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嘲讽式感谢信”,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新京报快评
围绕“感谢信”的争议,折射出的是贫困地区孩子在结对帮扶中对理解与尊重的渴求。
▲图片来自网络。
文 | 喻辛
近日,网曝两封甘肃榆中学生写给天津学生的嘲讽式“感谢信”,引发关注。在信中,榆中学生称“感谢你们寄给我们的文具,但我们并不需要”“自责认识了你们”……这让很多网民不解:“现在孩子的心态怎么这样啊?”
榆中教育局回应,两地学校有结对帮扶,学生交流中起误会,就闹了恶作剧,已对当事人批评教育。
据了解,去年天津宁河区的学校给榆中县学校捐赠了价值7万多元钱的文具,但在此后的交流中,因为天津的孩子认为甘肃榆中特别困难,双方由此产生误会。
置于全貌中才能明晰个中是非
对于“嘲讽式”感恩,有人认为“感谢信”本就是种形式主义,既过时又老套;有人表示有被不懂感恩的孩子气到。
但在我看来,这两份“感谢信”里固然有涉事孩子不懂事的恶作剧式气话,无论是涉事学校还是舆论,对此引导教育就好,无须上纲上线,过度苛责。
而要真正解读此次争议,更需要将其置于全貌之中,才能了解个中是非。
此事被曝光后,有言论将矛头对准了施助者:认为有关方面在帮扶过程中,并不理解受助方的真实需求,一提到“手拉手”“结对帮扶”就窄化为“送文具、捐书”;在此过程中,言语间还流露出些许优越感,这让人不舒服。
不可否认,这类现象也确实存在。但如果站在事件全貌看,类似的言论对此次事件中的施助者天津宁河区一方来说,并不公平。
从公开信息看,近年来,天津宁河区与甘肃榆中县建立了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帮扶机制,通过资金支持、人才援助等多种方式帮助榆中县脱贫,其中用于改善榆中县教育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的教育帮扶资金投入,就超过735万元。
2019年,两地实现了东西部学校“手拉手”结对帮扶全覆盖。在此背景下,天津宁河区的学校给榆中县学校捐赠了价值7万多元的文具。
2020年,两地的学校还在推进“互联网+”教育精准帮扶活动和“教师结对子、分享一节课、互通一封信、共读一本书”的主题活动,促进两地的教育资源共享。
也就是说,天津方面对榆中实施的,是系统性、机制化的帮扶活动,而非部分人认为的“一说到帮扶,只知道捐书捐文具”。
天津宁河区的孩子们在沟通交流过程中,或许因为信息不对称下的不经意言语,刺痛了少数甘肃榆中孩子的自尊心,捐文具活动可能也存在不到位不精准的地方。
但舆论若因此而全然把板子打到他们身上,而忽视了当地多方位的帮扶工作,那难免会寒了他们的心,也无益于两地此后相关工作的开展。
“结对帮扶”也要多些理解与尊重
回到“感谢信”上来,从甘肃榆中的孩子在两份“感谢信”中所说的情况看,他们确实被“你们(捐助方)在信中说我们这里很穷”“用砖头当板凳”的字眼刺痛了心。
这里面,相信作为捐助方的天津有关学校学生没恶意,“用砖头当板凳”大概是源于对贫困的刻板化印象,是基于“纸上得来”的信息得出的判断。但这确实可能让人听出些“同情”“施恩”的意味。
所以这事也提醒我们,城市学生和农村孩子在“结对帮扶”的过程中,更需要创造平等交流的空间,别让某些刻板印象影响了二者的沟通,甚至造成不必要的龃龉。
甘肃榆中的孩子们虽然在“感谢信”中的语言不太得体,但也让外界了解到,他们的自尊心很强,也需要被更多地呵护。
他们“以自嘲做回击”的表述,的确有些“恶作剧”意味,但这里面反映出的结对帮扶工作方式与表达习惯中的问题,也需要被正视:对捐助方来说,宜俯下身子,在将工作做得更细之外,真正贴近那些被帮扶孩子的心理,加强引导。
正如有位网友所说,双方应该以“一种平等的朋友的姿态沟通,我给你讲讲城市的霓虹与大厦,你给我说说山间的溪流与晚风”。相互尊重,对等交流,“误会”自然也就能少些。
从具体操作层面来说,从2017年开展对口帮扶以来,榆中县在2019年4月就已成功脱贫“摘帽”,从网络曝光的一些图片来看,当地在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方面都有了巨大变化。
天津有关方面显然应该及时关注到这种变化,在组织类似活动的时候,让学生充分了解甘肃校方的真实信息,如此才能满足当地学生的真实需求。
说到底,这件事折射出的是,贫困地区孩子在结对帮扶中对理解与尊重的渴求。看到这点,我们才能既避免过度解读,又不忽视个中的真问题,进而从中获取更多有益启示。
□ 喻辛(媒体人)
编辑:陈静 校对:卢茜
以写作之名——新京报·新声代第二届中学生写作创造营启动
2020年注定是个特殊的年份:疫情蔓延,大国摩擦,高考推迟,洪水肆虐……越是繁复的世象,越需要有力的表达,需要我们以文字为剑,戳破思想的迷雾;以写作为媒,与世界促膝长谈。
乘风破浪,让思想远航。7月20日起,新京报·新声代第二届中学生写作创造营正式启动,与你们一起——2020,以写作之名,蹚文字江河。只要你能写,我们送你上C位!
本次活动征集话题是:“疫”与“情”,主题自定,题目自拟。活动时间为7月20日至8月31日,我们邀请了国内一批知名学者、媒体人,最终将选出30人的30篇文章,入选创造营。
活动期间,我们将推出由西川、熊培云、梁鸿、史航、叶倾城、杨庆祥等大咖主讲的写作直播课;入选创造营学员作品还将有机会刊登在新京报各大内容平台,实现全平台分发,获得百万级甚至千万加的曝光。一块送上的,还有荣誉证书、神秘礼包。
敲黑板:这是一次公益性活动,全程不收取任何报名费与评审费。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关注活动动向;你可将作品投至xjbpl2009@sina.com 邮箱,标题备注【创造营投稿】。欢迎你的参与!
推荐阅读:
“沂蒙传奇武术擂台争霸赛”,每一个字都受到了侮辱|新京报快评
“杭州女子失踪案告破”,这场公安通气会信息量很大|新京报快评
“美方进入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挑衅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新京报快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