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救父亲救病人”,无需棒杀也无需捧杀 | 新京报快评

2017-11-03 与归 新京报评论

回到事实本身,这只是一个尽职的医生和合格的儿子。

▲图片来自《钱江晚报》。

文 | 与归


最近,一则“‘我快不行了,让我再看一眼儿子吧!’老爸在抢救,儿子却在隔壁救别人!”的微博引发热议。说的是10月19日上午,浙江台州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葛卫力在给患者做手术,而其父亲也因心肌梗死复发、生命岌岌可危而在隔壁被医治。


这样的巧合和身份关联,让葛卫力遭遇舆论的冰火两重天。有人给他点赞,称其敬业,是“伟大的医生”;有人指责他不孝,“对得起人民,对不起亲人”。这让葛卫力一头雾水,也影响了心情和生活,“莫名其妙的低落,嘈杂的声音太多了。”


葛卫力莫名其妙的低落,来自部分网友莫名其妙的苛责。据媒体后续报道,其父亲有心脏病好几年了,也在自己的科室里做过手术,是他的老师、心血管内科主任江建军主刀,事发当天也是。而其父亲当天“胸痛突然发作”,是在儿子走进手术室之后;从江建军的反馈来看,其父亲的情况实际上并非特别危急。


现在看来,作为医生,葛卫力是在正常履职尽职;作为儿子,其所作所为,也实属正常,谈不上“不孝”。一些人面对这样的新闻,由于关键信息和细节并没完全呈现,往往对彼时彼景的认知有一定的偏差。


▲图片来自《钱江晚报》。


但偏差归偏差,却没必要盲目苛责。一个网友说得很到位,如果他的父亲手术意外了,会有人指责他不孝;那如果他的病人因为他不责任手术意外了,是不是也该去指责他自私?所以,我们应充分理解并尊重这样一个两难的男人,而不是盲目地、情绪化地去谴责。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但我们首先应该对别人温柔以待。设身处地想一想,现实还原一下,其实并不难理解他人。换做自己,恐怕也未必比这位医生和儿子做得更好、更周到。


当然,当我们从一个极端走回来,也绝无必要走向另一个极端。据报道,当地有政府部门想推荐葛卫力去评选好人榜,被婉言谢绝了。我觉得更该点赞的,其实是葛卫力的这个态度,他觉得自己只是做了一件普通事,外人在放大,但他自己内心却有冷静的衡量,不被浮躁的情绪诱惑。


回到事实本身,这也只是一个尽职的医生和合格的儿子。我们可以为葛卫力的临危不乱和责任意识点赞,却没必要用“崇高”去放大他,去满足我们的一些“高大全”的形象想象。


葛卫力到底崇不崇高,他自己的一句话很清楚,“我很普通,比我更努力更好的人还有很多”。葛卫力到底孝不孝,其母亲的一句话,其实也可以一锤定音:“儿子好不好,我和他爸最清楚。”一切正常而又美好,这才是最动人的地方。 


 □与归(媒体人)


编辑:与归   实习生:纯洁 大雄   校对:陆爱英


推荐阅读:

别把“扶贫女干部”闪婚贫困户当脱贫典型

打赢蓝天保卫战,不靠“风吹”靠“苦干”

取消会计从业资格证:市场是最好的认证主体| 新京报社论

iPhone8价格跳水,苹果“双机战略”玩不转了?

外企折戟中国,竟是因为“不加班”?


特别提示:留言如入选新京报A03版“微言大义”,请在后台回复您的“真实姓名+银行卡号”

本文为新京报原创内容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