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叫停“安全教育”强制打卡,为形式主义纠偏 | 新京报快评

徐秋颖 新京报评论 2023-12-14

不能把学校安全教育搞成了形式主义。

▲2023年4月14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第六幼儿园,老师给孩子们示范正确的地震逃生方式。图/新华社
文 | 徐秋颖


“终于取消打卡了。”


据海报新闻报道,近日,一则关于“福州取消安全教育平台打卡”的消息引起了公众关注。一石激起千层浪,随后厦门、成都等地纷纷下发通知,取消安全教育平台打卡的强制要求。


安全教育有多重要,自不待言。然而,叫停安全教育强制打卡学习,却让家长和老师都松了口气。这当然不是说安全教育不重要,恰恰说明安全教育绝不能流于形式和任务,甚至成为家长和老师的负担。


事实上,安全教育直接关系到青少年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长。有专家指出,通过科学的安全教育,能提高学生们的自我保护能力,80%的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有效避免的。显然,这是防患于未然的重要一步。


鉴于此,2013年,教育部基础一司委托中国教育学会开展安全教育的相关实验和试点工作,选择适当地区建立安全教育平台。其初衷,就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安全教育水平。而打开“安全教育平台”App上的安全教育专题,能看到相关内容都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设计的,且都是通过通俗易懂的动画来传播安全知识。


无论从安全教育的出发点还是设计内容而言,安全教育平台本身并无不妥,权威专业的安全知识,能帮助学生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但多地要求每日强制打卡,导致“学生没时间看,家长应付着看,老师催着看”,这就没有意义了。


在各地实践中,还掀起了安全教育平台“收看竞赛”,为了争得所谓的第一,为孩子专门设计的安全教育课程,却需要家长使用手机“强制完成”。而在“完成率纳入教师和学校评比”的重压下,老师也成了天天打电话的催更“客服”,甚至有一些机构和个人以“代打”名义,为家长提供有偿“打卡”服务。这样的“打卡式”安全教育,学生能学进去多少,的确该打个问号。


在此背景下,多地叫停强制打卡学习,就是在纠正这项已然走偏的安全教育,使家长不再受困于每天的打卡任务,让教师也能专心教学,这也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减负。安全教育是时候回归本源——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能力,而非追求在线打卡和排名。


而从各地的通知来看,安全教育并没有被搁置,反而是从线上搬到了线下,从手机搬到了课堂,通过每月的安全教育班会课,让学生们得以更有成效地学习安全知识。


这也就要求教育部门和学校,安全教育不能停留于纸上谈兵,不仅应纳入相关的课程体系,侧重与实践结合紧密的应急安全演练也必不可少。


当然,叫停安全教育平台强制打卡后,家长们也别“大撒把”,安全事故的发生没有“指定地点”,安全教育也从来不分课堂内外,安全教育的“家长作业”没有了,但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意识到潜伏在身边的风险,依旧是家长职责。


而不再承担打卡任务的安全教育平台,不妨更加专注于优质课程开发,成为安全教育的知识库,线上线下都能利用起来,以满足学生、家长主动学习的需要,也更好实现安全教育初衷。


撰稿 / 新京报评论员 徐秋颖

编辑 / 何睿

校对 / 王心


推荐阅读:

青岛租房即可落户,特大城市户籍改革更进一步 | 新京报社论

督促大学生“坐前排”,也要为“水课”挤水分 | 新京报快评

反诈民警家属被骗6000元,别只当笑谈 | 新京报快评

大批明星“逃离”直播带货?这不是坏事情 | 新京报快评

市委书记做引体向上,缘何上热搜?| 新京报快评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精彩观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