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教16年,托普这位老师有“三把刷子”……


上午10点30分,见到张虹霞老师的时候,她正在通电话,微笑着用眼神示意我坐下稍等一下。5分钟后,采访正式开始。短短40分钟的采访时间里,张老师接听了七八个来电。作为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教研室主任,系上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需要张虹霞亲自处理。


这样忙的情况并不是个例,而是张虹霞每一天的工作常态。


接听电话和采访时,张虹霞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温柔。手上的事情虽然繁琐,但她一直是轻声细语、思路清晰。说起自己的性格,张虹霞笑着说:“16年前,我刚来托普的时候,是个‘暴脾气’。”这样的说法,跟眼前的这个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教书育人中,“以心换心”是第一把“刷子”


2006年,初到托普的张虹霞,刚毕业不久。面对繁杂的工作,时有粗心大意、着急冒火的情况。“当时一急之下,还吼过自己的领导‘惊爪爪的又喊我啥子?’当时带我的托普前辈们给我的启发很大。在我出现错误、着急的时候,他们并不是第一时间严厉地批评我,而是很耐心地跟我沟通、指导我。他们的指导方式和平和的态度让我在性格方面渐渐有了转变,也让我切身地感受到了以心换心的力量。”以心换心,便成为张虹霞在育人时要用好的第一把“刷子”。


刚到托普不久,张虹霞就遇到了一个让她印象最深的学生李锐。只要上课铃一响,李锐的头就像听到了“指令”,立刻趴在了桌子上,望向窗外。上课、学习对于李锐来说,好像是身外之事,与自己无关。面对这种情况,张虹霞也并未严厉地训斥和苛责学生。


为了让李锐提起对学习的兴趣,张虹霞试着跟李锐沟通,但沉默寡言的李锐也很少说话。面对这种情况,张虹霞更是对李锐加倍关心。看到李锐冻得红肿的双手,张虹霞买了冻疮药给他,并叮嘱他怎样用药。经过张虹霞一个冬天的“温暖”,李锐在课堂上表现出了积极听课、互动的身影。“他在上我的课的时候不睡觉了,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老师对学生来说谈不上很重要,但是可以做一个点,这个点也许就是他们人生的转折点。”张虹霞说。



再后来的了解中,张虹霞得知李锐从六岁开始就独自生活,没有人关心过他的学习。在李锐的认知里,读书学习并不是重要的事情。后来张虹霞发现,像李锐一样的学生不在少数。


“如果我和他们交换人生的话,我不一定活得比他们好。当一个学生他明显地表示出对学习的抗拒、拒绝进步,那一定是有原因的。让他们热爱学习,就得找到原因,并改变他。”张虹霞就是这样站在学生的角度,从细节入手,去关心、改变学生。以心换心,也成为张虹霞在育人上的“小技巧”,屡试不爽。


专业教学中,“因地制宜”是第二把“刷子”


张虹霞所带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与管理课程,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对计算机的基础操作非常了解。但计算机的更新换代很快,各学校的硬软件设备也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别。一本能够跟学院的教学设备匹配的教材,尤为重要。


国内的计算机的课程书籍并不算少,优秀的教材也很多,但是能找到一本与学院设备步骤相似的教材十分不易。面对这种情况,张虹霞决定根据学院的学生情况,从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出发,自己编写教材。



为了解决学生基础薄弱、上课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错过一些知识点的问题,张虹霞按照“尽详尽实尽细”的原则,把开机”“打开文件夹”“复制粘贴文件夹”等最基础的计算机操作步骤都写到了教材里。“即使学生们在课堂上听漏了一些知识点,他也能够根据教材上的步骤快速跟上老师的节奏。”张虹霞补充道。


“教材是入门奠基的基础工具,既然是学生的入门指引,自然不能允许有错误地存在。”为了确保不出错,张虹霞研究了学院相关专业的所有设备,亲自操作并详细记录每一个操作步骤的结果。教材中每一步她至少要检查10次以上,并梳理整个知识体系搭建起书本的框架,对每一节的知识都反复核实多次。


“许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前期对计算机课程都感到头疼,而我的学生却少了些困扰。”张虹霞笑着说。


引领学生成长,“以赛促学”是第三把“刷子”


“信息技术专业的学习是个枯燥、且需要不断探索的过程,仅仅是熟悉自己学校的设备、学好书上的东西,远远不够。他们还必须走出学校,去比赛,去见识更多的设备、更优秀的师生……”采访中,张虹霞多次强调参加学科竞赛的重要性。多年来,张虹霞在带学生参加竞赛的过程中,也深刻体会到了“以赛促学”的益处。


“四川省每年都会举办大学生计算机网络应用技能大赛。这个比赛里,各路高手都能见到,比赛每次用到的设备品牌都不同。学生参加一次比赛,就能够多熟悉一种设备,多认识一些优秀的师生,多积累些经验。但备赛练习的过程也很艰难。”为了让学生在比赛前能够熟悉比赛所用的设备,张虹霞每次都会发挥自己强大“朋友圈”。在比赛前期,她每天可能要打几十个电话、来来回回翻自己的微信通讯录,想尽办法联系自己认识的设备厂商,为学生们借设备。



记忆最深的是2018年的四川省高职院校大学生计算机网络应用技能大赛。“这个比赛一个项目就是8个小时,要比三天,学生没有提前用过的设备的话,很难比。恰巧,那次用的设备只有一所有竞争关系的学校里才有,加上我们之前的战绩还不错,别人不是很愿意借给我们用。”为了能够为学生争取到提前熟悉设备的机会,张虹霞辗转找了4位朋友联系到对方,并沟通了近3个小时,才争取到了在别人周末休息的时候,带学生熟悉设备的机会。


借到设备后,最难的就是要在有限的使用时间里,让学生们快速熟悉设备,并针对比赛要求指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张虹霞也积累了很多经验。


在去熟悉设备之前,张虹霞带领学生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把所有能够不在设备上完成的步骤全部了解清楚,并跟同学们“预热”新设备的使用方法,逐一检查每位学生的了解程度。到了设备面前,便迅速的进入“正题”,两三个小时的时间就让参赛的学生们熟悉参赛的整个流程和基本操作。



近几年,张虹霞带着学生多次参加比赛,夺得了各级各类奖项近20项。“成绩越来越好,可能下一次比赛借设备就更难了!”张虹霞笑着说,眼神里满是温柔。“但困难一定都会有解决的办法。”说到这里,张虹霞的眼神里透露着坚定。这样的眼神与她轻声细语的温柔,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也让人能够感受到她温柔的外表下,对教学科研和教书育人的热爱、执着与坚定。期待张老师用好她的“三把刷子”,带学生取得更好、更优异的成绩。

- END -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 




托普学院

编辑 / 龙璇


「 托普学院  大 学 生 传 媒 中 心 」

投稿 & 加入我们  1701961426@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