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贺雪峰:到底是没有人种地,还是没有地种?

贺雪峰 新乡土 2022-05-23

一、

今年春节回荆门老家,与好朋友刚松交流一年的生产情况。刚松现在种了80多亩田,其中有十几亩稻虾连作。种一季稻,不计劳力投入成本,每年每亩纯收入1000元,稻虾连作,卖虾纯收入5万多元。一年纯收入超过13万元,小日子过得还不错。刚松现在是全村第四种田大户,能种上80多亩田,且租金普遍就二三百元/亩,刚松觉得是自己人缘好,运气也好。有些人出去务工,愿意将小块土地让给刚松种,他还得挑一下,因为有的土地位置太偏,关键是与他现在的土地不靠在一起,耕种起来太麻烦。刚松现在种的80多亩土地也分散在全村各个角落,有十几片,最大一片有20多亩。地块细碎,耕种与灌溉都不方便。如果将80多亩耕地集中为一大块,管理成本大幅度下降,投入劳动可以减少四分之一甚至更多。本以为刚松会希望小块并大块,将十几片土地合并到一块来的,他却说千万不能小块并大块,因为只要小块并了大块,田太好种了,城市资本就会下来租种,自己就种不上地了。且既然小块并了大块,机械耕作很方便,土地租金也会涨,种地也就不划算了。

二、

刚松的话引起我的深思。本来将小块土地并大块,方便耕作、灌溉与管理,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力,真正种地的“中坚农民”却缺少小块并大块、分散变集中的动力,这是我之前完全没有想到的。之所以刚松不愿小块并大块,是因为他从种地中得到了利益。土地分散、细碎,种起来不方便,种少了没法养活自己,所以,一般农户都不种地而进城打工去了。因为耕种不便,一般农户不种地,将土地流转出来,租金不可能高。刚松正好将这些租金不高且与自己正在耕种土地连片的耕地流转过来,形成了大分散小集中的经营格局。这种小集中使他比一般小农户更有生产力,这种大分散又让资本进不来。这样刚松就可以不多不少当一个种田大户,种田收入不低于进城务工收入,成了当前农村最为重要的“中坚农民”。

三、

当前学界和政策部门普遍担心没有人种田,所以要想方设法通过政策支持大户种田。问题是,当前中国仍然有2亿多农户,几乎每个农户家庭中的老年父母仍然要从土地上获得就业、收入与生活节奏,他们缺少进城就业机会,农业就是他们的就业机会啊。2亿多户的国家,只有不到20亿亩耕地,真的会没有人种田?总有一部分农户进城不再种田了,他们愿意将土地流转出来,因此给了如刚松一样留守农村青壮年农民扩大经营规模的机会,他们抓住机会,成功扩大规模,变成了中坚农民,生产很好,生活惬意。可见,现在农村不是没有人种田,而是没有田种。田太少,种田没有办法获得基本收入,就只能进城去。若有合适规模的耕地,种田并不是坏事,也一定会有不愿进城的青壮年农民愿意种田。

四、

当前土地政策上存在的大问题有二:一是政策鼓励资本与农民抢地种,往往是政策支持外来资本打败村庄社会土生土长的小农及中农。全国几乎所有进行国土整治的地方都引进城市资本搞规模经营,农业因此变成了高风险的产业,农业保险就显得很重要。而我从来没有听刚松讲过什么农业风险的问题。二是过度强调农户土地承包权,忽视了土地集体所有权,以及土地的生产属性。如何让农民保留土地的权利,又将土地真正变成生产性的,变成便于种地农民耕种的生产要素,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
2022年3月16日
推 荐 阅 读

吕德文:借保供物资发“国难财”?疫情防控的灰色空间

吕德文:上海今天面临的困难,武汉当初是怎么应对的?

贺雪峰 | 农村精英与中国乡村治理——评田原史起著《日本视野中的中国农村精英:关系、团结、三农政治》

吕德文:疫情之下众生相,数字治理的前提是关照社会

杨华 | 基层体制要保有冗余,基层工作不是效率越高越好

贺雪峰|三农是一个整体,不应分开来谈

贺雪峰|资源密集与基层治理的两极

贺雪峰|关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贺雪峰:进城与返乡,农民应有弹性空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