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放任狭隘种族主义,澳洲别把中国留学生吓跑了

2017-10-31 陶短房 新京报评论

                                        



留学产业是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极力扶持推广的支柱产业之一,放任这种狭隘种族主义情绪泛滥,短期效果是害人害己,长远看则不能害人,只能害己。若不能切实打击这类暴力排外行为,确保外国侨民安全,外国人和外国钱,只怕都会被吓跑的。



文 | 陶短房


当地时间10月23日前后,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发生多起针对中国留学生的威胁、殴打事件,其中最恶劣的一起是,两名中国高中留学生在堪培拉沃登区巴士转换站等车时遭到多名当地青少年“借烟”,遭拒绝后留学生被野蛮殴打围攻,更被辱骂“滚回中国”,其中一名男生眉骨开裂、一目暂时失明。


更为恶劣的是,事发时,当事人两次向步行距离仅一分钟的警察局报警,结果一次被以“有重要案件处理”“对青少年无能为力”等理由拒绝,另一次姗姗来迟,最终沃登区巴士站事件受害人还是靠中餐馆保安出面解围,方能脱险。



▲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发布消息  图片来自网站截图


殴打中国留学生已事涉“仇恨行为”


在21世纪的今天,不论以任何国家、任何社会的法律、道德尺度衡量,这种赤裸裸针对一个族裔、一个合法存在群体的歧视、语言攻击和肢体暴力,都是事涉“仇恨行为”的严重事件。按照澳大利亚当地的标准,这已涉嫌违法甚至犯罪。


正如澳大利亚当地主流媒体澳洲广播公司所承认的,两名未成年中国留学生并未做出任何不当或过激行为,而围攻他们的当地青少年则不仅使用了暴力,更使用了种族歧视性语言——换言之,两位受害者仅仅因为“长得像中国人”而遭到群殴,这种逻辑和行为不仅是对全体华人的侮辱和侵犯,也是对澳大利亚法律体系的无视。


此次事件中受害人两次报警的遭遇系澳大利亚主流媒体所报,想来属实。近在咫尺的警局,态度如此冷漠,行动如此颟顸,令人不可思议。如果这种现象系无心之过,则当地警察体系需要极大改进,方能满足最基本的治安需要;若系有心所致,则这种“看族裔下菜碟”的逻辑,是远比出警迟缓本身更危险的“险情”。


被殴打学生眼眶淤青  图片来自微信公号外交之声



放任狭隘种族主义情绪泛滥是在害己


随着中国开放程度的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出去看看”和到海外留学、工作甚至定居的中国公民越来越多,尽管在大多数时候,他们所碰到的,是东道主的友善,但遭遇非法侵害甚至族裔歧视的频率也会因“走出去”的增多而大幅增加。


如前所述,施暴者所使用的语言、所凭借的逻辑,是赤裸裸的种族歧视和“仇恨性”逻辑,这是对中国公民权益和中国海外利益的侵犯,也不符合澳大利亚当地法律、道德及国家利益。作为贸易、文化交流的伙伴,中澳间互惠互利的交流、交往合作氛围系多年经营所得,得来不易,毁坏却可能在一瞬间,切实打击种族歧视和社会仇恨言行,确保中国在澳公民安全,也正是保护澳大利亚自己的利益。


正所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任何一个正常、理性的家长,都不会让自己尚未成年的子女,去一个不能确保人身安全的地方留学,任何一个有独立思维能力的学子,也不会忍受一个对自己不友好,或仅因肤色、族裔就歧视、排斥、孤立甚至攻击的留学目的地。


留学产业是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极力扶持推广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于某些澳大利亚地方则更是关键产业,放任这种狭隘种族主义情绪泛滥,短期效果是害人害己,长远看则不能害人,只能害己。


不仅留学产业,旅游、投资、商务交流、人才引进等等,也都是同样的道理,游客、资金、人才都不会流向不友好、不安全的地方。澳大利亚是一个资源型国家,也是一个在人才等方面严重依赖外输的国度,如果不能切实打击这类暴力排外行为,确保外国侨民安全,外国人和外国钱,只怕都会被吓跑的。


 □陶短房(学者)





编辑:温文


推荐阅读:

“校园旁设扶贫车间”,精准扶贫可多些这样的温情细节 | 新京报快评

《银翼杀手2049》:生而为人的光荣与落寞,在这里都有

与其争论“油腻的中年”,不如做个“专注的大叔”

国家监察改革全面推开,让权力监督全覆盖| 新京报社论

这封含7个拼音的29字道歉信,才是教育熊孩子的正确方式 | 新京报快评



特别提示:留言如入选新京报A03版“微言大义”,请在后台回复您的“真实姓名+银行卡号”

本文为新京报原创内容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