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印度将成全球人口第一大国,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 新京报专栏

穆光宗 新京报评论 2023-05-11

人口多寡不仅在于国家、社会和政府的观念,而且在于国家是否具备治理人口转化的能力。

▲3月14日,在印度阿萨姆邦纳加奥恩,工人采茶后乘车离开。图/新华社

文 | 穆光宗

据环球时报报道,一系列人口统计研究预测显示,印度人口将在4月中旬超过中国,增至14.1亿,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2023年4月下旬,联合国或将官宣印度取代中国成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
这将为印度开启新的篇章,进而传递了两个信号。其一是印度的庞大人口体量会提升其国际地位,尤其是作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它还是增长最快的经济体。其二则是印度成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意味着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二大国,会不会因此影响中国的大国地位?
人口基数影响国力较量
印度跃升全球第一人口大国的位置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国力的较量离不开对人口这个基本因素的考量。
之所以说印度人口规模成为世界第一,不仅仅具有象征意义,是因为人口因素也是推动文明演进的基本力量,人口的结构变动会影响人口与外部世界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外在联系。
从中长期发展趋势来看,在中低端制造业方面,印度或将与中国展开竞争。具有劳动力无限供给优势的国家不只有中国,印度、越南等东南亚诸国都为经济起飞储备了大量年轻劳动力资源。
由此获得的启示是,人口多寡不仅在于国家、社会和政府的观念,而且在于国家是否具备治理人口转化的能力;人口规模巨大固然充满挑战,但是在正向的思维和灵活的体制中,是可以化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的,最终持续收获潜在的人口红利。
印度人口的相对优势是年轻劳动力数量充裕,而且工资水平不高。但也有相对劣势,就是作为产业工人需要培训周期和成本,而且受传统文化影响,工作效率似乎低下。这将无可避免地影响其人口红利的转化。

▲1月13日,在印度阿萨姆邦一处村庄,当地村民参加捕鱼活动,庆祝丰收节。图/新华社


管理庞大的人口挑战巨大
印度人口之所以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力,与该国传承至今的、早婚多育的“子福”生育文化密不可分。
印度法定婚龄为女性18岁,男性21岁,然而童婚在一些地区也依然流行。据联合国推算,印度有大约2.23亿女性在未成年时结婚,早婚导致早育多育,女童入学率低下。
而从人口年龄结构看,中国0-14岁占比17.95%,15-59岁占比63.35%,60岁及以上占比18.70%,其中65岁及以上占比13.50%;印度0-14岁占比31.2%,15-64岁占比63.6%,65岁及以上占比5.3%。
可以看到,印度人口年轻有活力,生育潜力大。但印度农业人口占据总人口的70%以上,这部分劳动力整体受教育水平低下。
根据预测,2064年全球人口将增至峰值97亿,印度人口或将持续增长至17亿,管理这么庞大的、宗教信仰各异的人口或成为印度政府面临的巨大挑战,庞大的人口规模也会给印度的淡水资源、能源安全和环境卫生带来压力。
此外,面对迅速增长的工作年龄人口,国家创造就业岗位的能力也受到考验。印度严重的阶层分化和固化制约其生产力发展,使印度半数以上的劳动力仍在从事与农业相关的生产活动,效率低下,难以充分释放人口红利。

▲2020年11月1日,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紫蓬镇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在居民家中进行登记。图/新华社


中国需挖掘人口结构优势
人口是国之大者,十八世纪法国思想家孔德说过:“人口即命运”。
生育率高的国家往往是人均收入低的国家,未来,随着时间推移,全球人口增长可能越来越集中在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特别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
从中国人口看,我国当前正面临着少子化与老龄化趋势的挑战。如何面对这种人口趋势的转变,需要我们加以正视。
在某种意义上,孩子既是个人、夫妇和家庭的“私人品”,也是国家、社会和民族的“公共品”,所以生育既是关系家族繁衍的家事,也是关系民族繁衍的国事。传宗接代、种姓繁衍是亘古不变的中国价值观,追求人口可持续发展也是人类普遍的价值观。
2022年是中国人口负增长的元年,中国内地总人口下滑至14亿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是60多年首次出现人口下降 。中国由此进入人口红利收缩、人口负担(负债)扩张的时期。
因此,如何保护好中华民族的生育文化和生育能力确实是一个战略性话题,中国要回归到更替水平上下附近的适度生育水平上,推动以人口复兴为宗旨的第三次人口转变的到来,“强力支持优化生育”和“软性鼓励适度生育”是题中应有之义。
可以说,中国告别了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地位,同时也告别了人口总量理论统治的旧时代,却迎来了培植、挖掘人口结构优势和凭人口实力决胜未来的新时代。我们要把握好这种人口大变局,在新征程中,实现新的赶超。
撰稿 / 穆光宗(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编辑 / 刘昀昀校对 / 刘越


推荐阅读:
林俊杰元宇宙炒房大亏,敲响炒作警钟 | 新京报快评环保厕所凭空瓶进入,对这个“门槛”不妨多些理解 | 新京报快评修个马桶该花多少钱,不能全凭师傅一张嘴 | 新京报快评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监管”不可偏废 | 新京报社论纳入政府绩效考核,降低近视率要有这样的“远视” | 新京报快评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精彩观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