穿到大学。在威大材料工程学院做研究的喻萍研究员告诉记者,她跟导师合作的项目暑假期间找了几位美国大学生协助做实验,“做得非常到位,相较亚洲学生,动手能力和精细化更胜一筹”;曾在美、俄两国任教长达26年之久的对外英语老师Gary也说,中美两国学生在他看来“美国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活跃度和理解力似乎更明显些,中国学生在专注度和记忆力方面更胜一筹”。这种一切为了升学的功利化教学,从长远来看,似乎并不利于一个人的成长。


考试:没有分数只有评价


MMSD的小学生学期结束看不到自己的成绩单,有些测试也不一定在期末。期末各科考核不以单一分数体现,而是由综合评级和老师的具体评价构成。综合评级分四个等级


EX(Exceeding)、M(Meet)、DV(Developing)、EEmerging)。


(点开大图看得更清)

二年级成绩册样张。学校使用英语和西班牙语,不同语言背景的学生,不同考核标准


很难找到与此确切含义相对应的中文,“优、良、中、可、差”都是一种静态描述,而所谓的EX、M、DV、E描述的是该生这个学期结束时能达到的动态水平,且表达得相当含蓄,如最低的E级的解释是:Student begins to show initial understanding of grade-level expectation for the end of the year,即学年结束前您孩子对同级课程体现出了初步的潜在的理解能力。字里行间显示,评价者在避免使用任何负面词汇


这样的成绩通报每学期家长可收到两次。暑假期间,没有达到学期要求的学生,学校会集中起来进行免费补课(summer school),MMSD成员学校欧森小学(Olson Elementary School)校长克里斯蒂娜(Christina)介绍,不论你来自哪个城市、哪个国家、什么身份,符合条件的都可以参加,学区提供免费早餐和午餐


summer school一年级课堂


当然这个标准并非一成不变,到了中学就成了ABCDEF,在密歇根大学城某私立中学教中文的李老师解释,美国教育对低龄儿童的学习评价是描述性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对学生的成绩逐渐量化,到了中学,会采用全美通用的分数评价标准(GRADING SCALE),3分一个档次


对于这样的评价标准,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布鲁明顿分校工作、从事教育技术相关工作的郭旻天认为,设备器材硬件方面,中国走在前列,需要改进或提升的或许还是教育机制,纯知识教育的问题占用了学生太多时间,不是每个学生都需要这样,在评价标准上也应该灵活自由些,同时他坦陈,教育资源、教师数量和学生基数也不得不考虑。


读书:阅读,阅读,还是阅读!


MMSD的小学生,书包里没有课本和作业,主要是衣服、球鞋、水杯和一个装课外书的小塑料袋——Bookbag,但他们在培养孩子阅读能力方面下足了功夫,一般小学都有自己的图书馆,还有丰富的线上资源。平时每天早会(morning meeting)后,都有一位老师到教室朗读一本书,学生围坐在地毯上聆听,听完一起讨论。教室不只有桌椅和黑板,布置得更像家里的客厅,除了课桌椅,还有洗手池、电话、书架、电视、电脑、投影仪,教室前面一般铺地毯,有些活动就围坐在地毯上举行。



教室一角,洗手池上方是削铅笔的机器


学期初老师会对每个孩子的阅读能力进行测试,然后根据阅读能力分级,每天背包里的小塑料袋装的就是孩子相应级别的读物。学校没有家庭作业,但老师鼓励回家后阅读,尤其背回去的分级读本,读完做两件事:复述总结。通过这两个阅读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并扩大词汇量。


为了鼓励阅读,老师们想出了不少激励措施,如每月阅读达到一定时间便可得到一张免费午餐券,拿着这张券可在指定餐厅选择一份免费儿童套餐,这也是社会对教育赞助的一种方式。餐券上有句俏皮话“FEED THE READ”大意是“阅读有饭吃”。七八岁的小孩能通过读书自食其力一次还是很开心,更重要的是有助于阅读习惯从小潜移默化地根植于内心。


免费午餐券


在指定餐馆用feed the read券兑换的免费套餐


美国小学有一个全国性的读书日——苏斯博士(Dr.Seuss)节。苏斯博士(1904-1991)是美国家喻户晓的儿童文学作家,一生创作了40多种图画书,销售量达2亿册,有几十种译本,世界最重要的儿童文学大奖更是从来没有缺过他的名字。美国小学的读书节以这样一位儿童文学家的名字作为纪念。这天孩子们要打扮成苏斯博士作品中的各种角色上学,读书主题也围绕着他的作品展开。相较于喊几句口号、贴几个标语,这种活动似乎更能激活学生读书的热情


美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Dr.Seuss


除了学校重视阅读,社会还有庞大的图书馆系统。有140年历史的麦迪逊公共图书馆每年服务200万人,为不同年龄段的人提供强大的文献资源。图书馆里各种读书会层出不穷。



一个暑期读书俱乐部在申明俱乐部宗旨时说:本俱乐部不仅是娱乐,一个夏天的阅读对学生发展至关重要。类似“Reader is leader”的宣传语经常可见。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妈妈手里牵着一个、怀里抱着一个,还有一个在书架间蹒跚学步,有时能闻到奶香味——图书馆里配有哺乳室。


还抱在手里的就出来读书啦


美国人对读书重视,相应地,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地位似乎也更高些,据说中小学的教辅是由图书馆的人而不是教育部审核的,对多媒体素材的审查也一样,严格遵守分级制,必要时报备。


美国人花了大量时间对儿童阅读进行分级


打印、复印、扫描、查询、借书等自助设备,节省不少人力时间


体育:不运动你就OUT了!


跟国内教育相比,美国小学另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运动多,上海小学一节体育课通常是35分钟,欧森小学暑期班的一节体育课,前后有1小时23分钟。记者获准观摩一节体育课,20多个学生,两名体育老师,先是热身运动,老师说出8种食物名字,学生两两结对,根据口令做出三明治、比萨、冰激凌等模仿动作。


老师说出“皮萨”,结对的两个学生要马上倒地围成一个圈


圆球是硬的,一般人还真难站上去


看似热闹,其实包含着反应、合作和肢体活动的各种训练。正式运动项目大概十来个:翻跟斗、滚绣球、爬绳索、侧滚翻、攀岩……每个孩子“上天入地”忙得不亦乐乎。这种体育课只是其中一种,但完全颠覆了我们对传统体育课的认识。体育课不仅仅各项球类、田径运动,还是协助、救援、求生等各种训练的综合。


上节体育课跟举办奥运会似的,下课后家长帮着老师整理体育器材


暑期班上课早上8点到12点15结束,学生们排队出来第一件事不是吃饭,而是先出去操场上运动20分钟。运动也不是简单跑跑跳跳,操场上各种器材,滑梯是基本配置。体育课在这里绝对是重头戏,从学校高大上的体育馆就能看出来。VHE小学校舍外观普通,只有一层,但地下一层有个相当专业的体育馆,设备一应俱全,非常先进。孩子们的体育课有滑轮、攀岩、田径、球类等。


VHE校舍外表普通,内设各种完备


学期期末,体育课单独评价,体育老师针对学生的每个项目做详细评估,包括课堂上的合作态度。在这里,体育好的学生很受青睐,如果再加上“学霸”的头衔,那真是战无不胜。除了学校体育,由学区主办的课外辅导(after school)也有体育训练。社区体育项目俱乐部也招收学生,在麦迪逊,滑冰、冰球都很流行。


冬季漫长,冰球是当地孩子喜爱的运动


社区公园提供适合各年龄段的运动场所


体育不仅是课程,更是风尚,也有丰富的社会资源作支撑。记者居住的公寓正好临近社区公园,一个没有围墙的公共绿地,大片草坪上林立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大树。


课后撒欢的开放式社区公园一角 


公园内有秋千、跷跷板、攀援器材等,附近中小学的孩子放学后从林中小径穿过直奔大草坪,三五成群,玩到六七点,筋疲力尽了才由父母带回家吃饭。儿童运动场地上,剪碎的胶皮碎片铺了厚厚一层,摔下来不会轻易受伤。不少访问学者的孩子,在国内白白净净,过来半年不到,无论男孩女孩,都晒得黝黑黝黑。


社区公园配备慢行步道、自行车道、滑梯、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排球场等


几乎每个公寓都会配备免费泳池 


社区公园里还有慢行步道、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排球场等,没有门票也无需预约,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场所。来自中国台湾的李女士在这里生活了20多年,她说并非每个社区都有这么丰富的运动场所和设施,但公寓里健身设施的配置却相当完备,如希伊博根(SHEBOYGAN)周边的公寓,即便是普通租住者,也能享受到每幢公寓配备的免费游泳池


教育:不约而同进入分众时代


美国是“儿童的天堂”,这个论调大家并不陌生,近年来到美国留学的人呈低龄化趋势,各类外语特色中学成为“输出管道”或“培养摇篮”,那么我们究竟在羡慕美国什么呢?


镶嵌在社区里的图书馆,9馆联网,在任何一家都可以还书


最近在广为传抄的一篇文章《你们羡慕的美国教育,到底是哪一种?》中提到,由于应试教育实在令人深恶痛绝,很多中国家长羡慕美式教育,似乎在那种教育中学生的个性就能得到充分解放、充满创造性;不过也有更了解情况的人指出,美国的基础教育水平很差,比如美国学生的数学能力就是个笑话,还是中国式的严格比较好。


MMSD成员欧森小学(Olson Elementary School)操场上各种运动设备


作者万维钢是科罗拉多大学的教授,他认为两种印象都是盲人摸象。在书中他提到,美国是个有严重阶层区分的国家,各社区按房价自然分开,公立中小学的经费主要由所在学区的房产税而来,意味着富人区更有钱,可以请更好的老师设备,有更高的教学水平,学生其实是在跟自己同阶层的人一起上学。


麦迪逊公共图书馆报刊杂志阅览区,每个座椅下面都有至少两个电源插头


他进而提到,衡量一个地区的教学水平,往往会先给你看学校学生的组成和比例,记者查询MMSD的2016-2017战略框架年度报告( Annual Report on the Strategic Framework),其中提到学生在阅读和数学能力方面的进步幅度时,也是先将不同种族和身份的人做了区分——白人进步最明显,亚裔学生次之,非洲裔居后。


欧森小学教学楼好几个大门,但都紧锁,上写“持枪者禁止入内”。这在我们国家几乎不可想象


美国中小学的体制和大学不一样,完全不同轨”,郭旻天表示,中小学是每个人都要上的,大学带有精英色彩,但现在中小学的差异化也越来越明显,“我们镇上就有小学因为得过一次C还是D结果声誉扫地,那个学区的房子都不吸引人了”。这点在国内的一些城市异曲同工,“如果一直得A,学区房价格就蹭蹭往上升”。


据称,学生能力值由州政府评估,然后规划能力增长目标,如原来五年级平均为C,若干年后要达到B,那么每年都有一个小目标,即年增长率。连续两年没有达到增长率的学校会被打上“需要改进”的标签,其在册学生可要求转学;连续三年达不到,则需要给后进生免费辅导加课;连续四年就要被整顿,全校老师和课程“大换血”;连续五年则学校会被察看;若第六年仍无起色就会撤销该校,将其教育资源并入其他学校。


对学生来说,更重要的学习可能是在课堂之外


“中国学生升学压力大,美国孩子没那么大的压力,学业功课也没那么重,这点儿可能我们的中国学生都比较羡慕,但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中国的基础教育确实比较扎实。"Gary如此表示。

每个“熊孩子”都是

家里的“希望工程”

看完后您有何感想

欢迎留言与小编交流



猜你喜欢


最新!庞峻当选闵行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倪耀明当选闵行区人民政府区长


叶辛、乔榛、黄豆豆……名人眼中的莘庄什么样?点这条就知道了!


拍身份证终于有了更多选择!闵行这13家照相馆被授权拍摄身份证照片


注意!政府工作报告正在播出“速度与温度”大片!“5幕剧”带你读懂闵行


我喜欢闵行的理由:生态、宜居,还有她满城书香


区政法系统“十佳业务标兵”“十佳办案能手”获表彰!快来看看有你认识的不?


(本期编辑 崔松鸽 袁玮 陈春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