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们这些家长,愣是把好好的家委会变成了“戏精俱乐部”

2017-11-03 西坡 新京报评论

就问你们怕不怕?



文 | 西坡


“本人××大学学士学位,××大学研究生硕士学位,××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本人就职于××集团,任副总经理……”


“本人在知名外企做HRD,工作时间相对自由,也有一定资源……”


谁能想象得到,这些是小学班级家委会竞选过程中涌现出来的简历。将这些“精英”爸妈聚合起来,分分钟可以打造一支产学研一体的创业团队。


▲网友爆料截图。


通过网友近日爆料、媒体曝出的这些简历,人们才了解到,上海、杭州等地一些小学的家委会竞选,已经激烈到如此地步。


由于出身农村,我对班级家委会这种组织十分陌生。在我们农村,尤其在我们念书的年代,家长与老师没有微信联系,甚至没有电话联系。家长和老师的交流主要靠孩子口头转达,假传圣旨的事时有发生。当然,偶尔在村头碰面时家长也会叮嘱老师:“我家××要不听话,往死里打就行”。大概就是这样了。


经过学习我才知道,现在城市里同班同学的家长之间已经结成了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的班级外围组织,即家委会。


▲还是网友爆料截图。


新闻告诉我们,家委会全面覆盖教学前线和后勤,职责重大。比如驻马店某中学一位女老师生二胎,家委会“自发组织”家长代班。又如深圳某学校组织一顿4万元的谢师宴,学校回应也是家委会自发组织。


除了这些引发争议的案例,现在的家长还为班级做许多日常琐碎事务,如打印材料、组织活动、批改作业、打扫卫生等。总之,有些家委会成员就是出钱、出力、出时间的服务员。报酬自然是没有的,至少明面上的报酬没有。



那么这些家长争相晒出耀眼的简历,就是为了争着做雷锋?似乎也不全是。有些家长比较坦诚,他们说“帮老师做事,其实也是为了孩子”,“我就是希望能通过为班级做事,给孩子加印象分”。


有的小学班级,大多数班干部的家长都是家委会的成员,“家委会本身事情比较多,给孩子一个班干部,算是一种补偿吧!”


原来秘密在这里,家长为班级服务,有利于孩子获得“为班级服务”的机会。



如此说来,有些家长为了竞选而做“戏精”,也有不得已的成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得自己多抢点戏嘛。但没人觉得这种竞争变味了吗?


家委会的设计初衷,本该是代表全体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是“支持和监督学校做好教育工作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家校沟通的纽带。


一些家委会成员为班级做贡献没有错,但把做贡献当成分肥的机会,是把班级当可瓜分的地盘了吗?又把老师当成什么人了?如果靠谄媚就能让孩子受到额外关照,它又能教给孩子们怎样的“三观”?




当然,家委会职责的无限扩大,不能说全是家长的问题,有些学校校方和老师也在推波助澜——他们有意无意把家委会当成资源互换平台。而要让教育回归本质,就该让家委会回归其本职,让戏精家长安心收了神通。


 □西坡(媒体人)


编辑:仲鸣


推荐阅读:

“不救父亲救病人”,无需棒杀也无需捧杀 | 新京报快评

别把“扶贫女干部”闪婚贫困户当脱贫典型

打赢蓝天保卫战,不靠“风吹”靠“苦干”

取消会计从业资格证:市场是最好的认证主体| 新京报社论

iPhone8价格跳水,苹果“双机战略”玩不转了?


特别提示:留言如入选新京报A03版“微言大义”,请在后台回复您的“真实姓名+银行卡号”

本文为新京报原创内容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