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北极旅行,是怎样一种体验? | 闵行美女归来,有话说
特约撰稿 张丽 摄影 徐征泽 王振轩
北极的动、植物
“当我看到北极动、植物的时候,当我踩过深度可没过膝盖的积雪的时候,当我看到天堂般的美景的时候……我就知道,这次旅行,来对了。”
写下这些文字的,是张丽。10月3日,她从闵行出发,独自一人参团来到地球最北端,体验了为期11天“说走就走”的旅行,感受北极不一样的风土人情。
11天的旅行,没有手机信号,没有网络,也没有朋友圈,张丽的同事告诉记者,在北极,船上所有的水都要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所以为了节约用水,也为了这次旅行,她狠心剪去了一头飘逸的长发。
值不值得?张丽说,这更像是一场心灵的修行,让她重新审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11天值得永久珍藏。
以下为现场实拍,难得一见,请睁大眼睛
峡湾巡游第四天,早上登陆Jytte港,那天还拍摄到了佛光
峡湾巡游中,海面已经开始结冰,探险队员说,这一片片的海冰被称为pancakeice(饼状冰)
“北极回来了?”最近朋友们都会以这句话和我打招呼。这个被视作“壮举”的北极帆船航行,是时候该记录点“探险故事”和大家一同分享。
因没有太多时间做攻略,一般不会选择自由行,此次旅行计划,只是在合适的时间找到了合适的目的地和合适的行程,因此“草率”地决定一人参团走北极,只是在行前沟通会上大概了解了行程安排和旅行须知。
古希腊人将北极称为Arctic,意为“熊站在头顶的地方”。北极地区是指北纬66度34分(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包括极区北冰洋、边缘陆地海岸带及岛屿、北极苔原和最外侧的泰加林地带。行程说明中有注明,此次行程中主要的11天航行纬度是在北纬61度至65度之间。严格意义上讲,我们此次只是在北极圈附近的探索旅行。
巡游第三天,早上登陆丹麦岛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05186dn5br&width=500&height=375&auto=0
穿上雪地靴,在厚厚积雪的雪地徒步更轻松
上海出发,10小时飞抵芬兰赫尔辛基,转机3小时25分到冰岛雷克雅未克,再包机1小时50分到格陵兰岛NerleritInaat,终于登上了由上世纪拖网渔船改装的三纵帆航海帆船——伦勃朗号,进行为期11天的格陵兰岛探索。
90多岁的“老奶奶”级帆船,但无论哪个角度哪个时间段都能拍出她婀娜的姿态
船虽小,但设施齐全,装备先进。紧凑的舱房,简单却能满足基本需求;餐厅区域面积比较大,能容纳所有团友同时用餐,24小时提供热水、咖啡、饼干点心的餐厅是团友们空余时喝茶聊天、看书、听讲座、分享照片的好空间。
船探险队员和船员来自不同的国家,每天船上用英语进行广播,随团顾问会用中文翻译,告知团友每天的天气、航程安排、看到动物的情况等,每天的活动行程都很满。极地帆船较之邮轮的优势在于:可行进于峡湾,每天有机会乘坐登陆艇登陆,探索极地自然环境,近距离观赏冰川和拍摄野生动植物。
巡游第五天,终于盼来了下雪天,一大早,所有团员兴奋地跑到甲板上拍雪景
航程主要是在格陵兰岛东海岸的ScoresbySund峡湾巡游探索。10月的北极地区属于秋季,即将入冬,峡湾内海面的冰层已慢慢形成,气温约在0度到零下5度。登船后,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了解帆船结构、安全通道,并参加一系列的演习:救生演习、火警演习,甚至弃船都要认真学习并参加。
弃船演习
演习开始,严肃的气氛顿时充满整座帆船。快速回舱房,穿上冲锋衣裤,登陆靴,取救生衣,到甲板集合……团友们个个训练有素的样子,动作精准迅速,准时到达甲板。旅行总会有许多的不确定性,但前提一定是安全有保障,只有每一位团友都参与其中,遵守规则,才能确保整个行程的安全圆满。
荷兰籍资深探险队员Jan(扬),每次登陆,都带着望远镜,背着枪,走在队伍最前
随船有两名资深探险队员,负责每天的登陆计划和向导,每天晚餐后的北极知识讲座也是由他们负责。探险队长荷兰人Jan Belgens(音“扬”),非常敬业,标志性的动作就是手持高倍望远镜,东寻西看,不停地找熊和海洋动物。
峡湾第三天下午,帆船在满是海冰和浮冰的海面上慢慢行驶,向着下一个目的地航行,海面平静,阳光洒在海冰上泛着金色的光,蓝天碧海把大大小小的浮冰映衬得幽蓝幽蓝的,我们一群人在餐厅里一边听着帆船破冰的碎裂声,一边喝着咖啡聊着天、分享照片。
团友用大长焦抢拍到的北极熊
突然,扬冲进来“Ice……”,“船要撞上浮冰了?”我脑海里第一个冒出的竟然是这个猜测。一群人毫不犹豫地跟着扬冲到甲板上,我楞了5秒钟,已经落在队伍最后了。出舱门,顺着大家的指向和低声轻呼,看到远远的一块浮冰上,一头萌萌的北极熊正端坐在那,高冷地看着远处的我们,然后一个优雅地转身,潜入水中,轻盈从容,往远处游去。团友中有相机不离手的摄影爱好者,拍到了清晰的照片,也分享给了所有团友。
探险队员拿出他的相机已经来不及拍到北极熊的正面了
第二次看到的北极熊,它的命运就比较惨了。我们是今年最后一批登陆因纽特人小镇的游客,在登陆前就得知最近一个月有一头北极熊一直在小镇周边,给小镇居民造成了一定困扰,等我们游览好小镇,中午回船后,扬也一直在用望远镜观察和寻找着周边的动物。
他发现一头北极熊爬上了小镇岸边,被当地人射杀后再用火焚烧。北极熊是保护动物,除非不得已,不能射杀它。为了不让任何人获取北极熊的皮毛或身体组织而获利,焚烧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事后还要写一份复杂的报告给相关组织。
(我是来凑数的)
北极熊身形庞大,但奔跑跳跃敏捷,它食量大,四五天就要吃掉一头海豹。一旦进入紧急状态,北极熊可以立即惊醒,立即转入应变的战斗姿态。它的两只前掌挥舞起来,一巴掌即可将对手置于死地。
可以说,在北极的任何一个区域都有可能遇到北极熊,正因如此,每次登陆也不是简单的事情,要遵守规则,探险队长和副队长都依法配枪,持枪上岸,分别在队伍头尾,游客必须走在队伍中间,如果遇到北极熊,一定要听从探险队长指挥,绝不能靠近或摄影摄像,必须快速冷静撤离,避免同北极熊对峙。
上船下船都有很多规定动作和规则需要遵守。比如,登陆一定要穿防水冲锋衣、冲锋裤、登陆靴,要穿好救生背心,出舱门,挂着的游客名册上,在自己的名字后标注“上岸”,回船第一件事就是清洗登陆靴、登山杖、三脚架等,同样要记得自己名字后标注成“回船”,防止忙中出错把游客留在岛上无人区。
每次登陆有很多程序,上下帆船、上下橡皮艇都有标准动作
简单的动作,很容易忘记,还闹了些小笑话。有好心团友帮已经回船的同伴把“回船”标记又移到“上岸”。有团友在清洗好登陆靴后直冲自己的房间或餐厅,忘记了移动标记。如果没有团友提醒,我也可能忘记一两次。还好我们是30人不到的小团,不至于点不清人数,团友之间也很快熟悉,大家会互相关照关心。
每天有拍不完的景,我拍朝霞时,随团顾问Jerry Xu按下了快门
船上第二天,正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思乡的情怀和氛围总要营造一下。晚餐,团友们纷纷拿出从国内带来的各式月饼,一起分享品尝,讨论着在国内过中秋必不可少的美食。随团领队不经意的一转头,看到舷窗外一轮明月已挂在天空,团友们赶紧拿起相机或手机,走上甲板,欣赏并拍摄起来,不久天空呈现一束束淡淡的绿色的云彩——是北极光!
城市里拍到的北极光
船已经在朝着下一个目的地行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团友们有三脚架的架起三脚架,没有的只能屏住呼吸,徒手拍摄。像我,相机没电了,没来得及充,只能拿着手机,搁在船栏杆上,除了对抗船行的晃悠,还要抵住风吹过来的力量,尽量稳住手机,好不容易拍到几张还不错的照片。
峡湾中最大的一个看点就是“浮冰坟墓”,听上去阴森恐怖的名字,却有着天堂般的美景。乘坐橡皮艇在穿梭在巨大的浮冰王国中,与巨型浮冰近距离接触,感受壮观的气势,近距离欣赏和拍摄这些白色纯洁、透着幽蓝色、纹理线条优美、造型各异的巨型浮冰是此行中最精彩难忘的地方。
浮冰坟墓的巨大浮冰,橡皮艇只能停在浮冰高度以外的区域
之所以叫“浮冰坟墓”,是因为这边是水道峡湾的尽头,水深变浅,而其上游有格陵兰岛第二大冰川,所有断裂的大片浮冰漂到这里就搁浅聚集,也就是被“困死”在了这里,所以这里大部分浮冰都是接地的。
大自然有如鬼斧神工,巨大的浮冰有的像大型体育馆、有的像滑雪场、有的像巨大的奶油;有的浮冰表面如丝绒,泛着高贵的白光;有的像嵌着一条长长蓝丝带,从顶部一直飘下来,这是浮冰表面融化形成的融水通道;有的接近水面呈现一层层似倒着的台阶,这是浮冰慢慢融化,整体变轻,一点一点浮上来留下的水波冲刷纹。
冰雪在阳光的照射下,融出不同的状态
峡湾内风平浪静,水面像一面大镜子,远远的就看到巨大浮冰水中的倒影。橡皮艇慢慢接近浮冰,可以看到水下的浮冰部分,都说冰山一角,冰山露在水面上的部分只占到整体的1/10而已,更多的部分都在水下。另一艘橡皮艇上的团友帮我们与浮冰合影,可以看到人类在如此大的自然环境中是多么的渺小。资深海员团友提前做充足的功课,一直在测我们海上巡游的纬度,记录到的最高纬度是北纬71度18分,原来,我们真的巡游到了北极地区。
中秋赏月不能错过,随团顾问Jerry Xu拍摄的满月与冰山
峡湾巡游最后一站登陆的是一个因纽特人小镇,一个仅有三四百人居住的小岛。此处也是北极地区旅行的必到之处,每年到访小镇的游客也就在1000人左右,我们是今年到访小镇的最后一批游客,接下来半年多的时间里,海面冰封,再也没有船只进入该区域,镇上的补给也要到第二年的5月份,随着夏天的到来,海冰融化,海面通航,才能有一个个集装箱送进来。
来到因纽特人小镇,孩子们友好地欢迎本年度最后一批登陆小镇的游客
登陆那天大雪纷飞,地上积雪至少有30厘米厚,深度可没过膝盖,还好路面的积雪都被清理过。每家每户的雪橇犬看到游客登陆,个个高兴得又叫又跳,摇着尾巴围着我们前呼后拥,这里雪橇犬的数量比人还多。
孩子们也都笑着欢迎我们的到来,还主动来跟我们合影。走进游客中心,买了几张明信片,抱着试试的心态,选了一张写上地址寄回上海,没想到11月11日那天,竟收到了那张明信片。下船时带着护照的团友,到镇上邮局去,在护照上盖个海关章的邮戳,我把未寄走的明信片都拿出来,从丹麦派来的警察很友好,帮我们在明信片上把邮戳挨个盖上。
迎着雪花欢快地蹦一蹦
到小镇上简单走一圈,看到每家每户门前都至少有一两个集装箱,他们的生活物资,都要靠外面运进来,一年也没有几班运物资的船进来,所以要尽量囤货。超市里,除了能售卖狩猎的枪支,商品品种丰富,跟我们的超市没什么两样,蔬菜水果、鱼肉虾、日用品几乎都有。探险队长特地关照,为了保证镇上因纽特人的补给,我们游客不要购买超市里的食品,尽量把多一点的食物留给他们。
用心收藏11天的珍贵旅行
11天的自然旅行,值得永久收藏。我们享受了北极地区非常难得的连续四天的大晴天,踩着过膝的积雪在大雪纷飞的山上徒步,感受到了真正的极地味道。因我们本次航程是今年的最后一班,峡湾探索完成后乘客随船一起驶离格陵兰岛,经丹麦海峡到冰岛北部登陆。过丹麦海峡回程也遭遇了不常遇到的大风大浪,把大多数团友们困在舱内床上40多小时。
帆船停在宁静的峡湾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0518cj4hg1&width=500&height=375&auto=0
过丹麦海峡时遇到9级大风(团友毛豆豆摄)
11天的自然旅行,也刷新了我的很多认知。通过两位探险队员的讲座,了解了地球气候形成的原理、极光形成的原理、冰山如何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同时也认识了很多北极动、植物:北极熊、海豹、岩雷鸟、北极燕鸥、渡鸦;石松、五指草、北极棉、北极柳、火草、矮桦、北极熊果……它们都顽强地生存生活着,让北极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和独特的生态。
过丹麦海峡,团友老韩在船上吐得胆汁也出来了,趴在床上画的速写
11天世界尽头的“孤独”旅行,共航行了550海里。这11天,没有手机信号,没有网络,没有朋友圈,这更像是一场心灵的修行,让我重新认识到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如果全球变暖,北极冰层融化,北极熊将丧失休养生息的家园;如果全球变暖加速,海平面快速上升,北极丰富的地貌将被淹没,很多北极的自然历史、文化遗产将永远消失。远在地球另一端的环境破坏,都会影响着整个北极生态系统的改变。地球很脆弱,人类只有保护她,爱护她,她才会回馈人类更多。
猜你喜欢
△双喜临门:闵行4位老师有望获评“正高”,5人入选“上海领军人才”!
△千亿级的“中兴系”携手吴泾打造“科技+时尚”,首家产业园集体签约
(本期编辑 袁玮 崔松鸽 陈春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