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道看冰川被收费,断的是旅游发展后路 | 新京报快评
文 | 文涛
近日,有网友发视频爆料,一名挂着工牌、穿着保安制服的男子在西藏日喀则G349国道卡若拉冰川路段,阻拦游客停车拍照,并表示“在此停车看风景需要收费”。这段视频很快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有网友戏称“我在视频里也看到风景了,要不要收费”。
对此,7月31日,西藏江孜文旅局发布情况通报并致歉,称经核查,该问题属实;对景区经营企业和相关责任人依法依规进行了严肃处理,对以上违规行为坚决取缔、全面整顿;将举一反三、严实整改,在景区区域增设游客服务和纠纷处置中心,常态化开展现场执法,实地受理游客投诉,有效维护游客合法权益。
“拦路收费”的做法无异于竭泽而渔,不知会让多少游客望而却步。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西藏江孜文旅局的及时介入展示了积极整改的态度。但互联网是有记忆力的,卡若拉冰川景区“一个站在国道上看风景需要收费的地方”的声誉包袱,怕不会那么容易卸下。
而一旦景区背上不近人情、管理不善的污点,就会造成极差的风评,纵使风景再好,也会劝退无数游客。
殷鉴并不远,今年5月,黄河壶口瀑布景区沿线公路“围墙挡景”事件也曾引发广泛关注,而后不久,500余米“安全墙”被拆除。
“拦路收钱”也好,“围墙挡景”也罢,其实背后的“小算盘”无外乎是想着多收点钱,获取更大的利益。同时这也暴露出多地文旅部门日常监管不力、执法不严的问题。
美轮美奂的景色是大自然的恩赐,旅游业要想把“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靠“蒙眼睛”“捂被子”是行不通的。随着人们越来越注重旅游过程中的服务体验,景色是否美丽已不再是人们选择旅游地的唯一考量因素,在享受美景的同时能否得到公平、合理、热情且有人情味的接待,也成为“关键变量”。
因而,要想靠“青山绿水”带来人气和消费,必须提供与“青山绿水”相匹配的人性化服务。景区应打破固守“聚宝盆”的管理思路,向一些新晋的网红打卡地学习,关注游客游玩过程中的经历、互动、情感体验等综合感受,尊重广大游客合法权益,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吸纳八方来客。
只有让游客玩得开心和舒适,才会有好的风评,才会有“回头客”,也才会带来更多的收益。
撰稿 / 文涛(媒体人)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刘军
自杀干预热线打不通,该怎样呵护这个生命“树洞” | 新京报快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