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天工作4小时月薪4万,儿童成长陪伴师没那么好当 | 新京报快评

王钟的 新京报评论 2024-06-27
不要偏信社交媒体“钱多事少”的渲染。
▲“儿童成长陪伴师”面向的是儿童、服务的是家庭,决不能放任其“野蛮生长”。图/IC photo
文 | 王钟的


月薪4万元,一天仅需工作4小时左右,包吃包住,豪车相伴,偶尔还可以出国旅游——如果有这样一份工作摆在面前,你是否心动?最近,一种名为“儿童成长陪伴师”的职业在社交媒体上受到热议。


这个职业是否真如网络营销文案描述得那么美好,恐怕要打个问号。有媒体记者体验求职过程后发现,中介机构给出的薪酬标准较为随意,并且不缴纳社保,还要收取第一个月工资20%的“中介抽成”。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作为一种新职业,“儿童成长陪伴师”性质不清晰、边界模糊,对从业者的能力、职责要求存在较大浮动空间。一方面,在“高薪”的吸引下,求职者源源不断地想要加入;另一方面,雇主家庭对陪伴师预期和要求也各不相同,人岗匹配难度较高。


比如,一些雇主家庭把“儿童成长陪伴师”当成佣人使用,不仅要求陪伴师辅导功课,还要照顾孩子的日常起居,甚至还涉及一些家务。如此做法,混淆了家庭教育与家政服务的边界,也容易给求职者造成困扰,引发劳动纠纷。


从求职者经验、素质来看,一些缺乏教育行业经验积累的年轻从业者,实际上也难以满足儿童成长陪伴的要求。对于低龄儿童而言,他们最需要的不是功课辅导,而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早期形成积极向善的人格特征。


尽管“儿童成长陪伴师”目前还是一个小众职业,对雇主家庭经济水平、从业者素养提出较高要求。但是,任何一个职业想要健康发展,都要形成具有共识性的行业准则规范,遵循可以衡量的职业标准体系。


如果不能深刻认识儿童成长规律,对陪伴师所要扮演的角色缺乏准确定位,只是玩弄概念、“新瓶装旧酒”,那么就容易引发各类纠纷,甚至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有专家就提出自己的担忧:不能打着“儿童成长陪伴师”的幌子做学科教育。有些机构为了推介“儿童成长陪伴师”,向家长表示可以提供学科辅导,有的陪伴师也把学科特长包装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实际上就是在打擦边球。


目前,“儿童成长陪伴师”通常直接受雇于有需要的家庭,缺乏中间机构的制约和保障。为加强职业化、规范化水平,可以由具有专业水平的机构实施培训上岗,然后委培到家庭。如此,既能解决陪伴师社保、纳税等问题,也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保障从业者合法权益。


对于广大正在求职的年轻人来说,不要偏信社交媒体“钱多事少”的渲染,在尝试“儿童成长陪伴师”这个新兴职业时,充分评估自己从业资质和抗压能力。不管是把它当成一门长久的事业,还是作为短期的过渡性职业,都要充分了解雇主需求,做出负责任的选择。


而从监管侧出发,有必要加强对“儿童成长陪伴师”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中介机构是否提供真实的信息撮合服务,是否收取不合理的中介服务费、培训费,后续能否积极协调解决可能产生的纠纷,都应当得到进一步规范。


不管怎样,“儿童成长陪伴师”面向的是儿童、服务的是家庭,关系到下一代的未来,决不能放任其“野蛮生长”。陪伴儿童成长,并非用于炒作教育焦虑的概念,而是对未成年人至关重要的过程。家长也要学会深度参与孩子成长,努力做好“孩子身边的陪伴人”。


撰稿 / 王钟的(媒体人)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张彦君

推荐阅读:

读懂“高铁2元矿泉水”上热搜背后的期待 | 新京报快评

“孟姜女哭倒长城处”,别让游客“哭倒”了 | 新京报快评

花几万元就能入职央企,不要相信中介的“神通” | 新京报快评

投资上千万景观带,何以“昙花一现”?| 新京报快评

3岁男童被咬离世,农村恶犬不该成为管理盲区 | 新京报快评


欢迎投稿:
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精彩观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