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尔答应“13项最后通牒”,才怪! | 新京报快评
卡塔尔方面并非“不够时间思考”,而是早就想得一清二楚:正如一位分析家指出的,“战败亡国的命运也不过如此”。
▲卡塔尔首都多哈的摩天大楼 图/视觉中国
文/陶短房
6月22日,沙特为首的“海合会”三国(沙特、阿联酋、巴林)和埃及联合向卡塔尔发出所谓“关系正常化”的十三项最后通牒,其中包括送走土耳其驻军、关闭半岛台、10天内和伊朗断交等。
7月2日,是这“十三项最后通牒”的截止日,卡塔尔方面不出意料地说“绝不”。据卡塔尔通讯社报道,7月1日正在罗马访问的卡塔尔外长阿卜杜拉赫曼表示,“这个世界并非由最后通牒来统治”,正式拒绝了“十三项”。
卡塔尔方面表示,拒绝最后通牒会造成怎样后果“目前并不清楚”,但卡塔尔“并不畏惧军事干预”。
即便拒绝也不会更糟
“十三项最后通牒”可谓苛刻之极,即便一些沙特以外的亲沙特媒体也认为,倘若卡塔尔接受了上述“十三项”,就等于自动放弃国家主权和尊严,从此沦为沙特和阿联酋的附庸。这是心高气傲的卡塔尔阿勒萨尼王室家族,断然无法接受、也不可能接受的。
“十三项”中的许多条款,属于“即便拒绝也不会更糟”。相反,如果坚持到底反倒能增加自身安全系数。
半岛台具备一定国际影响力,不失为卡塔尔的一张名片、甚至护身符。如果此时迫于沙特等国压力关闭,对卡塔尔有百害,却换不来任何回报。
▲中东局部地图
又如雪中送炭般来援的土耳其驻军,考虑到土的中东大国、北约成员身份、实力,哪怕只是象征性的,却至少可充当田垄间驱雀的稻草人。若将这些外援“送客”,非但等同于自己解除防护,待下次大难临头,又有谁还会伸出援手?
军事干预不太可能发生
不仅如此,卡塔尔方面之所以敢说“不怕军事干预”,很大程度上是相信“不太可能有军事干预”。
此次风波之所以闹到这般田地,很大程度是美国押宝沙特,却反被后者“当枪使”,但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卡塔尔危机中的言论、做法,明显得不到其团队大多数人的认同,比如国务卿蒂勒森、国防部长马蒂斯、驻卡塔尔大使斯密茨等。
自6月14日美国和卡塔尔签署价值120亿美元战斗机购销合同以来,特朗普的“大嗓门”在这一问题上趋于沉寂。如果美国不明确“开绿灯”,沙特等国对驻有美国在中东最大、设施最好的军事基地——乌迪德空军基地的卡塔尔动武,显然是不可想象的。
沙特只能拖一步看一步
自卡塔尔危机爆发至今,沙特等国的做法不论在国际间或伊斯兰国家内部,都远谈不上取得多少共鸣。如果内讧持续,不仅会令海湾及中东局势复杂化,也会给土耳其、伊朗等“异文异种”的中东大国以可乘之机,这对任何当事国都是极为不利的。
7月3日,沙特等国宣布“看在调停人科威特面子上”将最后通牒延长48小时,这恐怕表明,包括沙特新王储在内的制裁“大佬”们,暂时找不到既解决问题又不伤自尊心的出路,只能拖一步看一步。
48小时或更多时间恐都于事无补,因为卡塔尔方面并非“不够时间思考”,而是早就想得一清二楚:正如一位分析家指出的,“战败亡国的命运也不过如此”。如此通牒,肯答应才怪。
编辑:与归 实习生 魏显勇 王琳 校对:陆爱英
推荐阅读:
特别提示:留言如入选新京报A03版“微言大义”,请在后台回复您的“真实姓名+银行卡号”
本文为新京报原创内容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