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换个角度看闵行,这群大学生在“四大金刚”发现了不少鲜为人知的“秘密”
今年夏天,有这样一群年轻人在闵行的街头支起了摄像机,反复拍摄、精益求精只为理想的镜头,他们走进非遗工作室、“四大金刚”厂区、光川饮食店......这群年轻人用不同的方式和将闵行人的故事以及他们鲜为人知的心路历程真情实感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闵行区融媒体中心与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联手合作,为上大新传的学生们提供夏季采风实践活动的新闻选题,共同培养学生的新闻敏感,通过采写图文报道、制作小视频,进行新闻采写编评的基础能力训练,以及新媒体、融合媒体一并发稿的实践训练。
乐璟、张雨洁小组选择了江川路街道的“四大金刚”采风方案,将新闻内容锁定在上重厂的员工身上,一番讨论之后,从“工匠精神”、“工作精神的传承”、“工人生活聚焦”三个方案之中决定以“工作精神的传承”作为此次作品的主旨——
两代上重人
上重厂坐落于老闵行的西面,作为曾经的闵行“四大金刚”之一,于祖辈而言它是中国重工业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于父辈而言它的变化随时牵动着生活的节奏,但是这位曾经的重工业巨人在现在多数年轻人心中仅存有一些模糊的印象,它背后蕴含着的工人文化早也消散无踪。可就是这样偏僻的地理位置,陈旧的工作环境,走近它却仍然能感受到不断迸发的活力和生机,那遥远的、专属于上重厂的声音,也穿越了时空,悠悠传来。
No.1
工友情谊 甘苦与共
1976年,18岁的寿志钦离开中学后,带着一份年轻人的好奇与不甘心来到了这里,成为了当时中国千万名普通工人中的一员。寿师傅回忆道,他刚进厂的时候车间里黑烟滚滚,噪音也达到105分贝,而且一作业起来就满是灰尘,根本就没法工作。当时的寿志钦还是个年轻气盛的小伙子,糟糕的工作环境,繁琐、枯燥的工作内容,让他提不起半点兴致,闯祸、挨骂便成了家常便饭。“后来我才意识到,越是不起眼的工作越是要细致。”
有一次,寿志钦正照常地跟在师傅后面进行维修工作,远远地就听到有人喊出事故了。钢筋水泥,行走于一台台“庞然大物”间,稍稍一个不谨慎可能就会引发无可挽回的悲剧,那也是他第一次感到后怕。“那一刻我意识到自己是处于一个集体之中,一旦闯祸犯错,除了自己会挨师傅的骂,更令人害怕的后果是可能会牵连到别的工友,造成危险。再马虎是不行的了,因为你这样害的不仅是自己,还有别人。也正是因为有种种的危险,在每日班前会我们第一强调的就是安全,工作的时候不但保证自己的安全措施,而且也一直会提醒身边的人注意。”工友间的感情、集体的安全,于他们看来比自身的功成名就更值得在意;但与此同时,上重厂未来发展的重担也一直压在他们的肩头。
No.2
工匠之心,代代相承
23岁的朱晨刚刚离开校园一年,脸上还有稚气未退的学生气,穿着工作服的他在回答问题时还有一些羞涩,但当说起工作方面的东西时,朱晨立刻变得滔滔不绝。他现在在热处理室工作,主要是做一些图纸的绘制或者做一些工艺实验,也会跟着师傅去现场看一些工件的进展和进度。工作中的他专注且严谨,对于经手的图纸和实验项目也毫不含糊,“目前就我手上的这一个项目来说,因为里面这个项目涉及的工件特别多,然后我们是第一次做这种工艺,以前没有做过,可能就在全国的话也属于第四种壁厚的,所以挑战性很大。”说起自己刚刚接手的项目,朱晨说,“我们是前前后后做了特别多的工作,做了很多的实验,就是为了去探求这个工艺到底应该怎么做到最好。” “我的师傅李雪在这个过程中给了我很多帮助,让我学到很多东西。”提及厂里沿袭下来的师徒制,朱晨说到自己的师傅李雪,“作为科室主任,工作中他带领着我和其他同事,平常设置一些分配工作。然后他手里的事情是非常多的,他不仅要记住每一个人的工作细节,而且要把所有的东西都要记在脑袋里面,别人的一个问题或者某一个项目到哪个进度都要事无巨细地马上回答出来,这样应该是给我树立一个很好的一个榜样。”在朱晨的记忆中,师傅是位了不起的人物。他刚进厂时面对从书本上转变到现实的工具、器械还感到一丝无措,但是李雪不仅事无巨细地介绍、带他熟悉整个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专业上的不足,而且自己手上、部门里的工作也丝毫不马虎。
资料: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作者:乐璟 张雨洁
编辑:高淑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