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保姆纵火案:男雇主这么体面,某些质疑者却如此龌龊

2017-07-16 佘宗明 新京报评论


非得用无脑喷式的质疑,逼得一个“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的遇难者家属放弃宽容与良善?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c0525uqq39l&width=500&height=375&auto=0
▲杭州保姆纵火案:家属林生斌回应亿元索赔 称妻儿无价。来自新京报“我们”视频

这个男人值得景仰。

或许,我们这个社会配不上他的宽宏。


文/佘宗明


“听过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这是电影里的台词。喝过很多讲宽容的鸡汤,却依旧做不到宽容这一点,则是很多现实人心的写照。某些人对保姆纵火案受害者家属的态度,就印证了这点。


在遭到“天价索赔”的质疑后,遇难者家属、男雇主林生斌日前接受采访时作了回应。他否认曾提出“一个孩子一亿”赔偿方案的网络传闻,称“怎么可能提这个要求,我妻儿是无价的”“四个最爱的人走了,我一个人要什么钱呢?”


就在7月12日,他还在微博表示,决定联合朋友发起设立公益基金,致力于提升中国高层住宅防火减灾水平,促进家政业完善保姆甄选管理机制等。


▲保姆纵火案遇难者家属林生斌发起公益基金。


有网友说,林生斌是少有的体面人。就目前看,他当得起这样的荣褒。“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许多人奉若箴言却未曾做到的,他做到了。


丧亲之痛,其悲孰甚?他也有悲痛溢于文字的悼念,但没有打悲情牌厉声控诉,也没像祥林嫂“我真傻,真的”般溺于悲伤,而是不卑不亢、克制表达,哪怕谣诼当前,也未怒形于色。设致力高层防灾的基金会,从个体际遇照见公共隐患痼疾,则益显其人格厚度。


▲遇难者家属林生斌的微博,ID名是“老婆孩子在天堂”。


但受害方的不怨不尤,不是外界可以搅混水或泼脏水的理由。跟他的体面比,有些人的心态何止不体面,甚至还有些龌龊。


比如造谣称“男主人和女保姆有染”,比如渲染未经充分证实的结论——受害者家属要求“一个孩子索赔一个亿”,指责其“吃亲人的人血馒头”,逼其自证清白。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0525195g9w&width=500&height=375&auto=0
▲逝者家属回应。纵火保姆选择了地狱,而这家人选择了“天堂”。


这些人或是不嫌事大的看客,或是自以为真相在握、将质疑之箭乱射一通的“伪理中客”。


“宽厚”本是种价值正确,但到了现实层面,总是苛责别人容易、理解别人太难。对从无端造谣、质疑中获得围观快感的人来说,他们投出质疑的飞镖容易,“毋行苛刻”太难,他们掂量“苛刻”与“理解”对应的注意力收割量时,会罔顾瞎质疑可能对受害方造成的二次伤害。



在舆情事件特别是惨剧中,无论何时,对受害方,公众本来都该更加宽厚。“礼不伐丧”,对个人亦应如此,我们未必做得到物伤其类、理解他们,但尽量不去凭着未证实或不具备事实基础的信息对其围困,避免造成“再度伤害”,则是可以做到的。


拿该事件而言,男雇主要求物业彻查真相,合情合理;即便索赔,索赔金额再高,也是其权利主张。对其诛心,是认知扭曲,也失去了起码的人文精神。


▲大V阿宝的道歉帖。


想起某辩论节目曾讨论“丑闻主角是否该被万人虐”,主持人马东就说,要分清悲剧主角跟丑闻主角的差别,不能混为一谈。而当下,企图把悲剧受害者扭成丑闻当事人的,总不乏其人。


可以肯定,这个社会像这样朝受害者乱扔石子的人越少,公共空间会越澄明。


 □佘宗明(媒体人)



编辑:仲鸣

推荐阅读:

共享单车入驻得先道歉,某些城管的“傲娇”我永远不懂

“暴走团”再上路:以更不守规则对抗“不守规则”的指责?

招考设不存在专业,你这是招考还是下套?| 新京报快评

35名日本人涉电信诈骗在中国被抓,日本网友:请中国父亲判他们死刑!

“中国大妈”为什么爱跳广场舞,真实的原因你可能想不到


特别提示:留言如入选新京报A03版“微言大义”,请在后台回复您的“真实姓名+银行卡号”



本文为新京报原创内容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