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欧洲自然科学院”含金量如何,有必要说清楚 | 新京报快评

京客 新京报评论 2024-06-27
这份所谓“荣誉”究竟是名副其实,还是借机行骗敛财,值得追问。
▲相关代办机构工作人员介绍,申报要收取20万元至50万元费用。图/海报新闻视频截图
 | 京客
40万元就能买个“外籍院士”头衔?
据海报新闻报道,多家高校、医院、医药公司发文祝贺本单位有人当选为“欧洲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引发了社会关注。有质疑称,该“外籍院士”头衔含金量不高,花40万元就能买到。
说起院士,很多人想到的是学术界至高荣誉。虽然不同国家的院士评选标准不一样,但严肃性、专业性、权威性是其共有特征。
可就目前看,所谓的“欧洲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称号含金量到底有多少,备受质疑。公开资料显示,“欧洲自然科学院”是由几名外国人在德国注册的民办公司,而其注册地甚至已经“永久停业”。
从相关科研院所、企业机构发布的信息看,该院“外籍院士”称号获得者的颁发证书仪式是在中国国内举行,邮件通知用的是中文,证书上的签名也是俄罗斯籍而非德国籍人士的名字。
有高校博导、化学教授也爆料,自己曾收到代办的中介机构邀请,对方还在服务合同中明码标价“院士增选服务费”。从网上搜索获取的代办机构工作人员也介绍,申报要收取20万元至50万元费用,“如果申报通不过,不会收取费用”。还有企业老总获评院士的理由中,只字不提其学术成就。
也正是种种“不规范”,让人怀疑“欧洲自然科学院”是不是另一个“克莱登大学”。这份所谓“外籍院士”荣誉究竟是名副其实,还是借机行骗敛财,尤其值得追问。
据上述报道显示,从2021年至今,已有超过30位国内专家学者当选“欧洲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这其中,仅2024年开年至今,就有包括企业家、教授在内近30人获得,而他们各自所在的单位,也多对此进行了宣传。
对于相关质疑,部分“院士”所涉高校的工作人员回应,该荣誉是当事人个人申报,校方无法核实。事实上,相关“荣誉”疑点重重,真要核实,也未必有多难。
鉴于外界质疑与此事暴露的诸多“不规范”,有关部门有必要认真调查清楚,“欧洲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称号含金量几何,有关“院士”有无借此谋取本不应得的资源倾斜。
当然,有关“欧洲自然科学院”,目前正式披露的信息仍十分有限,外界难免仅凭经验判断,相关舆论也未必公允。实际上,即便是民间学术机构,只要秉持了学术规范,严肃认真地对待相关评选,也不乏权威性。
因此,“欧洲自然科学院”到底是什么性质的机构,其“外籍院士”评选是否具备权威性,相关部门还应秉持对学术尊严负责的态度查证虚实。
如果确实存在“花钱买荣誉”的利益链,必须及时斩断,以免虚假“院士”助长了人才“逆淘汰”;如若事实相反,调查核实也是一个回应社会关切、正本清源的过程,用权威结论消除舆论质疑,也切实维护相关“院士”的学术荣誉。 撰稿 / 京客(媒体人)编辑 / 徐秋颖校对 / 杨许丽
推荐阅读:强制推广公墓,殡葬改革岂能如此“一刀切” | 新京报快评
时隔五年再访欧,习近平主席为何选择这三国?| 京酿馆
“叫花鸡里没有鸡”,这个锅得“临时工”背了?| 新京报快评
适龄学生减少,缩减班级数量不如推进小班化教学 | 新京报快评
把松狮染成“熊猫犬”,动物园不带这么引流的 | 新京报快评

欢迎投稿: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精彩观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