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温的杭州,这缕清凉最暖心丨暖评

2017-07-25 双木林 新京报评论

 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更体现于它是否体谅弱势群体的苦楚。

▲ 图片来自钱江晚报


文/ 双木林


这几天,北京进入降雨模式,最高气温低于三十度。有人在网上调侃说,欢迎来京城纳凉。这里有自嘲,也有同情。因为就在上周六之前,京城人还生活在持续高湿热之中;而在南方各地,热浪如今依然肆虐。

 

这个夏天似乎显得格外热。就连四大火炉城市,都重新洗牌,仿佛比着赛看谁更热,福州、杭州取代南京、武汉,与重庆、南昌并肩战斗。国家气候中心气侯服务首席艾婉秀的解释是:大家感觉每年夏天高温天气越来越多,这与全球变暖趋势有关,而且随着城市人口越来越密集,这样的高温天气可能会一年比一年更加严重。

 

不要小看高温,在温度越来越高的当下,我们确实应该把它看成是一种自然灾害,重视它的危害性,尤其要重视它对弱势群体的伤害。比如那些只能住在低矮房屋而没有空调设备的打工者,那些行动不便没有办法到商场或地铁车站纳凉的独居老人。

 

▲ 图片来自新京报。作者王远征


最近,南京的最高温度连续达到接近40度,在河西区四万一平米的高楼大厦背后,有视频记录了这样一群人:住在平房中,没有空调,风扇很少开。有一户人家,老爷爷每天扛煤气罐、卖大米,挣几十元钱,负担家用、小孩上学和自己看病。他们中,还包括烈日中坚持工作的环卫工人,建筑工人等。在面对高温时,他们如何应对?这段视频,引发南京媒体和市民的大讨论。

 

而在镇江,因为高温,则发生了一起令人很不安的事情:一位独居的老人误将空调开成制热,最终因为中暑死于家中。老人缺乏家人照顾,是这个悲剧发生的主要原因。但天气的炎热,让很多行动不便或迟缓的老人,面临极大的挑战。这个老人误操作了空调,而很多农村或城里的老人,不仅因为子女外出就业或打工而没有人照顾,而且家里可能就根本没有空调。

 

住在杭州的79岁的王老爷子,家里也没有空调,不过最近他还算比较惬意。一是得益于他身体还不错,行动方便;二是最近杭州的地铁站专门开放了部分区域给市民纳凉,实在受不了,他就去地铁站纳凉。

 

这几天,杭州高温不断。王老爷子每天都来家附近的地铁站点纳凉。“吃了早饭,我早上7点多就过来了,一直待到晚上才回去吃饭。这边现在人不多,7点之后很热闹的。”王老爷子靠在出口的角落里,搬个小板凳,手上握着纸笔,边说边抄一本歌集打发时间。据了解,杭州地铁今年在1号线乔司站、乔司南站、翁梅站,2号线钱江世纪城站、飞虹路站、潘水站共6个站点都专门开辟纳凉区。

 

▲ 图片来自钱江晚报


杭州人在地铁里纳凉的照片,社交媒体上能看到很多。人们或坐或卧,中午时分,还有人在凉席上午休,睡姿各异。有人说,那些光着膀子躺在地上纳凉的人,看着很不雅,有点不文明。不过在我看来,相对这种行为举止上的文明要求,其实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更体现于它是否体谅弱势群体的苦楚。

 

应该说,这次杭州地铁的做法是值得赞赏甚至值得其他人效仿的。其实地铁的管理方不仅划定特定的区域,保证不会影响正常的交通秩序,也会对前来纳凉的人做适当的提醒,但最大程度上地包容他们。

 

在炎热的日子里,有个凉快地方免费呆着,这缕清凉最暖心。而这样细腻、包容和温暖的城市,也足够让人欢喜。都在讲城市的软实力,使出各种招数吸引人才,其实如此温情的城市,又何尝不是另外一块活字招牌?

 

编辑:新吾  实习生:纯洁  吴敏   校对:郭利琴 


推荐阅读:

让“格斗孤儿”回学校,会比在格斗场更好吗?|新京报快评

鄙视链是对私权领域的“乱入”

抓获嫌疑人到审结竟然只花3天,这也忒草率了吧

一个城市的生活无法“假装”

禁止快递车辆进村,这个村委会不靠谱

四六级都已经考了30年,也该改革了|新京报社论


特别提示:留言如入选新京报A03版“微言大义”,请在后台回复您的“真实姓名+银行卡号”


本文为新京报原创内容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