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河南农商行改制思路曝光:126家农商行年底完成组建!省辖市城区农信社整合为1家

2017-07-15 投实


投实消息  7月13日,银监会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河南银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周家龙介绍河南银行业在推动地方法人机构改革、助力农业提质增效、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等方面情况,一同参与本次发布的还有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主任陈益民、中牟郑银村镇银行行长李贵福。

 

河南省政府2015年出台农商行组建三年工作专项方案,至今全省已组建农商银行达81家,占全省农合机构总数的58%。其中洛阳、开封实现农商行全覆盖,郑州、许昌、三门峡、鹤壁、安阳等市改革工作也近全面完成。据农村金融时报报道,今年年底河南省将全面完成126家农商银行改制。

 

周家龙介绍,截至2017年6月末,河南省银行业涉农贷款余额1.62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198亿元,信贷规模再创新高;向农村地区下沉网点205个,网点功能进一步完善,充分发挥了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支持作用。

 

河南省已改制农商行81家 

今年将全面完成126家农商银行改制

 

陈益民介绍,全省农村信用社的银行化改革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县以及县级市的层次,全面在今年年底之前完成从农村信用社到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革,目前已经改了80多家,还有一部分已经达标了,正在进入市场准入的审查阶段。还有不到20家正在做达标的工作,计划到今年年底前,全省的108个县以及县级市,争取全部完成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的任务

 

二是省辖市的层面,按照河南省政府要求,未来在改制过程中将把省辖市城区的农信社机构整合成1家省辖市市区农商行,发挥区域牵头行的作用

 

洛阳农商银行作为全省首家市区农商行,由洛阳市城区“一行三社”(原洛阳吉利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市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洛阳市西工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洛阳市经贸开发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整合改制而成,于2016年7月29日正式开业。

 

三是省联社自身的改革。陈益民表示,还是要理清思路,朝着企业化、市场化、去行政化,这个方向,把省联社建设成为小法人服务、建立后台服务体系,比较好的支持全省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在改革和支持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

 

截至2017年6月末,河南省农合机构资产总额达到14981亿元,较2014年末增长57%,实现净利润(2016年末)145.12亿元,较2014年末增长40.99%。资产规模居全国第6位,资本充足率增幅(截至17年3月末)居全国第2位,拨备覆盖率增幅位列全国第2,不良贷款率降幅全国第2,资产利润率(3月末)全国第二。

 

规范省联社履职 成立区域审计中心

为成立联合农商银行奠定基础

 

在推动各农信社改革的同时,河南省联社履职改革也在同步启动。河南省联社整合内设机构和人员,不断强化省联社服务、指导和审计监督的职能,为成立联合农商银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河南省联社按照“银行体系、服务法人、贴近市场、职责清晰、高效运行”的原则,进一步整合内设部门,新设立运行管理部、业务管理部、金融市场部、外汇业务部、营业部等指导服务部门;同时成立独立于审计部的9个审计室。这9个审计室不派驻各市日常在省联社驻地办公,遇有审计任务则按区域开展审计工作,遇重点审计任务时则不完全按区域开展工作。这样,不仅强化了审计监督职能,而且9个审计室相对于原17个农信办在人员配置上也得到了精简。部门整合完成后,对各部室实行“定岗、定责、定编”,并实行薪酬与编制挂钩,实行“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

 

陈益民介绍,按照中央“淡出行政管理、强化服务职能”的要求,河南省联社正在对行业管理体制进行完善,实施差异化管理,全面启动市办撤销和审计中心设立工作

 

截至目前,河南省联社洛阳、安阳、驻马店3个地市办事处已完成撤销,9个审计中心全部建立,省联社履职规范化大幅提升,为下一步改革打好了基础。

 

河南省村镇银行77家 

总资产和存款量全国第一

 

目前河南村镇银行的经营规模、质量、效益都是排在全国前列的,总的资产和存款量在全国排在第一位。截至2017年6月末,全省共设立村镇银行77家,覆盖县(市)88个,覆盖面达82%。


中牟郑银村镇银行是由郑州银行发起,成立于2009年12月29日,目前注册资本金56135万元,共有员工386人。截至6月末,中牟郑银村镇银行资产规模134.8亿元、贷款87.07亿元、存款122.45元,其中农户和小微企业贷款86.9亿元,占比99.8%,涉农贷款84.33亿元,占比96.88%。

 

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河南银监局)

 

【周家龙】: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借此机会向各位介绍河南银行业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关情况。

 

今年以来,在银监会及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河南银监局围绕中央及河南省委1号文件要求,积极引领全省银行业精准对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截至2017年6月末,全省银行业涉农贷款余额1.62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198亿元,信贷规模再创新高;向农村地区下沉网点205个,网点功能进一步完善,充分发挥了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支持作用。

 

持续督促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深入改革转型,不断增强支持“三农”发展的内生动力。按照“成熟一家,组建一家”的原则,指导全省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银行,加快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河南省政府2015年出台农商行组建三年工作专项方案,至今全省已组建农商银行达81家,占全省农合机构总数的58%。按照中央“淡出行政管理、强化服务职能”的要求,指导省联社进一步完善行业管理体制,实施差异化管理, 3个地市办事处已经撤销,9个审计中心全部建立,省联社履职规范化大幅提升。坚持“低门槛、严监管”的原则,稳妥、有序培育村镇银行,强化村镇银行在县域以下农村市场的特色定位。截至2017年6月末,全省共设立村镇银行77家,覆盖县(市)88个,覆盖面达82%。

 

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金融服务提出的新需求,不断提升服务质效。引导全省银行业机构积极支持河南省种养结构调整、地方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绿色农业发展,有效对接农业转型需求。截至2017年6月末,全省银行业投放农业结构调整类贷款648.45亿元、农业环保类贷款37.48亿元;引领银行业机构及时满足春耕备耕和夏粮收购的资金需求。今年以来,辖内主要涉农银行业机构安排春耕备耕信贷资金166.87亿元,夏粮收购资金181.66亿元。积极对接高校毕业生、农业科技人员、返乡农民工等各类下乡返乡人才到农村创业创新的金融服务需求。截至2017年6月末,全省银行业投放农业科技研发贷款31.28亿元,农村农业创业创新贷款115.23亿元。

 

河南银监局始终把金融创新作为提升银行业支农服务质效的第一引擎。引导全省银行业践行担保新模式,在积极稳妥推进农地、农房、林权抵押试点的基础上,结合河南特色推出了茶权抵押、原酒质押、活体畜禽抵押、知识产权质押等为代表的抵质押新产品;指导各银行业机构创新服务方式,积极发展互联网金融,设立“两站”、“两点”等便民服务,完善信用村镇建设等配套措施,为“三农”发展提供更便捷的金融服务;支持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组织形式,农发行河南省分行协调地方政府在临颍试点设立了河南汇农土地流转发展有限公司,走出了一条以国有控股企业为承贷主体、推动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的新路子。一些地方性银行还推出“信贷工厂”、现代农业示范区特色支行等特色组织形式,提升了农村金融服务的便捷度。

 

将小额信贷作为落实金融精准扶贫的主要抓手,实行小额信贷分片包干责任制。截至2017年6月末,全省银行业扶贫小额信贷余额超过80亿元,为23万贫困人口提供了资金支持。引导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以“村村通”建设为抓手,通过“下沉服务,下设网点,下配人员”,将金融服务向社区、乡镇,特别是贫困地区及金融服务空白村延伸。目前,我省1841个乡镇已实现金融服务全覆盖,行政村金融服务覆盖率达到93.1%。

 

今天,河南省联社、中牟郑银村镇银行相关负责同志也来到了现场,有兴趣的媒体朋友可以在接下来的环节与他们进行交流。谢谢大家!

 

【经济日报】:请问周局长,您提到深化农信社改革的话题。这个问题是大家相当关注的。请您介绍一下辖内深化农信社改革方面有什么特色的做法,尤其是在划界风险这块我们有什么相关的措施?

 

【周家龙】:农村信用社在河南是最重要的涉农金融机构,也是河南最大的金融机构。它的市场规模占全省银行业的17%。在涉农的领域,特别是在县域以下,它的市场份额能占到四成到六成,是河南支农的主力军。

 

大家也都知道,由于历史的原因,或者多方面的原因,河南的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包袱比较重。相应的,也就限制了支农服务能力的发挥。为了化解农村信用社的风险,建立新的银行制度,同时,发挥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的能力。河南银监局一直推动农村信用社通过改制农村商业银行来化解服务风险,实现健康发展。

 

在2015年,河南银监局积极推动河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银行三年专项工作方案》,计划于2017年底基本全面完成农村商业银行的组建工作。工作进展整体比较顺利。到目前为止,全省已经有81家农村商业银行设立。剩下的机构当中,还有30多家已经达到了组建标准,有望在今年之前基本完成农村信用社改制农商行的工作。

 

在组建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化解风险、保证组建工作质量放在首要位置,在不良贷款准入过程中,从现场核资、验收、初审、复审、现场核查、行政许可委员会的质询等六个环节把关,还提出了不良资产处置当中的“三不”原则,就是农村信用社不兜底、不回购、不承诺,保证所有不良资产处置的真实性。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处置,农村信用社自身是防范风险和化解风险的主体。但是,单靠农村信用社自己也很难化解这么多年形成的不良贷款。需要地方政府形成了合力,帮助农村信用社化解风险。这两年的改革,各级地方政府拿出真金白银100亿来帮助置入资产的变现,不良资产的清收累计达到300多亿元,有力的化解了风险。在化解风险的同时,推动了新的经营机制的建设,将农村信用社改制农商行,以及向下一步的标杆银行建设和向上市银行建设的四部曲的方式来推进持续的改革。按照省委书记谢伏瞻同志的要求,农村信用社改制农商行的工作是河南金融改革的头等大事,将农村信用社改制农商行,就是把农村信用社改成一家良好的银行。通过改革,促进现代银行制度的建立。同时,增强农村信用社服务地方、服务县域、服务“三农”的能力。我要说的就是这些。省联社是农信社改革的主体,请陈益民主任再做一些补充。

 

【陈益民】:周局长讲得比较全面。我们农村信用社作为支农的主力军,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是有所作为的。《经济日报》记者提到深化改革是重要的内容,周局长做了很好的回答。我感觉到河南省的农村金融形势,在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深化改革方面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说。

 

一是推动全省农村信用社的银行化改革。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县以及县级市的层次,全面在今年年底之前完成从农村信用社到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革,目前已经改了80多家,还有一部分已经达标了,正在进入市场准入的审查阶段。还有不到20家正在做达标的工作。我们计划到今年年底前,全省的108个县以及县级市,争取全部完成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的任务。把农村信用社改成农村商业银行,提高农信社农商行自身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本身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方面。二是省辖市的层面,省辖市的市区有1家农村信用社的,还有2家、3家、4家的,我们根据省里的要求把省辖市城区的农信社机构,整合成1家省辖市市区农商行,发挥区域牵头行的作用,代表省联社做一些协调、服务的工作。三是省联社自身的改革。这是比较大的动作,全国都在研究。我们认真学习国务院、银监会关于农村信用社省联社改革的要求,学习借鉴外省在这个方面的好的探索。我们感觉这个事情还是要理清思路,朝着企业化、市场化、去行政化,这个方向,把省联社建设成为小法人服务、建立后台服务体系,比较好的支持全省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在改革和支持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

 

二是强化信贷支农的作用。农村信用社要支农,支农必须通过信贷投放的增加来实现。在支农方面,我们大体上是从两个方面来做,一是优化信贷的增量。在支持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设施农业、现代农业、观摩农业等等方面,通过信贷投入,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到今年6月底,河南省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6470多亿元,较年初增加了450多亿元,其中涉农贷款增加了370多亿元,余额达到5700多亿元。支持优化信贷的增量,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非常重要的内容,这里我们在努力的采取各方面的措施。信贷增量方面还有一个措施就是周局长提到的活化贷款存量。以前的贷款当中,有一些这样那样的原因,变成了不良。通过改农商行的过程中,通过政府支持把一部分的不良贷款盘活,重新投入到流通当中,发挥支持作用。周局长提到2016年改革农商行方面的任务比较重,合计处置不良贷款370多亿,今年上半年的不良贷款较年初下降了57亿,增量的优化对于支持信贷、增加农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三是努力降低经营成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降成本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但是,农村信用社自身由于点多面广机构多、人员多、服务比较分散,经营成本比较高。虽然经营成本比较高,在贷款投放上,我们也是按照中央的要求,努力压缩贷款利率。因为农村信用社的存款成本高,人民银行货币信贷政策也允许我们贷款的比例往上,去年在这里发布的时候,我曾经跟记者朋友们交流过几个悖论的问题,农村需要低成本的贷款,但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成本高,存款成本也高。前几年,贷款利率基本上在1分左右的水平,经过努力,我们把贷款利率降到了8厘,我们做了相当不容易的工作,包括内部成本费用的控制,降成本也是相当不容易。

 

四是转换经营机制。银行改过了以后,仅仅是牌子改了,如果它的机制不是按照市场规律、金融规律、市场要求、金融要求去做,做几年,又回到原来那种性质不清楚的农村信用社,那根本不行。在银监局的指导下,我们立足省外,做好省内,围绕公司治理、内部控制、资本管理、薪酬激励、高管选聘、服务创新等六个方面转换经营机制。周一和周二,周局长带领我们参加了全省农合机构转换机制的培训班。去年请的是江苏的银行给我们讲,这次请的是我们省里搞得比较好的农商行给我们讲。我们期待着通过转换经营机制,加上前面的改革,在河南省的范围内,用2-3年的时间,把河南省改过来的农商行符合监管要求三级以上运行比较良好健康的商行,在全国创造出一批比较好的标杆银行,为支持河南省的农业发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21世纪经济报道】:谢谢主持人,我想问一个农商行改制的问题,我们知道在改制的过程中有两种比较主流的模式,一种是像北京、天津、上海、重庆这样的,以独立的法人机构组建省级的农商行,竞争力比较强。另外一种是组建县市级的农商行,省联社也同时存在。现在一些这样改制的农商行,不良率较高。虽然是独立法人,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我想请教一下周局和陈主任,两种模式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河南选择现在这样一种模式?以这种模式,怎么处理省联社和下面农商行的关系。我知道一些改制完的有很多矛盾。比如,本身是独立法人,但自己的董、监、高都需要省联社任命,这跟法人治理机制是冲突的,包括财权和信贷的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矛盾。改制完以后,怎么化解、缓和这些矛盾?

 

周家龙】:这个问题涉及到监管,也涉及到农村信用社。我们先说河南的情况。河南改革的基本原则是“三个不变”,坚持县域农村信用社改制后农商行的法人地位不变,坚持支农县域经济的定位不变,坚持全省农村信用社体系的完整性不变。在不变的基础上,做到“三个增强”,增强治理能力,增强经营管理能力,增强服务地方的能力。这是一个总体的原则和方案。

 

这个方向的选择,既是中央的要求。同时,也是河南省委、省政府和农村信用社的主动选择。从我们的改革来说,竞争力最强的是县域的农村信用社。河南的每个县都有7-9家银行业机构,但农村信用社的竞争力和发展是最好的。因为小法人有小法人的优势,离市场很近,决策链条短,而且有自主经营决策权,能够非常好的适应县与县之间的区域经济的差异。这些都是构成竞争力的主要方面。同时,它是非常本土化的,高管人员和员工都比较稳定,也不会干几年以后时刻想离开这个县,很稳定,很长期化。

 

但是,小法人的确有小法人的劣势。一是抗风险能力相对弱一点。二是金融科技的开发,与互联网科技的对接,小法人做起来非常困难,成本非常高。这个时候就需要省联社集中全省的力量,共同开发一个服务平台,全省跟外对接,省联社的服务职能就非常重要。三是法人治理当中,自我治理和自我管理还在形成的过程中。为了解决内部人控制的问题,就需要在三个方面着力,增强股东参与内部治理,增强市场的约束和外部监管,强化行业管理的纪律约束。今年,省联社成立了9个区域审计中心,在全国也是开创性的。我们的审计中心不设在地方,全部设在郑州,对各个地方都是巡回审计,增加独立性和威慑性,可以解决治理方面约束不足的问题,效果是非常好的。前两天,省长的常务会上也专门研究了农信社改革的方向,省委、省政府、省联社以及监管部门关于“三个不变”、“三个加强”的总体认识都是保持一致。请陈主任从您的角度再介绍一下。

 

陈益民】:刚刚记者朋友提到两级法人的问题。县域法人机构稳定不变是有政策依据的,中央一直这样要求。我记得是2007年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体制改革的决定当中,对农村信用社就确定了法人体制保持稳定,中央一直坚持这个政策,这个政策符合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因为县域前些年进行的金融改革,管理权力上收以后,给农村县域的资金造成了外流的问题。成立省联社,相当多的省也认为统一成一家法人,相对比较好管。但是,中央一直不允许这样做,就是怕农村资金外流。因为政策依据和它存在的现实必要性,都是需要说明的情况。

 

省联社和基层县域法人的关系,有时候会有不协调的地方。这也是客观情况,媒体上也有这方面的讨论,我们觉得这个情况的出现也不奇怪。2003年,国务院的文件赋予省联社管理、指导、协调、服务的职能,要承担全省农村信用社系统的风险处置责任。有这样的责任,在管理权方面,也是在情理之中的。省联社提供服务、进行协调,也是有一定成本的。基层董监高的人事任命,有些地方还是相对好协调的,有矛盾问题也是可以协调解决的,有个别地方不一致,也不是不得了的事情。我觉得就是方向性的把握,银行必须是搞好的,是风险得到控制的,是符合监管要求的,是有利于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尽管个别情况不太一致,这些问题也是可以解决的,这个问题不是个大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河南开会确定了,不仅全省不搞一个,地市也不搞一个,城区整合在一起,县域保持稳定。

 

【第一财经日报】:农业供给侧改革是1号文件中突出强调的主线。河南银监局是如何引导全省银行业支持改革的?我特别想了解一下四大行近期完成了农村金融事业部的布局,在河南辖内,这一个多月以来有什么变化?

 

【周家龙】:河南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保持粮食的稳定,二是调整它的结构,三是提高它的效率。在整个过程当中,一直都有信贷投放的支持,以及相应的农贷产品。关于信贷支持,河南银监局每年要求各家金融机构都要制定涉农信贷投放计划,保证涉农信贷投放实现持续增长。从实际来看,整个涉农贷款的投放量每年都是创出新高的。

 

关于产品。主要解决抵质押担保不足的问题,以及对农村新的创新方式的支持。农发行在临颍县协调地方政府设置了土地流转公司,是通过金融促进农业的结构化改革的良好案例。因为大家都知道,要提高农业的生产质量,河南采取的主要方式是高标准粮田的建设,以及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本身就需要资金的支持。只有资金支持,才能对高标准粮田建设进行有效的技术投入和农地的改造。有了粮田的建设,农产品的规模化种植才能实现。在方式方面,重点的对种养殖大户和企业大户,可以通过流转的经营权,来提高资金的获得率。临颍县的土地银行是由临颍县政府设立的,国有企业作为主体,负责土地的流转,增加投入和建设。所有的资金需求都是由银行资金进行投入。等到土地增值以后,再把土地流转到种养大户手里,相应的就回收了资金。这个流程就使得中央1号文件所提出的关于结构性改革的几项任务得以有效完成。

 


相关阅读: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1收藏丨河南72家已改制农商行全名单含注册资本、联系方式

2河南省已组建农商行76家洛阳、开封实现全覆盖

3这家农商行发行河南农信社首支金融债融资4亿元 总资产369亿已达IPO条件

4让洛阳成为第一个农商行全覆盖城市!河南副中心洛阳金融业格局大曝光



1、订阅成功后,可以将投实微信公众号置顶,便于回到“投实”微信公众号底部菜单【付费精选】,更及时的享受数据库权益。


2、VIP订阅为虚拟内容服务产品,定价为9.9元,服务周期为2016-2017财年,一经订阅无法退订转让,敬请理解。


3、产品使用过程中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识别文末二维码联系投实小秘书或随时致电 0371—89988837/1863869676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