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缅怀先人,这些明清时期“闵行籍高官”的故事,你知道吗?
闵行报记者 陈美玲 通讯员 闵纪丨文
清明是踏青的季节,
也是思古怀今的季节。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古往今来,家风先行。
在闵行,就有这么一批先贤, 他们都不以显赫富贵为荣,而是崇德向善、清廉自律,眼里有百姓,心中念家国,事事以身作则,时时三省吾身,留下了传承至今的佳话。
清明,既是清朗明净,也是清正廉明。在这个特殊的节日,区纪监委精选了明清时期闵行名士大家的故事,带大家一起穿越时空,感受他们的真实与纯粹,感悟他们的初心与始终。
爆 料
4月6日出版的《闵行报》,
将用2个整版讲述闵行古贤的家风家训。
敬请关注!!!
蒋性中:“这里哪里有蒋大人”
蒋性中(1396年~1482年),字用和,号检庵,明代莺窦湖(今属吴泾镇)人。
拒绝个人牌坊,倡建尚义之桥
明初,蒋性中的父亲蒋荣一家从浦南迁徙到莺窦湖。明洪武二十九年,蒋性中生于蒋家老宅(位于幸福村东部),自幼端正恭谨,尽管家境时兴时衰,坚持且耕且读。
宣德二年三月,蒋性中31岁赴京参加丁末科会试,殿试时获第三甲第十五名。蒋性中荣登进士榜,朝廷有司按例拨款,要求在莺窦湖畔为其建立牌坊,以资表彰。蒋性中闻讯当即阻止,主张为众亲们建一座石桥。于是,乡人就用御赐建坊的钱财,在莺窦湖上建造了一座石拱桥,跨度十丈,宽八尺许,取名尚义桥,又名莺窦湖桥,俗称环龙桥,乡人习称蒋公桥。
在京城,蒋性中出任兵科给事中,辅助皇帝处理兵机奏章。他清廉耿介,如实上疏,弹劾专权的太监,清理出节阉寺锦衣卫中坐吃闲饭的人员,转为养马的骁勇。
蒋性中又十分低调。一天,他外出办完事,乘船返城时恰逢落潮,船难以前行,便由仆人上岸拉纤,自己头戴斗笠坐在船尾以橹代舵。其他人见其狼狈不堪,百般嘲笑。仆人不由厉声喝道:“撑船的是给事中蒋大人,你们休得蛮横无理!”蒋性中却大声笑道:“他们怎么会被你哄骗呢?这里哪里有蒋大人?”
正统七年,蒋性中把78岁的母亲吴氏接到京城来养老,吴氏随身带来了纺车和织布机,蒋性中便将厅堂改名为“勤织之堂”。为此,皇帝亲赐“勤织勤耕”匾额,好友纷纷赋诗赞美。为官40年,蒋性中年过七旬还在任上,成化四年,才获准回乡。
蒋性中返乡后,建“乐耕堂”自住。一天,上海县知县赶来拜访蒋性中,见蒋府大门紧闭,忙差人寻找。转眼,从田头匆匆赶来一位穿蓑戴笠的老者,开门入内后又将门关紧了。知县不由发呆,待等大门重开,主人束带整齐,笑脸出迎,他方才大悟,刚才那蓑笠者即是蒋老。
又一日 ,江苏巡抚周忱前来拜访,蒋性中设宴招待,可席间只摆出两道主菜。周忱一尝,只觉风味独特,忙问菜名。蒋性中笑答:“金花菜与鹦哥嘴也。”后来,周忱派人向蒋府仆人咨询,方知那只是用当地普普通通的盘歧头与蟛蜞螯烧成的菜。
蒋性中与乡民情同手足,每逢月初,他都会邀集当地8位高年有行谊者相聚在自己家中,作画赋诗,共饮同欢。乡人纷纷前来围观,视为莺窦湖一大盛事,人称“莺湖九老会”。当地敬老怡老风俗随之弘扬,因此历代文人一再赋诗赞颂,后人至今仿效。
徐家:有子孙者必谨于风气之端
徐寿、徐沛、徐三重、徐祯稷,明代青浦县七宝镇(今七宝镇)人。左图为徐寿。
不惜家财耗尽,只为乡人造桥
明正德年间,七宝市镇主要建在蒲汇塘以北区域,乡人盼望建一座跨塘大石桥,将塘北与塘南的街市连成一片。徐寿不惜耗尽家财,与好友张勋一起募资建桥。经数年努力,终于正德十三年把蒲汇塘桥建成。
一日,徐寿妻子杨氏走到横泾竹桥头,正巧看见竹裂桥塌,一老一少跌落河中,幸亏乡人相救,方才脱险。后来,夫妻俩动用积蓄的钱财,独力购石募工,又在蒲汇塘北岸建造了八座石桥。
但他的造桥义举却遭到某些小人的恶意中伤,诬告他以造桥为名骗取钱财。巡按大人过于自负,将徐寿抓捕归案。不过,当巡按达人走过那九座石桥,见桥上都刻有“徐寿同妻杨氏一力建造”的字样,方才明白真伪,立即下令将徐寿释放了。
徐寿次子徐沛,长期独自在家读古书,亦涉猎《内经》,用以诊疾,解救病人。他不应试投身仕途,只想做一个清白正义的普通人。嘉靖二十二年,徐沛生下儿子徐三重。徐寿年已50多岁,在家创立“徐氏义塾”,延请儒士,设帐授学,以课徐氏子孙以及乡里贫寒弟子。
万历五年,徐三重中进士,担任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因徐三重在京当官,徐沛获得封赠保定左卫经历,但他没有以名门自居,依然布袍角巾。知县多次延请徐沛前去参加庆典活动,可是他始终不愿出席,也不想去拜访通融,认为自己只是一个乡间野老。
徐三重办事公平正义,在审案中发现有一豪门作恶杀人之后,竟然以家奴抵偿而脱罪。他决意严查深究,法办真凶。刑部尚书严清赏识徐三重“独持平恕”,让他掌管秘密要案。他追随为官“公廉恤民”严清,时常会与宰相“得盗即斩”的极刑政策相左。3年后,因突然身染疾病,他主动申请退职回乡养病。
徐三重返乡后,用心复兴祖父创办的徐氏义塾,延请馆师,让族中子女和乡邻贫寒子弟能就近读书。万历十三年,他筹资修建七宝教寺,新建教寺山门。
气节正直,品德清廉,是徐三重为人处世的原则。他以孝行善待年迈双亲,以睦邻仁德垂范于世。他又极为重视家庭教育,坚定地传承徐氏家族的门风,对子女的管教极严,郑重其事地立下家训,“持门户,有子孙者,必谨于风气之端”。
徐三重还经常教训戒勉子弟,不得随意借其名义行事。一次,松江知府派人撞开徐家大门,说是前来请教其儿子的仕途安排。徐三重并不领情,当即回绝说:“无使儿曹有幸途于进者。”后来,有人为其弟书写推荐信。徐三重闻之怒形于色,立即追索信函,当场毁之。
徐三重之子徐祯稷,万历二十九年,中进士,出任夔州知守。徐三重在徐祯稷奔赴夔州上任之际,特意撰写《政要二十四条》寄给儿子,作为戒训。万历四十三年,他升任四川按察司副使,任上12年,他始终坚持清廉从政,百姓称赞其施政如清风宜人,雅称其为“徐公风”。
侯峒曾:“吾头尽可断,吾节不可移”
侯峒曾(1591年~1645年),字豫瞻,号广成,谥号忠节,明代紫隄村(今属华漕镇)人。
无惧危难当前,慷慨率众出征
华漕镇的诸翟老镇,明代时称紫隄村。紫隄侯氏东族世代且耕且读,家风严明,英才辈出。侯峒曾的曾祖父侯尧封(1515~1598),官至监察御史,在官场20多年,始终两袖清风。万历十八年,乞老归里,时年74岁。他以身作则,严明家风,时常教诲子女:“不愿尔等为第一流官,但愿尔等作第一流人。”
侯峒曾的父亲侯震旸官居吏部给事中,与龚氏生侯峒曾、侯岷曾、侯岐曾。三个儿子同取秀才,被江苏学使誉为“江南三凤”。天启五年,侯峒曾中进士。崇祯十六年,侯峒曾称病辞官回乡。
顺治二年,清军先后攻克南京、苏州,摧毁南明弘光政权,直逼上海地区。各路消息传到紫隄村,病床上的侯峒曾连夜拟定计策,派人转告住在嘉定县城的儿子侯玄演与侯玄洁,要求兄弟俩速将手书战书张贴城门口,激励嘉定民众,并捐钱犒劳焚船壮士。
闰六月十六日,清军骑兵逼近嘉定城门,侯玄演、侯玄洁激励数十支民间武装出城迎战,结果遭受失败。侯峒曾急忙给嘉定挚友黄淳耀写信,请其从戎应战,挽救败局。闰六月廿二日清晨,侯峒曾率领家人汇集在祖坟墓园,宣誓出征。母亲龚恭人率媳妇们取出所有首饰作为犒军之用。侯峒曾整队出发,奔赴嘉定县城。这一天,嘉定城楼上高矗起了“嘉定恢剿义师”的大旗,守城义兵有十万之众,侯峒曾与黄淳耀被公推为义师首领。
侯峒曾亲自把守首县城东门和北门,侯玄演和25岁的侯玄洁为左右手。酷暑之中,侯氏父子捐尽资财,置备守城器材,疏通粮草来源,制订防御条约,统管全城军民。
闰六月二十六日,侯峒曾登上城墙,终日不见乡民踪影。回到房中,即取来笔墨致信侯玄汸、侯玄涵,令设法筹款,送嘉定城救急。这封书简,全文323个字,虽仓卒间走笔,但仍行款齐整,被后人保存至今,名《与侄书》,又称《绝缨书》。
面对危局,侯峒曾四处联络,可终日不见可靠信息。七月初一,李成栋率兵用火炮猛烈地轰炸嘉定城的东北角城头。当清兵有半数渡过北门护城河仓桥时,他令城门下安置的“大将军炮”伺机予以反击,清军中顿时乱了阵脚,落水者不计其数。七月初三,清军从太仓来了援兵,大举攻打东门,仍然久攻难破。
七月初四日五更时分,忽降暴风骤雨,嘉定城内积水盈尺。暴雨刚止,清军又发动炮击,大批清兵踩着云梯趁机破城。侯峒曾眼看娘舅家的龚孙玹身受七处重伤,力竭阵亡,怒火中烧,拔剑呐喊:“与城共存亡。”侯玄演和侯玄洁劝说父亲:“你非守土之臣,暂且忍一忍,以图再举。”侯峒曾径直走进侯氏祖祠,恭敬拜辞。而后,大步走向后园的叶池,伴随着一声“吾头尽可断,吾节不可移”,纵身一跃,投水自沉。侯玄演、侯玄洁慨然相抱,同呼:“我等头尽可断,节不可移!”一转身,竟相继投水,慷慨殉难。
施维翰:清廉勤政成官场佳话
施维翰(1622年~1684年),字及甫,号研山,明代上海县十九保施家老宅(今浦江镇北徐村)人。
上奏疏解民困,勇除恶肃纪纲
明天启二年七月,施维翰生于施家老宅。他聪明颖异,读书数行俱下,过目不忘。30岁时,他考中进士,不久出任江西临江府推官。康熙八年六月,调任京畿道监察御史。他正色敢言,克举其职,前后章奏数十上。
施维翰一再直言进谏,强调“考察官吏应作为首要大事,高官、地方镇守主将衰老庸暗的应予参劾;州县对上级的供给、胥吏对老百姓的诛求应加禁止”,还主张整肃文武吏治,严禁横征暴敛。他恳请太皇太后勿谒山陵以节省劳力,还主张国家应当督促农民及时耕种,发展农业。当时,苏州、松江两府赋税过重,百姓不胜负担。为此施维翰一再上疏呈请减除两府浮粮,以减轻民众贫困。
他勇于除恶,先后上疏弹劾偏沅巡抚周召南、福建总督刘斗、浙江巡抚陈秉直。他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巡按陕西、巡视河东盐政,“所至,厘剔奸蠹,整摄纪纲,年资最深,蹇谔最著,海内相望风采,皆以为当代伟人。”
守廉洁作表率,抱病体保海疆
施维翰自身恪守清廉勤政,为了作出表率,在官署中辟地种菜、磨制豆腐自给,传为官场佳话。康熙二十一年,施维翰年满60岁,正想退休时,因浙江总督之位急需有人接任,将他调去出任总督。上任当天,他即审谳“满军鼓噪案”,被前总督墩锁了半年的200余人获得平反。他发现驻防在当地的满军每夜忙于外出缉盗,难免因民族矛盾而生事扰民,便规定满军入夜必收营,缉盗之事改由汉族绿旗兵负责。康熙皇帝得知后,赞赏此举,规定各省仿效。
这一年,施维翰回乡操办父母丧事,闻听有福建来沪商船与本地乡民之间发生械斗,便带领数名兵勇,连夜赶到黄浦江滨,竖起高竿挂一只空木桶,如秋刑杀头示众状,告诫双方:“你们强横不法,本应尽数杀灭,现在从宽处置,把首恶处决掉,余人不问。”双方见状,轰然散走,终于免除了一场大祸。
衢州地接江西、福建,为濒海重地。为确保地方安宁,施维翰决定移驻衢州。因当地官署设施已毁,他苦心筹划重建,以至积劳成疾。康熙二十二年十二月,施维翰病情尚未好转,又被调往福建担任总督。他抱病坚持巡视海疆,赶至福建最北端的浦城县视察。病倒在床后,还亲自批阅文书,持续接见下属。结果,他到任不满4个月,即病逝于官署内,年仅63岁。
细数闵行历史,这样的先贤还有很多,他们的故事就像春风化雨一样滋养着这片土地。
如今,尽管时过境迁,他们的家风家训,他们的为官为人,依然是入时入流的典范,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闵行明清时期名士家风故事选
明代上海县曹行(今梅陇镇)人。弘治九年中进士,授福建沙县知县,清正为民。调任监察御使时,民众号泣攀留,累日不去。正德年初,秉公上疏,得罪太监刘瑾奸党,遭诬下狱。正德五年八月,平反后起用任广西按察司佥事,而曹闵认定“一瑾去,而众瑾尚存”,遂引退辞职。返乡后,笃实恬静,整十年足迹不入城市。
明代陈行乡蔡家老宅(今浦锦街道郁宋村)人。万历年初,出任贵州省思州知府,见山城汲水艰难,即组织凿井,百姓称之蔡公井。晚年归乡后,生活极为俭朴,只存四亩农田自耕,有时竟无米下锅,就种了半亩黄花菜,采来充饥,衣衫陈旧了仍不丢弃。府县官员慕其名望赶来慰问,可他却往访不见,馈赠不受。
明代鲁汇叶家行(今浦江镇正义村五组)人。永乐年间,因治水有功,被提升为杭州府钱塘县知县。当地徭役繁重,他上任后,修订役法,规定按人口服役。徭役均衡后,不出数月,社会安定了,百姓称其“钱塘一叶清”。浙江按察使周新官风严峻,微服前去查看,见叶家清贫如洗,只在竹箱内发现一包太湖银鱼干。
明代七宝镇人。嘉靖二十三年考中进士,官至按察司副使,为官清正。父亲王良玉获封赠工部员外郎,一天应邀赴宴,却不见纱帽圆领官服。父亲说:“老人何必以儿子辈为轻重?还是朴野些好。”王会未满四十岁即辞官归乡,长期乐于疏财仗义,造福乡里,卓有博雅风度。
明代上海县十六保闵行(今江川路街道)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官至湖广右布政使,颇有作为。在福建任职期间,撰《古今廉鉴》八卷,记载自春秋季文子至明杨继盛等以清操传于世者,万历六年(1578)所撰《自序》,三年后刊刻本。《古今廉鉴》被收入《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
曾任陕西布政司参议。归乡后,王圻“筑室淞江之滨”(今华漕镇杨家巷村庄家泾一带),建梅花源,隐居著述,对子孙立下《蒙训》:“不可迫于衣食,为市井衙门之事。” 纂辑著述达20多种,800余卷。与儿子王思义(字允明)联手撰写《三才图会》108卷,为传世名著。
清代上海县虹桥人。乾隆十八年中举人,受上海道台翁藻(字荻州)器重,聘进家塾训子。乾隆二十八年,中进士。等待朝廷选用期间,到紫隄村明志堂开馆授徒,并编写《述训编》、《劝学九条》等,细述父训,以示子孙,广为流传至今。出任浙江金华府浦江知县期间,兴废补敝,政声卓然。
陈行镇(今属浦锦街道)人,是秦裕伯后裔。坚持“独善其身,兼济天下”,尽心护乡图强,致力于地方改革,在修路铺桥、兴修水利、社会治安诸方面取得成效。从事教育四十余年,创设三林书院,倡办义塾。博学能文,殚心书史,重于求实,人称“浦东大师”。
闸港里秦宅(今浦江镇汇东村)人,是秦裕伯后裔。40岁时,投资创建永兴窑厂制造砖瓦,集资营运精白米粉,讲究信用,确立了名望。联合好友设立总善公所,清理地方公产,革除腐败。办事公正,乡曲争论必力为排解,评判曲直必当事理,有人酬谢坚决拒收,有人留下财物而走,他必追上去严词相告,因此令人敬畏。
马桥镇俞塘人,近代民主革命家。六十岁辞官职,回家乡自筹资金创办俞塘民众教育馆,进行近20年的探索,为建设乡村新生活提供历史样板。年近80岁,身为“总统府资政”仍天天奔走在乡村小道上,自带粽子当饭粮,督导“全民扫盲”工作,乡人无不为之感动。
马桥荷巷桥人。宣统元年,奉命出使朝鲜。任驻仁川副领事,时达18年。1918年,效法北宋名士范仲淹行善壮举,在家乡建造“金氏义庄”,供族人公享,“续购良田数顷,足成千亩”捐作义田,接济贫困无依的族人。
颛桥镇人。不畏势利,耿直敢言,凡有利公众之事,为人之所不敢为,在创办社会教育事业中,功绩卓著。食不择精细,居不嫌陋室,乡人称其“东西南北一双脚,春夏秋冬两件衣”,“怪人脾气”享誉江南。
(部分资料来源:张乃清《上海闵行本土文化研究·春申潮》《上海乡坤》等著作)
猜你喜欢
△台湾+四川美食,夜场免票……锦江乐园Yeah市要“承包”你7个月夜宵
△这些“网红”商业综合体,大家都爱去,TA吸引你的秘诀你造吗?
△一项实行了近40年的收费制度,昨在闵行取消了,改为.....
(本期编辑 方雨斌 李成东 汪秋倩 张金月 谢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