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中国读职校有用吗?

李鹏 朱德全 量化研究方法 2019-06-16


8月25日


摘 要:读职校的个人收益是影响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关键所在。通过对美国社区学院教育个人收益相关研究的元分析发现,美国社区学院教育的个人收益相当可观,主要表现为:直经济性收益;学位证、职业资格证等带来符号性收益;学分与升学带来的发展性收益;增进个人健康、减少违法犯罪等缄默性收益。基于美国社区学院教育个人收益的启示,中国职业教育需要在招生、学费、学制方面控制成本,提高学生的净效率;在专业设置、学位制度、职业资格证、学分转换等方面催生个人收益的增长点;同时也需要加大职业教育投入,以高质量职业教育保障学生个人收益,从而办更“有用”的职校,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作者简介:李鹏,湖北恩施人,西南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评价与管理;朱德全,四川南充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部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教育统计与测评.


关键词:职业教育;社区学院;个人收益;职业教育吸引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问题提出:

在中国读职校有用吗?


读不读职校是中考、高考之后,一部分学生和家长都会面临和思考的问题。在“读”与“不读”的抉择之间,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强弱。实践证明,中国职业教育吸引力偏弱。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和误解,职业教育始终被看作“平民教育”和“差生教育”。因此,无论学生成绩好坏都不愿意选择读职校。职业教育吸引力偏弱的主要原因何在?从经济学的视角去思考,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根本在于读职校的收益,尤其是个人收益的多寡。换而言之,家长和学生选择读职校是期望获得一定的收益,得到一定的“好处”或“用处”。


因此,读不读职校背后的根本问题应该是:在中国读职校有用吗?


目前,党和国家正倡导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然而职业教育吸引力偏弱却成为了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困厄。因此,本研究基于“读职校有用吗?”的追问,从经济学的角度去探究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问题。本研究借鉴美国社区学院教育个人收益的研究结论,基于重要文献的元分析(Meta analysis),归结美国社区学院教育个人收益的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比较中国职业教育的个人收益问题,进而反思提高中国职业教育个人收益的策略,以此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助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研究设计:

他山之石如何元分析?


1.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本研究从“读职校有用吗?”的追问出发,基于对美国社区学院教育的个人收益研究结论的元分析,反思中国职业教育个人收益的现状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改革措施。因此,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三:基于文献检索和文献元分析,系统总结和分析美国社区学院教育的个人收益情况;基于美国社区学院教育个人收益的现状,反思中国职业教育的个人收益问题;基于中国职业教育个人收益的反思和美国社区学院教育经验的总结,得出提升中国职业教育个人收益的相关措施,进而提高中国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2.研究方法与文献来源


本研究依托于密歇根州立大学Web of Science数据库,综合运用关键词检索、专门类杂志检索、核心论文引用追踪和特殊作者群搜索,初次检索到与职业教育个人收益相关的文献95篇。经过第一轮初步阅读,进一步精确到“个人收益”和“社区学院”,并剔除年份过于久远(2000年以前)或缺乏数据支撑的文献,最终的元分析文献资料如表1。



3.研究假设与分析单元


教育个人收益或净收益应考虑学费成本,以及因上学而失去赚钱可能性的机会成本。但机会成本往往不能直接测算,而且会随着学生的入学选择和入学途径不断变化。因此本研究的第一个假设是:文献中所有的个人收益都是控制了无关变量之后可以直接测算的个人收益。本研究是基于文献的元分析,但文献中涉及到的个人收益计算方法并不一致,为了方便比较,本研究的第二个假设是:文献中各种教育收益的测量方法所测算的个人收益具有可比性。此外,职业教育和社区学院教育的个人收益内涵极其丰富,常见的分析单元主要有:经济性收益;学位、职业资格证等带来的“羊皮效益”,也就是符号性收益;进一步深造发展的学分等发展性收益;以及健康、避免犯罪等不是很明显的缄默性收益。因此,本研究的第三个假设是:文献中所有个人收益的分析单元具有相同和相似的内涵,可以直接比较。基于以上假设,整合研究的主要分析单元,得到分析框架如图1,本研究从职校学生的视角,把个人收益分为经济性收益、符号性收益、发展性收益和缄默性收益。所有的收益又与经济性收益直接挂钩,各种收益之间也相互关联。



收益总结:

在美国读社区学院有何好处?


1.经济性收益:读社区学院如何提高工资收入?


元分析发现,社区学院教育的个人经济性收益良好,但是在性别、年龄、种族、专业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特征。一是性别差异。吉尔和雷孚的研究发现,女性入读社区学院的个人收益比男性高得多,即使加上社区学院毕业后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经验,这种男女差距仍然存在,且相对稳定。二是年龄差异。雅各布森等研究发现,35岁以下的男性失业工人入读社区学院的个人益率大致在7%-16%之间,35岁以上男性失业工人的个人收益率则降低至3%-14%;同比女性失业工人,35岁以下和35岁以上的个人收益率分别为11%-18%和6%-15%。拜雷等基于全国教育纵向研究数据(National Education Longitudinal Study, NELS)分析发现,入读社区学院对于老龄工人的收益为零,甚至会是负数。而且入读社区学院的收入差距会随着年龄而增长,赫克曼和拉夫泰的研究发现,30至39岁培训者的收入差距比20至29岁培训者更大。三是种族差异。艾文尔特和答勒斯昂多的报告显示,无论是从副学士学位还是累积学分,黑人的收益均比白人高。赫尔曼等人的研究也发现,男性黑人在接受12到14年教育之后的收益要高于男性白人。四是专业差异。雅各布森等人基于华盛顿的失业人口数据(Unemployment Insurance, UI)分析发现,技术取向专业学生的个人收益估计每年为10%,然而非技术取向专业学生的个人估计收益估计要少3%-5%。约普森等人发现,医疗与健康专业且有副学士学位的学生个人收益最高,紧跟其后的是商科专业,人文学科学位排在最后。五是经济性收益的后发性增长。赫尔曼等人利用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发现,接受社区学院教育之后,白人男性的个人收益率会有小幅度的增长,黑人男性的个人收益则会持续性地有限增长。


2.“羊皮效应”:学位与职业证书带来的权力符号


个人收益的很大部分因为副学士学位和技能资格证带来劳动力市场与其他地方的便利和资格。马克特等人总结发现,学位证、职业资格证对职业教育学生的“羊皮效应”是客观存在的,但这些影响并不总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影响因力的区间大概为7%-24%。在经济收入方面,吉尔等人基于1996年NLSY79盈利数据分析发现,同样完成两年社区学院学业的学生,拥有副学士学位的学生可以比没有副学士学位的学生多赚11%。拜雷等人的研究发现,对于女性而言,持有职业资格证与没有证之间的个人收益差距达到了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而对于男性,职业资格证的所形成的个人收益并不明显,至少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同样,学位证对女大学生职场成绩影响显著,但对男性并无“羊皮效应”。约普森等人的研究发现,副学士学位文凭可以有效地帮助女学生得到2400美元左右的收益,帮助男学生获得1500美元的收益。除了这种经济收入的影响之外,徐迪和特瑞穆博的研究发现,学位证和职业资格证带来的职场竞争力和就业机会增加,而且学位、文凭、职业资格证在职场机会、职场迁升等方面“羊皮效应”对于女性更为显著和有效。


3.“转学收益”:学分制度与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


社区学院教育提供的不仅仅是技术教育,还包括了继续教育和转学教育,这就为职教学生提供了入读四年制大学的可能性,很好实现了教育“民主化”与教育“分化”。其中,教育“民主化”是指教育机会的扩大和均等,主要是社区学院学生转学进入四年制本科的机会;教育“分化”是指分流和升学,但是对于职业教育来说主要是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通。除了社区学院的学生向四年制本科流动之外,普通本科学生也可以转移到社区学院。因为社区学院的学费、时间等成本要低于四年制本科院校,所以许多没有打算完成四年本科学位的学生可以注册并学习职业技术课程,从而获得职业资格证。由于美国学分制度相当成熟,所以社区学院和普通本科学院之间的相互融通带来了很好的转学收益。吉尔和雷孚运用NLSY79数据分析发现,通过转学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比只完成两年社区学院学习的学生多赚22%。莱特和斯瑞尔用NLSY79盈利数据分析发现,完成两年制社区学院又转学完成本科学位的学生比高中毕业生多赚取23%-43%。不过,海勒米尔的研究发现,社区学院和四年制本科本身的质量才是影响学生转学的关键,尤其是转移到高水平本科的学生,其个人收益增加会更加明显。倘若所转读的本科院校质量较差,则社区学院学生与四年制本科学生之间的个人收益差异不大。


4.缄默性收益:增进健康与避免犯罪等收益情况


入读社区学院还有其他方面的个人收益,譬如增进个人健康、减少犯罪、增加主观幸福感等更多潜在的收益。就增进健康的功能来说,卡特莱尔和勒拉斯·穆雷利用1990年至2000年度全国健康访问调查数据分析发现,控制外在变量之后,学生受教育年限每增加1年,减少吸烟的概率增加3个百分点,降低肥胖的概率增加1.4个百分点,减少饮酒的概率增加1.8个百分点。其中,受教育年限的指标是线性的,所以入读社区学院是一个重要的增长方式。詹太荣基于SIPP数据分析发现,拥有副学士学历的母亲更容易带孩子去看医生或牙医,并正确使用处方。此外,入读社区学院还能够减少违法和犯罪。格朗布基于佛罗里达州的行政数据发现,高中毕业生因违法犯罪进入联邦惩教部门的几率为1.8%,而社区学院毕业的副学士学位持有者仅为0.5%。



比较与反思:

读中国职校个人收益如何?


1.可观的经济收入和增长潜力——经济性收益的比较分析


和美国社区学院学生一样,中国职业教育学生的经济性收益也比较显著。这种显著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相对于高中毕业生的绝对经济收入优势明显。有研究显示,高职毕业生每年收益的年增长率为11%,小幅度高出了普通高中毕业就业者的收益水平。二是同比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经济收入依旧具备竞争力。2015年专业技术类高校毕业生薪资排行榜显示,榜单前十名中,纯专科院校有6所,占了较大比重,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薪金水平甚至超过了本科生。三是职校毕业生经济收入的增长潜力巨大,《2016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高职学生毕业三年后月收入增长到5020元,增速明显高于城镇单位在岗职工的平均水平,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虽然从经济性收益的绝对数值来看,中国职校生和美国社区学院学生的收入差距十分明显。一方面,从美国和中国经济体量、平均工资来看,中国职校生的经济性收益和美国社区学院学生的经济性收益的相对数值并无显著的差异。同时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加上受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和职业教育发展起步晚的困囿,中国职校生的个人经济性收益绝对数值低于美国也很正常。


2.职场“敲门砖”与创业“通行证”——“羊皮效应”比较分析


美国社区学院毕业生充分享受到了学位与职业资格证的“羊皮效应”,然而在中国职业教育制度之下,目前职校毕业生并没有学位证,只有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这些证书在职校生进入职场和自主创业方面有着巨大的贡献。一方面,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很好地充当了职场“敲门砖”,获得了比普通高中毕业生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升迁机会。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中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持续提高,一次性就业率连续9年保持在95%以上,半年后就业率达到98%以上;而接受过职业教育培训的农民工,其就业率也大幅增加。另一方面,拥有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的职校毕业生也具有先天的技术与身份优势,所以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又是职校毕业生的创业身份与资格“通行证”。数据证明,中国高职毕业生创业比例达到3.3%,机会型创业约占85%,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个亮点。然而,中国职校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之于学生的资格性收益贡献或者说“羊皮效应”还有待提高。首当其冲的问题是职业院校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本身的含金量值得商榷。当前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偏低,而职业教育资格证的认证更是五花八门,很多职业资格证并不能发挥职场“敲门砖”的作用。正是因为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含金量受到质疑,职校毕业生在职场或其他场域的权利则相应被削弱。譬如在就业过程中,职场招聘“只招聘本科以上学历”的招聘规则依旧随处可见;就业结果上,职校毕业生从事高级岗位的比例依旧相对偏低。


3.“专升本”与“技术回笼”两重天——“转学收益”比较分析


美国社区学院与普通教育之间衔接良好,从社区学院转学到四年制本科或者从四年制本科转学到社区学院极其方便,也比较常见。然而,这种“转学收益”并未给中国职校学生带来可喜的个人收益。由于中国特殊的高考与招生体制,学生分层极其严重,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之间的鸿沟难以逾越。加上不存在学分转换等办法,所以中国职校生升学的道路只有一条,就是通过国家统一考试,疯狂拥挤“专升本”的独木桥。与众人拥堵“专升本”的独木桥不同,本科院校学生去职业院校进行技术回笼的学生却寥寥无几。尽管高职学生就业率和薪金水平并不比本科差,可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功利社会现实的影响下,本科学生都不愿意转移到高职院校。反思中国职业教育“专升本”热火朝天与本科“技术回笼”无人问津的局面,就不得不向美国社区学院学习。一是美国有规范的学分制度,建构了不同类型学习方式之间升学路径的“立交桥”,而中国学分制虽在实行,但是学分转换却迟迟不能兑现。二是美国“人人平等、业业平等”的择业与就业观。由于美国的社会高福利政策,美国公民的择业、就业首先都是以兴趣为基础,再考虑薪资收益。所以,职校生从事一种具体的生产技术工作、本科生转学到社区学院学技术都是司空见惯的现象。而中国不恰当的择业与就业理念影响了学生选择的自由与自主,进而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升学、转移。


4.“职业幸福”与“个体幸福”的贡献——缄默性收益的比较分析


美国社区教育还有增进健康、降低违法犯罪等收益,这些收益中国职业教育同样具备。中国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收益在于增进个人的“职业幸福”和“个体幸福”。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创办的初衷,就是黄炎培先生所言“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这是中国百姓千百年来追求安居乐业和幸福生活在职业教育办学思想方面的真实再现。现代职业教育是面向社会又面向个体的教育,始终把“职业幸福”和“个体幸福”作为职业教育的责任和使命。就降低犯罪率来说,中国职校也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原则,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因此,对于提高学生思想觉悟、降低犯罪率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收益。除了可以预见的增进健康、降低违法犯罪之外,中国职业教育还有更多的潜在收益可以促进职校生个体的“职业幸福”和“个体幸福”,但目前由于中国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偏低,加上各种偏见性的价值取向,中国职业教育并没有完全释放增进职业人“个体幸福”和“职业幸福”的功能。


5.“读职校”与“不读职校”的理论参考——个人收益的比较分析


通过对20多个研究结论的元分析,以及对中国职业教育经济性收益、资格性收益、发展性收益和缄默性收益的比较反思,可以发现:入读职业院校能够获得良好的正收益,而且通常情况下,这些收益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尽管我国没有完善的职业教育学位制度,但是职业教育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的“羊皮效应”依旧明显。此外,“专升本”途径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职校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后续发展机会,而且,伴随着学分制度的完善和职业教育“立交桥”的建设,职业教育的“发展性收益”也会更加明显。不仅如此,经济性收益,学位证、职业资格证的“羊皮效应”、“发展性收益”等并不能代表入读职业教育的全部收益,读职校还有其他的更多收益。所以,在中国读职校是有用的。尽管受制于中国职业教育的历史基础、现实条件、传统文化和社会偏见等因素,中国职业教育在吸引力、学位制度、职业资格证制度、升学制度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一方面,这些制度上的不完善虽然影响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和中国职业教育的个人收益,但另一方面,这些不足也正是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可作为空间。因此,中国职业教育的个人收益还会继续提高。由此看来,在中国读职校是合理的教育投资与教育选择。



借鉴与超越:

如何让中国职教更“有用”?


1.控制成本,提高净效率:“节流”理念与职业教育个人收益提升


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要提升职业教育的个人收益,尤其是净收益,就需要控制成本,落实“节流”方针。职校生入读职校的成本主要为学费花费、时间以及机会成本。基于此,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必须在理念和制度设计上做好规划,保持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在时间成本、学费成本上的相对竞争优势,同时通过职业教育学分制度的完善以弥补部分机会成本。具体来说,一是要在继续保持职业教育学习方式灵活多变的基础上,开创“服务型”职业教育学习方式,为全日制职教学生和农民工、在岗工人等学习者提供便捷的学习方式,以节约其时间成本。二是要在充分保障学习效果的基础上,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习规律,变革三年制学制,改为更短或更具弹性的学制,从而提高学习产出的效率。三是在中职实施免费制度的基础上,对技工培训等逐步实施免费培训制度,同时不断变革高职学费制度,可以尝试按“能力原则”缴费上学的理念,构建分级分层的学费价格体系。四是逐步完善学分制度,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相互转移的升学“立交桥”,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机会选择,弥补职校生读职校的机会成本。


2.拓宽渠道,催生增长点:“开源”思想与职业教育个人收益提升


控制成本只是“节流”的问题,要真正实现个人收益的提高,还需要不断“开源”,从源头上提升中国职业教育的个人收益。和美国社区学院教育相比,我国职业教育在教育对象、学位证、职业资证等方面的效益都不显著,甚至还没有收益。因此,在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可以从招生体制改革、学位体系改革、职业资格框架等方面去扩宽收益渠道或者催生新的增长点,从而实现中国职业教育个人收益的多渠道增长。具体来说,一是要扩大职业教育招生,增加职业教育个人收益的受众群体。除了常规的学生群体之外,特别要关注弱势群体,探索面向农民工、残疾人等缺乏选择机会与培训机会的群体,在为其提供职业培训机会的同时创造一定的个人收益。二是尝试建立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学位体系,增加学位证“羊皮效应”的收益点,通过学位证创造更大的个人收益。三是改变“证出多门”但含金量低的现状,构建中国职业教育资格证的框架体系。四是打破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隔阂,开拓“专升本”之外的职业教育升学路径。


3.加大投入,保障质量环:“过程优化”与职业教育个人收益提升


在“开源”和“节流”中间,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专业设置、课程开设、教学实施、师资投入等环节,这些因素不仅是职业教育质量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职业教育个人收益产出的过程环节。因此,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也必须在专业设置、课程开设、教学实施、师资投入等方面,做好“过程优化”,保障质量以提高职业教育个人收益。具体来说,首先,在现代职业教育教育体系的专业设置上,要借鉴美国社区学院大力发展技术型新产业的经验,大力发展高新产业,设置新型专业,特别加强当地劳动力市场与职业学院之间的联系,提高职校生直接的经济性收益。其次,在课程设置上,应着力构建层次衔接完整、专业分科、地区分布协调的培养体系,不断改革课程结构,在满足人才培养精细化和通识化的双向要求的同时,提升职校生思想政治修养、身体素质等方面的收益。第三,要变革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发挥“现代学徒制”的积极作用,以教育质量提升保障职校生的技能水平,提高毕业证、学位证和职业资格证的含金量,从而提高职校生的认可度和个人收益。最后,科学合理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资金和师资投入,基于职业教育过程要素的优化,也会在一定种程度上提升职校学生个人收益。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801期109-116页.

文章授权转载自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本文仅作学术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字编辑:鸭血粉丝多多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