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火车票改签规则变更,需保障乘客知情权 | 新京报社论

社论 新京报评论 2024-06-27
铁路部门承担公共服务职能,理应通过明确的程序,来充分保障好公众的知情权。
旅客在火车站售票大厅排队办理票务业务。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新京报社论
火车票改签也收手续费了?最近,12306改签火车票收手续费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有网友称,“改签票被收了15%手续费,之前记得改签都是免费的”。
对此,5月16日,12306工作人员向中新经纬记者表示,该规定是今年1月中旬就已经修改并实施,“主要是为了旅客着想。因为之前经常出现旅客没赶上火车,结果导致车票浪费的情况。现在可以直接改签当日之后的车票了。”
相较之前的改签规则,变更后的规则,主要是扩大了开车前和开车后车票的改签范围,这对乘客来说,的确是更人性化了。但是,这也同时宣告了之前“免费改签”规则的结束。
比如,开车前24小时以上、不足48小时改签,按原车票和改签后车票之中低票面价格的5%核收改签费;开车前不足24小时改签,按原车票和改签后车票之中低票面价格的15%核收改签费;开车后当天24时之前,收取改签前后较低票价的40%。
由过去的“免费改签”变为多种情况下需要支付改签手续费,这实际属于直接关系到乘客权益的重大规则调整,本应该第一时间让乘客知情。然而,该规则实际在今年1月15日就已修改并实施,却直到5月中旬才让公众从热搜中“意外”得知。这显然说明,乘客的知情权,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
当然,该规则的调整,也并不能说完全是将消费者蒙在鼓里。如今年初,12306官网的确曾发布关于优化铁路车票改签规则的公告。然而,该规则在实施4个月后才进入舆论视线,很多消费者至今感到“震惊”,表明这样的公告并没有产生实际的效力,有“形式化”的嫌疑。
这一方面或许是因为,仅仅是在12306官网公布信息,与多数人如今习惯的信息接收渠道有着很大的隔阂;另一方面,也更是因为对于如此重大的规则调整,12306方面主动向消费者的沟通、解释、解读,是缺位的。
在信息传播高度便捷化的今天,要确保将重要信息有效地送到消费者手上,有着太多的方法和渠道。如果消费者的信息接收“失败”,恐怕主要还是信息发布者与公众沟通、互动的诚意不够。
在这个意义上,实施已4个月的新规,居然才“姗姗来迟”被公众关注到,12306方面或首先有必要反思在信息发布和公共关系维护上的不足。
更重要的是,这还暴露了用户思维以及对消费者知情权保障意识的偏差。要知道,无论高铁涨价还是改签收费,都属于事关消费者权益的敏感信息,而铁路部门承担公共服务职能,也具有一定的垄断属性,理应通过明确的程序,来充分保障好公众的知情权。
否则,不仅给消费者带来困扰,也令铁路部门徒增诟病,产生不必要的公信力损耗。
以此事为例,扩大火车票改签范围确实如12306工作人员回应的,这是积极响应消费者的需要。可以说,原本是好事一桩,也完全有理由以更加透明的方式及时告知消费者。即便规则变更后,一些条件下需要收取改签手续费,也可以主动对理由、标准作出解释,并积极参考乘客的反馈意见。
然而,现在这些似乎该有的程序都省掉了,规则的变更的确是实现了“一步到位”,但结果是,其积极的一面完全被改签收费争议给掩盖了。这显然不是12306方面所希望看到的。
总之,作为具有垄断属性的公共服务行业,在与公众利益紧密相关的关键信息上,理应通过主动公开、积极与公众互动等行动,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从而在一个开放、透明的语境下,促进公共利益、服务质量和口碑与部门、企业形象的多赢。
这样的用户意识、开放思维,本应该也是铁路市场化改革的内核之一。
编辑 / 徐秋颖校对 / 贾宁
推荐阅读:读懂“高铁2元矿泉水”上热搜背后的期待 | 新京报快评
“孟姜女哭倒长城处”,别让游客“哭倒”了 | 新京报快评
花几万元就能入职央企,不要相信中介的“神通” | 新京报快评
投资上千万景观带,何以“昙花一现”?| 新京报快评
3岁男童被咬离世,农村恶犬不该成为管理盲区 | 新京报快评
欢迎投稿: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精彩观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