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编读往来︱曾现伍:期刊是教科书 编辑部是娘家(图)

2016-10-21 中国农民合作社

点击蓝字▲免费订阅


 


期刊是教科书 编辑部是娘家

■ 文 /曾现伍


我叫曾现伍,做合作社也属偶然。2010年,我打算成立农产品公司,我们村上有一个人在工商局,他说你注册合作社吧,各方面优惠条件很多。于是,我和村里5户农户注册了平邑县白彦镇小北径村冬桃种植专业合作社 。 我们领了营业执照,但找不到发展方向,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乡镇政府对合作社也比较陌生,不怎么支持,不太感兴趣,也没有做得好的典范可以模仿。当时就是这样一种状况。


2011年,我去农业部党校参加了培训,第一次接触到《中国农民合作社》期刊。培训回来后就订了期刊,每期我都看,成员们也看,慢慢地对合作社有了一定认识,有了一些信心。那次培训,对我影响最深的是编辑部的马国忠老师。她和我谈话,告诉我要打开市场,一定要做出成绩来,要做当地别人没有的,最起码得有一个网站。这句话可以说是对我们合作社帮助最大。回来后我就做了一个网站,没想到作用会有那么大。以前,我们的桃子价格低,客户少 , 基本没什么收益。有网站后,外地的客户、种植户,都是通过网站了解了我们的冬桃和树苗后,才过来看货,这就把北方的市场拓展开了。比如沈阳的客户,一天就装车几十万斤冬桃,对我们的销售拉动很大。因为客户多,价格自然就涨上去了。2012年,我们的桃子价格每斤比上年涨了3毛多,涨了差不多1/3。


建了网站后,有了点成绩,但作用还是不太大。当时还没有这么多业务,没有苗木,规模也不大,产品单一,利润空间小,合作社没利润。因为总找不到合作社的利润点在哪里,感觉没意思,到了2012年上半年,就开始想放弃了。后来又参加了农业部党校的培训,编辑部的于占海老师等和我交谈,跟我聊做合作社的经历,谈打算,分析下一步的做法,引导我建立了信心,开阔了思路。2012年下半年,我们就把苗木繁育做起来了。我们做的是一个晚熟冬桃新品种,叫“沂蒙霜红”,原来的冬桃个头小,十几个一斤,这个品种大的一个有一斤 , 一般的也有七八两 ,2013年装车价就是6块多一斤。合作社都改种这个新品种,还对外销售苗木,利润就上来了。


目前,我们有150多户成员,种植面积1000亩左右 。 我们设了一个服务中心,打算向周边的村扩展,吸收更多的成员,增加种植面积。我们还想做加工、冷藏,个头小的、不符合规格的,可以用来做果脯,但现在合作社的冬桃供不应求,再过三四年吧,扩展到5000亩的时候就可以了。现在我们还是分户种植,质量不统一,机械化没法操作,人工成本高。将来面积大了,就集中起来由合作社种植,建立标准化示范园,效益会更高。


现在回想起来,做合作社困难其实挺多。刚开始时,老百姓有一些看法,觉得不现实,拿着钱去给别人做事,觉得这样做就是一个傻子。特别是2011年下半年到2012年上半年,投入较大,很多人都认为不可能成功。但通过几年的发展,他们的观念有了改变,看到了合作社在农资采购、产品销售方面的优势,尤其是在销售方面,以前桃子是自己拉出去卖,卖个三毛两毛一斤,现在通过合作社,门都不出照样卖了,价格还高。合作社有利润后,也开始做各种公益,对村里道路、水利设施定期进行维护,费用都由合作社掏。以前没人去做,村委会也是有心无力,现在我们比他们有力度。外村的都夸我们,都说你看小北径村的合作社,规模做起来了,什么都好。当地政府也重视起我们来,2014年,我们被评为临沂市示范社。


衷心感谢期刊,给了我们继续走下去的信心,我们过去、现在、将来的成绩,都离不开期刊的支持。期刊是我们的教科书,告诉我们具体怎么做,提供了很多典型可以借鉴。编辑部是我们的娘家,每年都会回娘家参加培训,今年还会再回去。这就是我的感受。


(本文由山东省平邑县白彦镇小北径村冬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曾现伍口述,本刊记者刘华彬整理)


相关阅读:

编读往来︱寇红艳:《中国农民合作社》改变了我们的命运(图)

编读往来︱井立义:《中国农民合作社》——我的良师益友

编读往来︱刘进波:合作社的娘家 理事长的课堂(图)










农业部主管 农干院主办


官方QQ434100844 或“阅读原文”

右下角可写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