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维迎林毅夫公开辩论会,期待一场公共说理的良好示范

2016-11-08 王天定 新京报评论

由于缺少公共说理的训练,我们会发现,不会说理者,不是普通公众和网民独有的缺陷。我们很多专家学者,也常在公共讨论中严重失态。


文/ 王天定 



11月9日,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将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与林毅夫进行公开辩论。对于关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专家和公众,这当然是一场值得期待的学术盛宴。对于大多数社会公众而言,对经济学专业或许知之甚少,但是,根据这两位教授多年来公共发言的风度与水准,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场辩论,还可以超越学术,成为公共说理的一次示范。


随着网络的兴起,公共讨论开始在中国初步发育,参与公共讨论的公众人数越来越多,但是,公共讨论的质量乏善可陈。我们最常见的现象是,一言不合,即恶语相加,公共讨论变成一场场充满戾气的骂战,在起哄、叫骂声中,更严重者,导致夫妻反目、亲朋绝交,甚至引发线下约架斗殴,原本公共讨论的严肃主题无形中被消解遗忘了。




有人把这种现象归结为网络,认为互联网具有非理性特征。的确,应该承认,网络降低了公共发言的门槛,加之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这都有可能助长非理性因素,会放大一些不理性的声音。但是,当下中国公共讨论的非理性化,核心原因不在于网络。不加分析地把网民斥之为非理性,本身是反常识的。而面对一些公共讨论中的暴戾之气,我们需要深思,这些非理性网民是如何养成的?



(张维迎)  

其实每一个虚拟空间的网民,都是现实社会中的公民。遗憾的是,我们的学校教育,从小学到大学,给学生灌输了大量规定、观念、定理,却很少对学生进行说理的基本训练,没有让学生养成在讨论公共问题时说理的习惯。一度风靡校园的辩论赛其实更多的是一种话语表演,有时甚至沦为诡辩,走向理性的反面,无助于理性讨论习惯的培养。


由于缺少公共说理的训练,我们会发现,不会说理者,不是普通公众和网民独有的缺陷。我们很多专家学者,也常在公共讨论中严重失态,上纲上线者有之,破口骂人者有之。身为专家学者,在公共讨论中的这些出格表现,不仅损害自身形象,而且对社会进行了一次负面示范,严重毒化了公共理性的培育土壤。




张维迎教授与林毅夫教授,都是当代中国一流的经济学家,也是不忘公共关怀的知识分子。学术上,他们意见分歧,但并不妨碍俩人相互尊重。俩人性格不同,话语风格有异,但是,纵观俩人历次争论,我们从未发现在俩人文章中有过情绪性发泄。因此,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邀请俩人当面公开辩论,我们完全可以期待两位教授给公众就公共辩论进行一场示范,让我们明白,讨论是智慧的交换,争辩只是无知的相加。


□王天定(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推  荐  阅  读


坠楼副市长遭敲诈,纪检有没有顺藤摸瓜

林毅夫张维迎公开辩论即将登场,吃瓜群众必读

本届美国大选分裂如此猛烈,原因竟然是……

《一句顶一万句》为啥应该由冯小刚来拍

参与人数达100000人的印尼雅加达示威会否危及华人利益


我们给

有价值的留言

理直气壮发稿费

欢迎别出心裁

拒绝一本正经

特别提示:留言如入选新京报A03版“微言大义",请在后台回复您的“真实姓名+银行卡号”。




关注大时代的变革与公民命运


识别上方二维码关注“新京报社论”公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新京报评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