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取代“两规”,反腐深入推进法治化
用“留置”取代“两规”措施,体现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国的决心。
▲10月19日,十九大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邀请中纪委、中组部负责人介绍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相关情况。图来自新华社
文 | 吴元中
十九大报告因一系列全新亮点备受关注。其中提到,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制定国家监察法,依法赋予监察委员会职责权限和调查手段,用留置取代“两规”措施。
众所周知,建设一支廉洁高效的公职人员队伍,不仅是赢得群众信任、支持的基础,也是为人民提供优质服务的根本保证。
作为反腐工作最重要手段的“两规”制度,在过去发挥了重要作用。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十九大报告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基本方略,都对反腐败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的法治化要求。用留置取代“两规”措施,正是体现了这一趋势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的决心。
事实上,今年1月中纪委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中“两规”这个词已经“消失”。此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的在北京、山西、浙江三省市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留置”被首次列入监察委员会的措施之一。“留置”会否取代“两规”就已经备受关注。这次十九大报告“用留置取代‘两规’措施”,终于揭开了“两规”去留的悬念。
这不仅仅是用词的变化,更重要的是随着国家监察法的制定,实现党纪与国法的对接,使反腐败进一步规范化与法治化。这标志着执政党的领导和反腐工作走向了新境界。
处于党纪政纪阶段的“留置”必定有不同于刑事拘留、逮捕等司法手段的特点,但“留置”作为一种法律措施,并将写进监察法,肯定会有更强的明晰性和规范性。留置期限究竟应当多长时间合适、必要情况下如何延长、是否应像取保候审、假释那样采取暂时回去工作、随叫随到制度,为了防止被留置人员遭受不法对待,留置期间应否同步全程录音录像、留置场所如何规范化……相信这些问题都将在立法环节得到妥善解决。
“留置”尽管不同于拘留、逮捕,但其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性质是无法否定的。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只能由法律规定。这是《立法法》第八条的明确规定。把“两规”变“留置”并明确成为法律,写入《国家监察法》,符合《立法法》的要求。这有助于党纪政纪与国家法律的衔接,并有助于遏制和约束权力运行。“两规”变“留置”是维护党纪政纪与国法相统一、消除冲突的需要,也将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成果。
□吴元中(法律工作者)
编辑:温文
推荐阅读:
特别提示:留言如入选新京报A03版“微言大义”,请在后台回复您的“真实姓名+银行卡号”
本文为新京报原创内容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